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234发布日期:2018-11-16 20:3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瓦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瓦片。



背景技术:

瓦片应用于建筑上,不仅起到隔热防雨的作用,而且美观整洁,耐用性高。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多个瓦片依次搭接来覆盖屋顶面,而在相互搭接的两个瓦片之间的搭接处,因存在搭接间隙而容易出现漏水等情况,由此使瓦片不能起到有效的防雨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瓦片,用于解决如何提高瓦片的防雨性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瓦片,包括弧片状的瓦体和弧片状的护套,其中,瓦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分别为该瓦体沿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护套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段和安装段,该固定段的凸出侧表面与瓦体的第一端的凹陷侧表面贴合并固定,该安装段伸出瓦体的第一端端面,且安装段的凸出侧表面能够与另一个瓦片的瓦体的第二端的凹陷侧表面贴合,护套的凸出侧表面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位于固定段和安装段之间,且排水槽沿护套的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的,瓦体可以为筒瓦,也可以为合瓦,还可以为脊瓦。可选的,排水槽沿护套的宽度方向贯穿该护套。

可选的,固定段的凸出侧表面与瓦体的第一端的凹陷侧表面可以通过泡棉胶、硅胶固定,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

可选的,护套还包括止挡部,该止挡部位于固定段与排水槽之间,且该止挡部止挡于瓦体的第一端端面上。

可选的,安装段的凸出侧表面上设有弹性层。

可选的,弹性层为由橡胶制成的弹性层。

可选的,瓦体可透光,瓦体的凹陷侧表面上设有光伏电池层。可选的,瓦体可以为钢化玻璃瓦体或者聚碳酸酯瓦体。可选的,光伏电池层可以贴设于瓦体的凹陷侧表面上,也可以直接成型于瓦体的凹陷侧表面上。可选的,光伏电池层可以为刚性的光伏电池层,也可以为柔性的光伏电池层。

可选的,瓦片还包括背板,该背板覆盖并固定于光伏电池层远离瓦体的一侧表面上。可选的,背板可以为柔性背板,也可以为刚性背板。

可选的,安装段上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用于穿设能够将瓦片固定于屋面结构上的连接件。

可选的,瓦体为由超白钢化玻璃制成的瓦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瓦片,由于瓦片弧片状的瓦体和弧片状的护套,其中,瓦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分别为该瓦体沿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护套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段和安装段,该固定段的凸出侧表面与瓦体的第一端的凹陷侧表面贴合并固定,该安装段伸出瓦体的第一端端面,且安装段的凸出侧表面能够与另一个瓦片的瓦体的第二端的凹陷侧表面贴合,这样,在将该瓦片覆盖于屋面上时,可使瓦片的凸出侧表面朝上,凹陷侧表面朝下,同时使一个瓦片的瓦体的第二端的凹陷侧表面搭接于另一个瓦片的安装段的凸出侧表面上,由此依次实现多个瓦片的搭接以覆盖屋顶面。同时由于护套的凸出侧表面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位于固定段和安装段之间,且排水槽沿护套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由相互搭接的两个瓦片之间的缝隙进入的雨水可在排水槽的作用下排出至瓦片的两侧,并由设置于瓦片两侧的排水沟槽排出,由此防止了雨水渗入瓦片的下方,从而提高了瓦片的防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瓦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瓦片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瓦片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瓦片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刚性瓦体、11—刚性瓦体的第一端,12—刚性瓦体的第二端,2—太阳能电池层,3—护套,31—固定段,32—搭接段,33—止挡部,34—排水槽,4—层胶,5—弹性层,6—背板,7—胶层,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5,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瓦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瓦片包括弧片状的瓦体1和弧片状的护套3,其中,瓦体1包括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该第一端11和该第二端12分别为该瓦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护套3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段31和安装段32,该固定段31的凸出侧表面与瓦体的第一端11的凹陷侧表面贴合并固定,该安装段32伸出瓦体1的第一端端面,且安装段32的凸出侧表面能够与另一个瓦片的瓦体的第二端12的凹陷侧表面贴合,护套3的凸出侧表面上设有排水槽34,排水槽34位于固定段31和安装段32之间,且排水槽34沿护套3的宽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瓦片,由于瓦片弧片状的瓦体1和弧片状的护套3,其中,瓦体1包括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该第一端11和该第二端12分别为该瓦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护套3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段31和安装段32,该固定段31的凸出侧表面与瓦体的第一端11的凹陷侧表面贴合并固定,该安装段32伸出瓦体1的第一端端面,且安装段32的凸出侧表面能够与另一个瓦片的瓦体的第二端12的凹陷侧表面贴合,这样,在将该瓦片覆盖于屋面上时,可使瓦片的凸出侧表面朝上,凹陷侧表面朝下,同时使一个瓦片的瓦体的第二端12的凹陷侧表面搭接于另一个瓦片的安装段32的凸出侧表面上,由此依次实现多个瓦片的搭接以覆盖屋顶面。同时由于护套3的凸出侧表面上设有排水槽34,排水槽34位于固定段31和安装段32之间,且排水槽34沿护套3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由相互搭接的两个瓦片之间的缝隙进入的雨水可在排水槽34的作用下排出至瓦片的两侧,并由设置于瓦片两侧的排水沟槽排出,由此防止了雨水渗入瓦片的下方,从而提高了瓦片的防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弧片状的瓦体1的长度方向是指垂直于瓦体1的弧形轮廓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弧片状的瓦体1的宽度方向是指瓦体1的弧形轮廓线的延伸方向,弧片状的护套3的长度方向是指垂直于护套3的弧形轮廓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弧片状的护套3的宽度方向是指护套3的弧形轮廓线的延伸方向。

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排水槽3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瓦体1可以为筒瓦,也可以为合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段31的凸出侧表面与瓦体的第一端11的凹陷侧表面可以通过泡棉胶、硅胶等胶粘固定,也可以通过螺钉、卡接结构等连接件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段31的凸出侧表面与瓦体的第一端11的凹陷侧表面通过泡棉胶、硅胶等胶粘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固定段31与瓦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避免在瓦体1上开设连接孔,从而避免瓦片由连接孔处漏水。

再进一步的,护套3可以为金属护套、塑料护套、陶瓷护套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护套3为金属护套,金属材质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寿命较长,成型过程简单,由此能够延长护套3的寿命,降低护套3的制作复杂度。

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对排水槽34的长度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为了将由相互搭接的两个瓦片之间的缝隙进入的雨水彻底排出至瓦片的两侧,优选的,如图3所示,排水槽34沿护套3的宽度方向贯穿该护套3。这样,排水槽34能够将由相互搭接的两个瓦片之间的缝隙进入的雨水彻底排出至瓦片的两侧。

为了保护瓦体1的第一端端面,避免另一个瓦片的瓦体1在搭接于该瓦片的搭接部上时,与该瓦片的瓦体1之间产生碰撞,优选的,如图2和图5所示,护套3还包括止挡部33,该止挡部33位于固定段31与安装段32之间,且该止挡部33止挡于瓦体1的第一端端面上。这样,通过止挡部33可保护瓦体1的第一端端面,避免两个瓦体1之间因产生碰撞而产生碎裂。

为了对搭接于安装段32上的瓦片进行弹性支撑,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段32的凸出侧表面上设有弹性层5,通过该弹性层5能够对搭接于安装段32上的瓦片进行弹性支撑。

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层5可以通过胶粘贴覆的方式设置于安装段32的凸出侧表面上,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结构或者卡接结构固定于安装段32的凸出侧表面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弹性层5可以为由橡胶、硅胶、海绵等制成的弹性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为了有效密封安装段32与搭接于该安装段32上的瓦片之间的间隙,优选的,弹性层5为由橡胶制成的弹性层,橡胶的弹性较优,密封性能好,能够有效密封安装段32与搭接于该安装段32上的瓦片之间的间隙。

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瓦体1可以为透光瓦体,也可以为不透光瓦体,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瓦体1可透光,且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设有光伏电池层2,这样,瓦片能够将照射于其上的光能转换成电能以供用户使用,由此有效利用了光能(如太阳能)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光伏电池层2设置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是指:光伏电池层2覆盖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且光伏电池层2的弯曲度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的弯曲度一致或近似一致。

另外,瓦体1可以为钢化玻璃瓦体、聚碳酸酯瓦体等透光瓦体,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者,光伏电池层2可以通过胶粘贴覆的方式设置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结构或者卡接结构固定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光伏电池层2通过胶粘贴覆的方式设置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时,可选的,光伏电池层2可以通过点状胶、线型胶或者一整层胶层胶粘贴覆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光伏电池层2通过一整层胶层胶4粘贴覆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这样光伏电池层2与瓦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且胶层能够有效封堵光伏电池层2与瓦体1之间的空隙,防止杂质侵入该空隙而影响瓦片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光伏电池层2可以为柔性的光伏电池层,也可以为刚性的光伏电池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为了便于将光伏电池层2贴设于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优选的,光伏电池层2为柔性的光伏电池层,柔性的光伏电池层能够自由弯曲以适应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的弧度,由此便于光伏电池层2在瓦体1的凹陷侧表面上的贴设操作。

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选的,柔性的光伏电池层2为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为常用的柔性光伏电池,因此容易实现。

为了封装光伏电池层2,优选的,如图2所示,瓦片还包括背板6,该背板6覆盖并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上。这样,通过背板6封装了光伏电池层2,避免水或者粉尘与光伏电池层2直接接触而影响光伏电池层2的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背板6覆盖并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上是指:背板6覆盖并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的全部区域上,且背板6的弯曲度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的弯曲度一致或近似一致。

另外,背板6可以通过胶粘方式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上,也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接结构等连接件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背板6通过胶粘方式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上时,可选的,背板6可以通过点状胶、线型胶或者一整层胶层胶粘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背板6可以通过一整层胶层7胶粘固定于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上,这样背板6与光伏电池层2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且胶层能够有效封堵背板6与光伏电池层2之间的空隙,防止杂质侵入该空隙而影响瓦片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再者,背板6可以为刚性背板,也可以为柔性背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为了降低瓦片的制作难度,优选的,背板6为柔性背板,柔性背板能够弯曲以适应光伏电池层2远离瓦体1的一侧表面的弧度,由此便于背板6与光伏电池层2之间的贴合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柔性背板可以为铝塑背板,也可以为树脂背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柔性背板为铝塑背板,铝塑背板的耐候性和耐磨性较好,能够延长瓦片的使用寿命。

为了将瓦片固定于屋面结构上,可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段32上设有固定孔8,固定孔8用于穿设能够将瓦片固定于屋面结构上的连接件,这样通过该固定孔8能够将瓦片固定于屋面结构上。

为了保证瓦体1的结构稳定性和透光性,优选的,瓦体1为由超白钢化玻璃制成的瓦体,超白钢化玻璃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寿命较长,且透光性较好,能够提高瓦片的发电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