一种防火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974发布日期:2019-02-12 21:20阅读:1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防火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修,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但是普通的吊顶结构一般不具有防火的作用,如果室内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火势迅速的蔓延,甚至殃及楼上,所以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采用镁晶板作为主体的吊顶结构,但是目前的镁晶板结构通常为一板体,且由于镁晶板板体较厚,重量比传统的铝板,塑料板重量更重,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其中一人进行托举,另一人进行固定,使得安装速度慢,同时增加了安装者的劳动负担,另外,当吊顶安装完成以后,如果遇到地震或者老化等情况,由于只有螺钉受力,镁晶板容易向下掉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火吊顶结构,该防火吊顶结构在安装的时候较为快捷方便,且安装后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火吊顶结构,包括固定在楼面上的若干吊杆,在每根吊杆末端固定有与其垂直连接的轻钢龙骨,所述轻钢龙骨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两侧连接有立板,在立板内侧连接有水平安装板;

在多根轻钢龙骨上还连接有镁晶板,所述镁晶板包括镁晶底板以及镁晶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一体成型的镁晶梁,该镁晶梁呈倒L型,所述镁晶底板通过镁晶梁卡接在轻钢龙骨上,所述水平安装板和镁晶底板开设有相匹配的螺纹孔并通过螺钉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镁晶底板在两镁晶梁之间的区域还铺设有岩棉层。

进一步的,相邻的水平安装板之间还焊接有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镁晶底板上设置有倒L型的镁晶梁,所以可以通过镁晶梁和轻钢龙骨进行卡接实现预定位,无需人为托举,提高了安装效率;

2、通过在镁晶底板上铺设岩棉层,增强了防火效果;

3、通过设置倒L型镁晶梁,在安装镁晶板的后不仅是镁晶底板受力,还有镁晶梁受力,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在遇到震动的时候,也能保持镁晶板不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的时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吊杆;2、轻钢龙骨;3、横板;4、立板;5、水平安装板;6、镁晶梁;7、螺纹孔;8、镁晶底板;9、岩棉层; 10、连接板;11、预留区域;12、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到图2所示的一种防火吊顶结构,包括固定在楼面12上的若干吊杆1,在每根吊杆1末端固定有与其垂直连接的轻钢龙骨2,所述轻钢龙骨2 包括横板3,所述横板3两侧连接有立板4,所述立板4内侧连接有水平安装板5;

在多根轻钢龙骨2上还连接有镁晶板,所述镁晶板包括镁晶底板8以及镁晶底板8的上表面的两侧一体成型的镁晶梁6,该镁晶梁6呈倒L型,所述镁晶底板8通过镁晶梁6卡接在轻钢龙骨2上,所述水平安装板5和镁晶底板8 开设有相匹配的螺纹孔7并通过螺钉紧固。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的时候,先将吊杆1固定在楼面12的混凝土之中,当吊杆1安装完成以后,将轻钢龙骨2焊接固定在吊杆1底部,然后将镁晶板8 举起,通过其上的倒L型镁晶梁卡接在轻钢龙骨2上(根据需求不通过可以3-5 根轻钢龙骨连接一块镁晶板),在卡接的时候,需要缓慢调节镁晶板的位置,使得水平安装板5和镁晶底板8上的螺纹孔7对齐,然后通过螺钉将二者连接起来即可完成镁晶板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在将镁晶板8进行安装的时候,由于设置有倒L型镁晶梁,镁晶梁的水平板可以刚好卡接在轻钢龙骨2上,所以不需要进行托举,一个人即可完成镁晶板的安装,另外,在安装完成以后,即使由于震动或者老化的原因,镁晶板和水平安装板5的螺钉松脱,镁晶板8也不会发生掉落,这种结构使得镁晶板安装更加牢固。需要注意的时候,如图2所示,在进行该吊顶结构进行吊顶的时候,在楼面12安装吊杆1需要留出镁晶板8进入的预留区域11,待封板的时候,再在预留区域11上连接吊杆1和轻钢龙骨2,最后通过普通镁晶板连接在轻钢龙骨2下方,同时在楼面12的转角处安装边条,使得预留区域11的镁晶板8能够受到安装边条的托举,使其牢固性增强。

进一步的,所述镁晶底板8在两镁晶梁6之间的区域还铺设有岩棉层9。为了使得镁晶板的防火效果更好,在镁晶底板的上方还铺设有岩棉层9。

进一步的,相邻的水平安装板5之间还焊接有连接板10。通过在水平安装板5之间焊接连接板10,使得吊顶结构的轻钢龙骨2连接成为一体,避免单个轻钢龙骨2脱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