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1266发布日期:2018-12-28 20:1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中,管道穿楼板套管安装工艺一般为施工时先预留洞口,后续再加套管,最后进行洞口修补,这种安装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套管不能一次成型,预留洞定位效果较差,后期需要补洞,不仅工序繁杂,且补洞时容易造成楼板损伤,影响工程质量。

此外,近期出现的穿楼板套管预埋固定器,将套管预埋固定器作为预埋件设于楼板上,一方面此种装置不能重复利用,另一方面其对成排套管预埋所起的效果也不明显,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穿楼板套管安装中预留洞预埋定位差、套管不能一次成型、预留洞定位效果较差、后期需要补洞容易造成楼板损伤、影响工程质量现有装置的技术问题,还解决现有装置不能重复利用、施工工序繁杂等造成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高的技术难题,适用于成组套管预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限位套筒、U形耳扣、丝杠和水平定位挡板;所述竖向限位套筒内设穿墙管道,所述U形耳扣固定在竖向限位套筒的外周;所述丝杠与U形耳扣一一对应设置,其一端垂直穿过U形耳扣后与U形耳扣进行可调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竖向限位套筒上的U形耳扣进行固定,或垂直设置水平定位挡板与墙面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向限位套筒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半圆形卡箍扣合组成,半圆形卡箍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耳板,扣合的两个耳板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向限位套筒的数量与预设管道数量相适应,为1~10个。

进一步的,每个竖向限位套筒的外周固定有四个U形耳扣,四个U形耳扣呈十字形排布;设置多个竖向限位套筒时,相邻竖向限位套筒的U形耳扣通过丝杠连接形成格字形的预埋定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U形耳扣的两个侧板端部固定在竖向限位套筒上,所述丝杠垂直穿过U形耳扣的底板后通过锁紧螺母与U形耳扣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定位挡板用铆钉固定于墙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限位套筒、U形耳扣和水平定位挡板均为金属材质,U形耳扣焊接固定在竖向限位套筒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实现管道套管一次预埋完成,减少了预留洞的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克服了传统套管安装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2、水平和竖向定位系统能确保套管定位精准,保证了安装质量;

3、由于采用了拼装连接技术,具有套管成组安装、装置重复利用的技术进步,实现成组套管预埋,解决了套管定位、成组安装的技术问题;

4、制作简洁、操作方便、能重复利用,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套管预埋施工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成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竖向限位套筒、2- U形耳扣、3-丝杠、4-水平定位挡板、5-锁紧螺母、6-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管道套管预埋定位装置,其成组安装,包括竖向限位套筒1、U形耳扣2、丝杠3和水平定位挡板4;竖向限位套筒1内设穿墙管道,U形耳扣2固定在竖向限位套筒1的外周;丝杠3与U形耳扣2一一对应设置,其一端垂直穿过U形耳扣2后与U形耳扣2进行可调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竖向限位套筒1上的U形耳扣2进行固定,或垂直设置水平定位挡板4与墙面进行固定。

其中,竖向限位套筒1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半圆形卡箍扣合组成,半圆形卡箍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耳板6,扣合的两个耳板6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竖向限位套筒1的数量与预设管道数量相适应,为1~10个。每个竖向限位套筒1的外周固定有四个U形耳扣2,四个U形耳扣2呈十字形排布;设置多个竖向限位套筒1时,相邻竖向限位套筒1 的U形耳扣2通过丝杠3连接形成格字形的预埋定位装置。U形耳扣2的两个侧板端部固定在竖向限位套筒1上,丝杠3垂直穿过U形耳扣2的底板后通过锁紧螺母5与U形耳扣2进行固定。水平定位挡板4用铆钉固定于墙面上。

此外,竖向限位套筒1、U形耳扣2和水平定位挡板4均为金属材质,U形耳扣2焊接固定在竖向限位套筒1的外周。

施工时,根据预埋套管数量进行预埋定位装置的组装,组装完成后将水平定位挡板4用铆钉固定于墙面上,控制锁紧螺母5调整丝杠3的长度,使竖向限位套筒1的位置合适,调整好后进行紧固,然后进行楼板施工。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此专利说明书使用实例去展示本实用新型,其中包括最佳模式,并且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此项实用新型。此实用新型可授权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和说明书内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内容。这些其它实例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要求的范围,只要它们含有权利要求相同书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它们包含有与权利要求无实质差异的类似字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