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载人用吊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829发布日期:2018-12-25 21:16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安全型载人用吊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载人用吊笼。



背景技术:

对船舶、大楼等高危物体进行表面作业时,以往都通过搭设脚手架,工人一层一层爬上去工作,然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脚手架的搭设存在很多死角,无法一次性完成作业,作业时间长,作业成本高,同时危险性极高,搭设在脚手架上作业的死亡事故频发。因此目前采用高空作业平台来辅助工人进行高危作业已越来越普及,这种高空作业平台通过升降装置带动升降,从而可以使工人方便地在高处进行作业。高空作业平台的安全系数与工人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因此其安全涉及是其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目前传统的高空作业平台的平稳性不足,且鉴于平台内空间限制,其内部一般不设置座椅,乘员只能保持站立状态,长时间、多次乘坐后容易疲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型载人用吊笼。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型载人用吊笼,其关键在于:包括吊笼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吊笼本体顶部的吊挂组件;

所述吊笼本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有至少四根支撑立柱,所有所述支撑立柱围成一圈,所述支撑立柱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支撑立柱上围设有同一张防护板网,所述防护板网内侧设有至少一张座板,所述座板由支撑组件支撑并与任一根所述支撑立柱铰接,所述防护板网上开设有人员进出口,该人员进出口内设有进出软门;

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升降滑轮组件和安全滑轮组件,其中所述升降滑轮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吊笼本体的顶部,所述安全滑轮组件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吊笼本体的顶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篮内以铰接方式安装有座椅,需要载物或者在载人同时需要携带物体时,可将座板翻转收折起来,腾出空间用于载物,当仅载人或携带的物体较少时,可将座板展开使用。载运过程中,升降滑轮组件和安全滑轮组件上分别独立设置吊绳,吊篮的重量由两根吊绳承担,不仅大大减轻了二者的负载,遇到突发状况时,即便其中一个不能有效工作,另一个也能保证吊篮的运行安全,吊篮的载人安全系数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遇到载荷突变的情况下,通过缓冲机构的缓冲吊篮不会出现突然的降落,由此保证了吊篮的运转平稳性。

作为优选:

上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腿,所述座板的底面铰接有所述支撑腿,所述座板所在的支撑立柱上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该辅助支撑杆位于所述座板下方,所述辅助支撑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腿铰接。采用上述结构座板翻转收折起来后,其下方的支撑组件也可收折起来,进一步节省了吊篮内的空间。

上述进出软门包括软门横梁,所述人员进出口两侧的支撑立柱上部跨设有所述软门横梁,所述软门横梁上垂挂有软门链条,该软门链条上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N根软门横杆,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关闭挂钩,所述软门横梁上设有开门挂钩,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采用此结构,在运转状态时,利用关闭挂钩将最下端的软门横杆钩住,防止软门在运行中摆动;人员需要进出时,可将软门收卷后钩挂在开门挂钩上,从而方便人员进出。

上述软门横杆两端分别设有防脱出立杆,所述防脱出立杆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软门横杆的长度大于其两端的防脱出立杆之间的间距,所述软门横杆位于所述防脱出立杆内侧,所述软门横杆的两端搭靠在对应的防脱出立杆上。采用此结构运行过程中,软门横杆抵紧在防脱出立杆上,即便有人不小心撞到软门横杆上,软门横杆也不会被撞飞而导致撞击人飞出吊篮。

上述座板上方设有收折辅助压板,该收折辅助压板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座板所在的支撑立柱上,所述收折辅助压板的旋转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座板朝上翻转收折后,所述收折辅助压板压紧在所述座板上。采用上述结构,座板收折起来后被固定住,不会影响载人会载物。

上述升降滑轮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上表面的升降基座,该升降基座上设有两个升降滑轮,两个升降滑轮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所述安全滑轮组件包括安全基座,该安全基座通过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吊笼本体连接,所述安全基座上设有两个安全滑轮,两个所述安全滑轮的中心轴相互平行。采用此方案在升降过程中,吊绳会自动在两个升降滑轮或安全滑轮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吊篮始终保持在竖直平稳状态。

上述缓冲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缓冲杆,该缓冲杆的上端通过法兰与所述安全基座连接,其下端活动穿过所述顶板后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两端的缓冲杆上分别设有弹簧随动件,所述缓冲杆底端设有限位插销,所述缓冲弹簧将其两端的所述弹簧随动件分别抵紧在所述顶板和限位插销上。采用此结构,遇到载荷突变的状态下如升降吊绳断裂,安全绳的载荷突然增大,此时缓冲弹簧被吊篮的重量压缩提供了一个反向支撑力从而降低了安全吊绳载荷的剧烈变化,避免吊篮出现突然下坠。

上述弹簧随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缓冲杆上的随动套筒,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紧在对应的所述随动套筒的端面上,所述随动套筒的端面上设有稳定卡齿,所述稳定卡齿伸入所述缓冲弹簧的内圈内。采用此结构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缓冲弹簧受其内部的稳定卡齿的限制,不会出现剧烈晃动,降低了运行噪音。

上述吊篮的顶部设有两组所述升降滑轮组件,两组所述升降滑轮组件之间设有两组所述安全滑轮组件,所述升升降滑轮的中心轴与所述安全滑轮的中心轴相互平行,所述安全滑轮的中心轴位于所述升降滑轮的中心轴上方。采用此结构升降滑轮的重心低于安全滑轮的重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吊篮运行的安全性。

上述安全基座包括安全基板,所述缓冲机构与安全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安全基板的两侧边分别朝上弯折形成安全滑轮支撑板,所述安全滑轮的中心轴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安全滑轮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滑轮支撑板的高度从两个所述安全滑轮处往中间方向呈减小趋势。采用此结构安全基座两端高,中间低,方便跨绕安全绳。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吊篮内设有可翻折收折的座板供人乘坐,减轻了乘员的疲劳感,吊篮的重量由两根吊绳分担,不仅大大减轻了二者的负载,且在遇到其中任一根突然断裂时,另一根也能有效保证吊篮的运行安全,另外吊篮上方设置的缓冲弹簧还能有效缓冲吊绳上载荷的突变,提升整个装置运行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安全型载人用吊笼,包括吊笼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吊笼本体1顶部的吊挂组件2,其中所述吊笼本体1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顶板102和底板101,所述底板101和顶板102之间设有至少四根支撑立柱103,所有所述支撑立柱103围成一圈形成矩形框架状,所述支撑立柱103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01和顶板102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支撑立柱103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杆110,所有所述支撑立柱103上围设有同一张防护板网106,所述防护板网106内侧设有至少一张座板104,所述座板104由支撑组件支撑并与任一根所述支撑立柱103 铰接,所述防护板网106上开设有人员进出口,该人员进出口内设有进出软门 105。

所述座板104共两个,两个所述座板104相对,二者分别位于所述进出软门105两侧,所述座板104的表面铺设有软垫,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腿108,所述座板104的底面铰接有所述支撑腿108,所述座板104所在的支撑立柱103 上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107,该辅助支撑杆107位于所述座板104下方,所述辅助支撑杆107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腿108铰接。

为方便固定收折后的座板104,所述座板104上方设有收折辅助压板109,该收折辅助压板109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座板104所在的支撑立柱103上,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立柱103上固定有螺栓,所述收折辅助压板109 的上部挂套在所述螺栓上,所述螺栓的内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螺栓的外端连接有压紧螺母,该压紧螺母将所述收折辅助压板109压紧在所述限位螺母上,所述收折辅助压板109可绕所述螺栓旋转,所述收折辅助压板109的旋转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座板104朝上翻转收折后,所述收折辅助压板 109压紧在所述座板104上。

所述进出软门105包括软门横梁105a,所述人员进出口两侧的支撑立柱103 上部跨设有所述软门横梁105a,所述软门横梁105a上垂挂有两根软门链条105c,两根所述软门链条105c上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N根软门横杆105b,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相邻所述软门横杆105b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底板101上设置有关闭挂钩,所述软门横梁105a上设有开门挂钩105d,运行状态时,所述关闭挂钩将最下端的所述软门横杆105b钩住,人员进出时,人为将所述软门卷起后,将其钩挂在所述开门挂钩105d上。为防止软门脱出,所述软门横杆105b两端分别设有防脱出立杆105e,所述防脱出立杆105e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所述底板 101和顶板102固定连接,所述软门横杆105b的长度大于其两端的防脱出立杆 105e之间的间距,所述软门横杆105b位于所述防脱出立杆105e内侧,所述软门横杆105b的两端搭靠在对应的防脱出立杆105e上。

所述吊挂组件2包括升降滑轮组件和安全滑轮组件,所述吊笼本体1的顶部正对设有两组所述升降滑轮组件,两组所述升降滑轮组件之间正对设有两组所述安全滑轮组件,所述安全滑轮组件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吊笼本体1的顶部连接。

所述升降滑轮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102上表面的升降基座201,该升降基座201上设有两个升降滑轮203,两个升降滑轮203的中心轴相互平行,为方便绕设吊绳,所述升降基座201包括升降基板,该升降基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102的上,所述升降基板的两侧边分别朝上弯折形成升降滑轮支撑板,所述升降滑轮203的中心轴位于两个升降滑轮支撑板之间,升降滑轮203中心轴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升降滑轮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安全滑轮组件包括安全基座202,该安全基座202上设有两个安全滑轮 204,两个所述安全滑轮204的中心轴相互平行,所述安全滑轮204的中心轴位于所述升降滑轮203的中心轴上方,且所述安全滑轮204的中心轴与升降滑轮 203的中心轴也相互平行。为方便绕线,所述安全基座202包括安全基板,所述安全基板的两侧边分别朝上弯折形成安全滑轮支撑板,所述安全滑轮204的中心轴位于两个安全滑轮支撑板之间,所述安全滑轮204的中心轴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安全滑轮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滑轮支撑板的高度从两个所述安全滑轮204处往中间方向呈减小趋势。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缓冲杆208,该缓冲杆208的上端通过法兰 209与所述安全基座202的安全基板固定连接,其下端活动穿过所述顶板102后套设有缓冲弹簧210,所述缓冲弹簧210两端的缓冲杆208上分别设有弹簧随动件,所述缓冲杆208底端设有限位插销212,所述缓冲弹簧210将其两端的所述弹簧随动件分别抵紧在所述顶板102的下表面和限位插销212上。

所述弹簧随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缓冲杆208上的随动套筒211,所述缓冲弹簧210两端分别抵紧在对应的所述随动套筒211的端面上,所述随动套筒211 的端面上还设有稳定卡齿,所述稳定卡齿伸入所述缓冲弹簧210的内圈内,所述随动套筒呈阶梯状。

使用时,两个所述升降滑轮203的滑槽内跨绕有同一根吊绳,两个所述安全滑轮204的滑槽内跨绕有另一根吊绳,两根吊绳分别绕设在两个不同的绕线筒上,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同步升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