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叠合梁与钢骨柱节点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882发布日期:2019-01-04 22:5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叠合梁与钢骨柱节点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叠合梁与钢骨柱节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叠合梁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梁,钢骨混凝土柱为预制钢骨部分。一般情况下,在叠合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位置,叠合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受力较大,需要保证其与钢骨柱的有效连接。常用的做法是将钢筋与钢骨柱进行焊接,现场工作量大。尤其在纵向钢筋多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的混凝土叠合梁与钢骨柱节点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叠合梁与钢骨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和预制混凝土钢骨柱,所述钢骨柱与叠合梁连接节点位置上设有焊接钢板,所述焊接钢板上焊接钢筋a,所述钢筋a远离钢骨柱一端焊接有套筒a,所述套筒a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叠合梁上设有若干根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末端露于叠合梁两端的端面外,所述纵向钢筋末端焊接有套筒b,所述套筒b远离纵向钢筋的一端设有拧紧头,所述拧紧头后端与套筒b转动连接,拧紧头前端焊接与套筒a相匹配的钢筋b,所述钢筋b 上设有与套筒b相匹配的外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b的长度为5-10cm。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a延伸至套筒a内3-5cm,所述钢筋b延伸至套筒b内 3-5cm。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头外侧设有多边形的棱角。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a、钢筋b、纵向钢筋为相同型号的钢筋。

作为优选,所述焊接钢板采用工字钢板,所述钢筋a焊接于工字钢的翼板上,且与叠合梁的纵向钢筋位置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叠合梁上部承受主要压力的纵向钢筋为受压钢筋,所述套筒a、套筒b以及拧紧头只焊接于受压钢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取在钢骨柱与叠合梁连接节点位置外加焊接钢板,施工时通过采用转动拧紧装置,就能将叠合梁中的纵向钢筋与钢骨柱上的焊接钢筋进行连接。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减小了焊接麻烦,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钢骨柱;2、叠合梁;3、焊接钢板;4、钢筋a;5、套筒a;6、纵向钢筋;7、套筒b;8、拧紧头;9、钢筋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混凝土叠合梁与钢骨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和预制混凝土钢骨柱1,所述钢骨柱1与叠合梁2连接节点位置上设有焊接钢板3,所述焊接钢板上焊接钢筋a4,所述钢筋a4远离钢骨柱1一端焊接有套筒a5,所述套筒a5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叠合梁2上设有若干根纵向钢筋6,所述纵向钢筋6末端露于叠合梁2两端的端面外,所述纵向钢筋 6末端焊接有套筒b7,所述套筒b7远离纵向钢筋6的一端设有拧紧头8,所述拧紧头8后端与套筒b7转动连接,拧紧头8前端焊接与套筒a5相匹配的钢筋 b9,所述钢筋b9上设有与套筒b7相匹配的外螺纹。施工时通过采用转动拧紧头8,就能将叠合梁2中的纵向钢筋6与钢骨柱1上的焊接钢筋a4进行连接,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减小了焊接麻烦,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

所述钢筋b9的长度为5-10cm,保证钢筋钢筋b9与套筒a5连接结构强度,使其能承受较大压力,同时变相的增加了纵向钢筋6的直径,以应对局部压力过大。

所述钢筋a4延伸至套筒a5内3-5cm,所述钢筋b9延伸至套筒b7内3-5cm。此长度的设置出于结构稳定性考虑,避免套筒焊接点断裂后套筒脱落,提高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拧紧头8外侧设有多边形的棱角,便于进行拧紧操作。所述钢筋a4、钢筋b9、纵向钢筋6为相同型号的钢筋,可确保套装结构的连接一致性,而且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大大节约成本。所述焊接钢板3采用工字钢板,工字钢板的结构稳定性强,而且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大大节约成本,所述钢筋 a4焊接于工字钢的翼板上,且与叠合梁2的纵向钢筋6位置对应设置,便于钢筋a4与钢筋b9的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叠合梁2上部承受主要压力的纵向钢筋6为受压钢筋,所述套筒a5、套筒b7以及拧紧头8只焊接于受压钢筋上,只在受压钢筋上设置即可达到装配要求,可节约材料成本以及相应工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叠合梁与钢骨柱节点连接结构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