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193发布日期:2018-11-07 21:05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一种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厂房中往往采用H型钢立柱,并在H型钢立柱上固定尾管支架,然后将尾管固定于尾管支架上,从而可以不用打孔就可以安装尾管支架,使得尾管支架的安装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尾管支架包括一根竖杆1'、上横杆2'和下横杆6'拼接成的F形支架,F形支架的下横杆6'上部紧贴H型钢立柱7'的一缘板的底部,上横杆2'通过锁紧螺栓4'固定在H型钢立柱7'的该缘板上,竖杆1'下部开有两个通孔,U形卡3'穿过两个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锁紧螺栓4'带有防松垫圈5',F形支架通过锁紧螺栓4'固定在H型钢立柱7'上。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F形支架仅固定于H型钢立柱7'的一个缘板上,导致H型钢立柱7'的两个缘板受力不均匀,严重时甚至导致H型钢立柱7'的破坏,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其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包括管束,还包括连接于H型钢立柱的连接组件,所述H型钢立柱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缘板和第二缘板,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缘板和所述第二缘板的支撑板;所述连接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缘板和所述第二缘板,所述管束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卡板及锁紧组件,且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卡板,所述卡板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锁紧组件能够将所述卡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缘板或所述第二缘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卡板包括围成所述第一卡槽的平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相应的所述平板;

所述平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锁紧组件螺接于所述平板,且所述锁紧组件的一端抵压于所述第一缘板或所述第二缘板。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开口朝向所述管束所在侧;

所述尾管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开口的底座,所述管束连接于所述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管束螺接于所述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开口处设置有卡接部;

所述底座包括均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卡接于所述卡接部并位于所述连接杆内,所述第二固定部抵接于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槽。

作为优选,第一固定部和所述卡接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齿。

作为优选,所述管束位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管束通过固定组件连接于H型钢立柱,固定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缘板和第二缘板,使得H型钢立柱的两端受力均匀分散,提高了尾管支架的固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连接组件采用拼装式安装,无需焊接,安装简便,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广,外形美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尾管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与底座的剖面图。

图中:

1'、竖杆;2'、上横杆;3'、U形卡;4'、锁紧螺栓;5'、防松垫圈;6'、下横杆;7'、H型钢立柱;

1、连接杆;11、顶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卡接部;141、第一底板;142、第二底板;143、第三侧板;144、第四侧板;

2、卡板;21、平板;22、第一竖板;23、第二竖板;

3、管束;4、紧固螺钉;5、第一紧固螺母;

6、底座;61、第一固定部;62、第二固定部;63、螺杆;64、第二紧固螺母;

7、H型钢立柱;71、第一缘板;72、第二缘板;7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工厂厂房的尾管的固定,以提高尾管支架的安全性。

如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H型钢立柱用的尾管支架,包括管束3,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H型钢立柱7,所述H型钢立柱7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缘板71和第二缘板72,及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缘板71和所述第二缘板72的支撑板73;所述连接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板73的一侧,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缘板71和所述第二缘板72,所述管束3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

管束3通过固定组件连接于H型钢立柱7,固定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缘板71和第二缘板72,使得H型钢立柱7的两端受力均匀分散,尾管穿设于管束3内,使得管束3连接于H型钢立柱7,本实施例中的尾管支架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

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缘板71和第二缘板72之间的连接杆1、卡板2及锁紧组件,沿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L”方向)开设有通槽,连接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板2。

卡板2包括平板21,及连接于平板21相对的两端的第一竖板22和第二竖板23,平板21、第一竖板22和第二竖板23围成第一卡槽,且连接杆1的两端设置于相应的第一卡槽内,并抵接于平板21;第一竖板22和第二竖板23可以与支撑板73平行设置,从而可以限制连接杆1向靠近或远离管束3的方向运动。

平板21上开设第一螺纹孔,锁紧组件螺接于平板21,且锁紧组件的一端抵压于第一缘板71或第二缘板72,锁紧组件能够将卡板2固定于连接杆1与第一缘板71或第二缘板72之间。

具体地,锁紧组件包括紧固螺钉4和第一紧固螺母5,紧固螺钉4穿设于第一螺纹孔后,其端部抵压于第一缘板71或第二缘板72。第一紧固螺母5螺接于紧固螺钉4,并抵接于平板21远离相应的缘板(与卡板2靠近的一缘板)的一侧,从而增加紧固螺钉4与卡板2的连接强度,提高固定组件的安全性。

通过紧固螺钉4和第一紧固螺母5可以调节卡板2与第一缘板71或第二缘板72的间距,当连接杆1不稳定时,通过拧紧紧固螺钉4增大卡槽与相应的缘板的间距,从而使卡板2和连接杆1稳定的连接于第一缘板71和第二缘板72之间。第一卡槽可以将连接杆1卡设在卡板2内,锁紧组件可以锁紧卡板2,从而使固定组件固定于第一缘板71与第二缘板7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采用拼装式安装,无需焊接,安装简便,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广,外形美观,实用性强。

如图3所示,连接杆1的壁厚为2mm,该厚度可以使连接杆1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不会使连接杆1的重量过重。

连接杆1包括顶板11,分别连接于顶板11的相对的两端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以及设置于连接杆1开口处的卡接部14。卡接部14包括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远离顶板11一端的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第一底板141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设置的第三侧板143,以及第二底板142远离第二侧板13的一端设置的第四侧板144,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均向靠近顶板11的方向延伸,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分别向靠近第二侧板13和第一侧板12的一侧延伸。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的间距形成了连接杆1的开口;连接杆1的开口朝向管束3所在侧。

尾管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开口的底座6,底座6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管束3螺接于底座6。

底座6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底座6还包括螺杆63及第二紧固螺母64,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通过螺杆63连接;第一固定部61卡接于卡接部14并位于连接杆1内,第二固定部62抵接于卡接部14远离第一固定部61的一侧。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61与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靠近顶板11的一侧抵接,第二固定部62与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远离顶板11的一侧抵接,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分设于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的两侧,并通过螺杆63连接,使底座6不会向靠近或远离顶板11的方向运动。第一固定部61靠近第二固定部6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接部14卡接于卡槽,具体地,第一固定部61与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槽,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卡设于相应的卡槽,防止第一固定部61在连接杆1内向靠近或远离第一侧板12的方向晃动,提高管束3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固定部61和卡接部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齿。具体地,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靠近顶板11的一侧、及第一固定部61与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抵接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齿,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上的防滑齿与第一固定部61上的防滑齿啮合,螺杆63及第二紧固螺母64将第一固定部61固定于连接杆1后,防滑齿可以防止第一固定部61沿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L”方向)运动,提高尾管支架的安全性。

为了将第一固定部61设置于连接杆1内,第一固定部61可以为长方体结构,第一固定部61的宽度小于第三侧板143与第四侧板144的间距;第一固定部61的长度大于第三侧板143与第四侧板144的间距,且小于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的间距;第一固定部61的高度小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与顶板11的间距。

将底座6连接于连接杆1的过程如下:

将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螺接于螺杆63,将第一固定部61设置于连接杆1内后,底座6旋转90°,将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卡设于相应的卡槽内,并使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上的防滑齿与第一固定部61上的防滑齿啮合,将第二紧固螺母64螺接于螺杆63,并使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分别抵接于第一底板141和第二底板142的相对两侧,从而将第一固定部61固定于连接杆1内。

管束3位于连接杆1远离支撑板73的一侧,且螺接于螺杆63远离第一固定部61的一端,使得管束3连接于底座6,尾管穿过管束3,即可将尾管连接于H型钢立柱7。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