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2927发布日期:2019-01-16 00:0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围护,由于建筑材料及加工工艺的迅速发展,幕墙逐渐成为当代外墙建筑装饰的新潮流。幕墙被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外墙,如通信机房、电视演播室、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但是用于穹顶上的幕墙,水密性成为最主要的要求。目前建筑幕墙由面板与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相对于主体结构自身会有一定的变形。现在的技术受材料和结构的局限,幕墙漏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提高幕墙的水密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其可以避免雨水渗漏入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问题的:

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包括龙骨、副龙骨和装饰幕板,龙骨为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的金属梁,副龙骨的底端连接在龙骨上,装饰幕板的边缘连接在副龙骨上,副龙骨与装饰幕板的边缘之间设有密封机构,副龙骨上还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位于密封机构的下方。

上述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所述装饰幕板的边缘向下弯曲折叠呈Z形结构,装饰幕板的一端为装饰幕板的面板、另一端为短板,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型钢压件和紧固螺栓,型钢压件将两个相邻的装饰幕板的短板压合在副龙骨上,型钢压件与副龙骨通过紧固螺栓连接,两个相邻的装饰幕板的短板分别位于紧固螺栓两侧。

上述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副龙骨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两端分别连接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中部,左支撑板的侧壁上部、右支撑板的侧壁上部和连接板的顶壁共同构成排水槽,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底部固接在龙骨上;型钢压件将两个相邻的装饰幕板的短板压合在副龙骨的连接板上,型钢压件与副龙骨的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上述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还包括扣条,扣条扣装在两个相邻装饰幕板的面板之间;紧固螺栓与型钢压件之间、装饰幕板和H型钢压件之间、副龙骨与装饰幕板之间均填充用密封胶;在副龙骨的端部设有集水盘,排水槽的端部均与集水盘连通,集水盘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输出端与外界排水设施相连通。

上述防渗漏的建筑用穹顶幕墙,装饰幕板为三角形,装饰幕板边缘与副龙骨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型钢压件为H型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结构可以减少雨水沿装饰幕板的衔接处漏入雨水,即便有极微量的雨水进入,排水槽可将漏入的雨水导入集水盘,然后通过排水管排出,大大提高幕墙的水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效果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B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表示:1.龙骨;2.副龙骨;3.装饰幕板;4.排水槽;31.面板; 32.短板;51.型钢压件;52.紧固螺栓;21.左支撑板;22.右支撑板;23.连接板;6.密封胶;7.集水盘;8.排水管;9.密封垫;10.扣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龙骨1、副龙骨2和装饰幕板3,龙骨 1为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的金属梁,副龙骨2的底端连接在龙骨1上,所述装饰幕板3的边缘向下弯曲折叠呈Z形结构,装饰幕板的一端为装饰幕板3的面板 31、另一端为短板32,装饰幕板3的边缘连接在副龙骨2上,副龙骨2与装饰幕板3的边缘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型钢压件51和紧固螺栓 52,型钢压件51将两个相邻的装饰幕板3的短板32压合在副龙骨2上,型钢压件51与副龙骨2通过紧固螺栓52连接,两个相邻的装饰幕板3的短板32分别位于紧固螺栓52两侧。装饰幕板3边缘与副龙骨2之间设有密封垫9,可以加强密封性。所述型钢压件51为H型钢。

还包括扣条10,扣条10扣装在两个相邻装饰幕板3的面板31之间;紧固螺栓52与型钢压件51之间、装饰幕板3和型钢压件51之间、副龙骨2与装饰幕板3之间均填充用密封胶6;

为了以防密封胶6热胀冷缩后出现裂缝,导致雨水通过裂缝漏入,副龙骨 2设有左支撑板21、右支撑板22和连接板23,连接板23两端分别连接在左支撑板21和右支撑板22的中部,左支撑板21的侧壁上部、右支撑板22的侧壁上部和连接板23的顶壁共同构成排水槽4,左支撑板21和右支撑板22的底部固接在龙骨1上;型钢压件51将两个相邻的装饰幕板3的短板32压合在副龙骨2的连接板23上,型钢压件51与副龙骨2的连接板23通过紧固螺栓52连接。

如附图3所示,装饰幕板3为三角形,装饰幕板3进行拼接安装形成半球形穹顶,为了方便将排水槽4中的水排出,在龙骨1的最底端设有集水盘7,排水槽4的端部均与集水盘7连通,集水盘7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8,排水管8 的输出端与外界排水设施相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