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结构墙及围护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3615发布日期:2019-02-10 23:0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结构墙及围护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结构墙及围护墙。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剪力墙结构中,外墙保温主要采用两种技术:其一是大多数采用粘贴钉挂方式将保温板与混凝土墙连接,表面做3~6mm厚的砂浆保护层,实践证明,该技术中的保温板及保护层由于受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环境影响,在使用周期较短时间内普遍出现开裂、脱落现象,影响了保温效果和使用年限。而且目前使用的保温板多采用聚苯板,属可燃性材料,施工期间外露时间长,保护较薄,易受破坏,且长期裸漏,遇明火极易引起火灾;其二是采用夹芯保温技术,但该技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多采用由网片与保温板结合成的复合保温板,保温板和网片之间通过与网片焊接的横向挡丝连接,该复合保温板存在以下缺点:

1、混凝土墙与保温板及网片通过横向挡丝连接,挡丝多,热传导面积大,冬天屋内能量易散失,浪费能源,夏天室外热量易传递到室内,使室内温度提高,浪费空调能量;

2、加工工艺复杂:首先焊接网片,然后将挡丝焊接在网片上;

3、焊点多,容易脱焊、开焊;

4、网片外露多,耐腐蚀性能差;

5、由于网片平整度差,不能采用普通混凝土加振动棒振动,只能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不但成本大大提高,而且耐久性差,使墙体整体结构变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加工安装方便,热传导、能量损失少,节能、抗腐蚀性能强、连接强度高、可采用振动棒振动、墙体结构好、重量轻、节省板材,防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结构墙及围护墙是本实用新型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结构墙及围护墙,其热传导、能量损失少,节能、抗腐蚀性能强、连接强度高、加工安装方便,可采用振动棒振动、墙体结构好、重量轻、节省板材,防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保温板,其中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一面或两面设有支撑连接件,所述支撑连接件上安装有至少一根挡丝或由多根相互交叉的挡丝组成的网片。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根拉接件,所述拉接件的一端与支撑连接件或挡丝连接,另一端伸出保温板,或所述拉接件的两端与保温板两侧的挡丝或支撑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或第一穿槽,至少一根所述挡丝穿过至少一个第一穿孔或第一穿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穿孔或第一穿槽的角度呈交叉的第二穿孔或第二穿槽,其余所述挡丝分别穿过多个第二穿孔或第二穿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向外伸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穿孔/第一穿槽或/和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第二穿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顶端设有防腐帽。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固定于连接部上,各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保温板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各所述连接部上分别固定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支撑部为一体构成或连接组成。

优选地,多个所述支撑部是在连接部上折叠形成的多个凸棱,各所述凸棱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或第一穿槽,各所述第一穿孔或第一穿槽上穿置有所述挡丝。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加强折痕。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或/和至少一个凹槽。

优选地,各所述支撑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通砼孔。

一种复合保温结构墙,其中包括墙体及所述的一面设有支撑连接件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上位于支撑连接件的一面连接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裹所述支撑连接件及多根挡丝或网片,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另一面与所述墙体一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墙体的另一面也设置有所述的一面设有支撑连接件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上位于支撑连接件的一面连接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裹所述支撑连接件及多根挡丝或网片,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另一面与所述墙体另一面连接。

一种围护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两面设有支撑连接件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的两面分别连接保护层,两个所述保护层分别包裹支撑连接件及多根挡丝或网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结构墙及围护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通过采用保温板与支撑连接件连接组成,尤其采用粘接时,其用于建筑物时热传导少,能量损失小,更加节能,加工工艺简单,可机械化生产,焊点少,便于浇筑全面且更加快捷,抗腐蚀性能强,由于支撑连接件贴在保温板上,这样支撑连接件的连接部之间的水平距离长,可以通过振动棒振动,不必须自密实混凝土,建筑成本低,由其建成的建筑墙体更加牢固,采用由多根相互交叉的挡丝连接组成的网片受力及结构变形均匀,构造更加合理,相对传统的加工方式,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的施工简单,连接质量可靠,而采用多根挡丝连接,增加了浇筑空间,减小了浇筑混凝土横向流动阻力,更加方便浇筑工作,其加工工序少,连接强度高;

(2)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的结构通过将墙体与复合保温板接合,其结构更加牢固,且该结构的设计对于高纬度的北方来说,保温效果更好,防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3)本实用新型围护墙通过将双面带有支撑连接件的保温板通过在两面分别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接于复合保温板两面的保护层,其墙体结构更加牢固且保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围护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围护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实施方式阐述本实用新型。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认为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不具限制性。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限,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示,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具有同样意思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的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复合保温板、加工方法及复合结构墙、围护墙。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的一面或两面设有支撑连接件2,本实施例保温板1的一面设有支撑连接件2。支撑连接件2上安装有至少一根挡丝或由多根相互交叉的挡丝连接组成的网片,本实施例采用多根横向放置的挡丝3。

结合图2所示,支撑连接件2包括多个向外伸出的支撑部4和连接部5,各支撑部4固定于连接部5上,连接部5固定于保温板1的一面上。本实施例连接部5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保温板1上,各支撑部4上设有多个沿横向设置的第一穿孔6。本实施例的多个支撑部4与连接部5一体构成,多个支撑部4是在连接部5上折叠形成的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的凸棱,本实施例的支撑部4横截面为倒U形,各支撑部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横向的第一穿孔6,多个第一穿孔6形成多排,每排的所有第一穿孔6上穿置一根挡丝3,第一穿孔6也可以设置为第一穿槽,挡丝3穿置在各第一穿槽上,也可以进一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穿槽上。各支撑部4上还设置有多个横向的通砼孔7,通砼孔7的孔径大于第一穿孔6的孔径,便于混凝土可以顺利从通砼孔7穿过实现横向流动。本实施例的各支撑部4在其棱端部设置有多个缺口8,设置多个缺口8,同样是保证浇筑的混凝土顺利通过缺口8后实现横向流动。连接部5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2,这样设置进一步降低了板材重量,节约板材。

还可以设置拉接件,拉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挡丝3或支撑连接件2上,另一端伸出保温板1。

本实施例复合保温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支撑连接件2:通过冲孔设备在板材相应位置上冲多个第一穿孔6、多个通砼孔7及多个缺口8,将板材沿每一排缺口8的中心线进行对折形成凸棱即支撑部4,相邻支撑部4之间的板材部分为连接部5;

(2)将支撑连接件2固定于保温板1的一面:将步骤(1)制好的支撑连接件2与保温板1的一面通过粘接方式粘接固定;

(3)将多根挡丝3安装于支撑连接件2上:将各挡丝3分别穿过支撑连接件2每排上的多个第一穿孔6,也可以进一步使每根挡丝3固定于多个第一穿孔6上。

本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穿孔6,而是将挡丝3直接安装于缺口8上,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1所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连接部5设置多个,各连接部5分别与各支撑部4一体构成,本实施例中各支撑部4由两个设置于连接部5两侧的板体组成,各支撑部4与连接部5构成横截面为U形的板体。各支撑部4也可以由设置于连接部5一侧的板体制成,各支撑部4与连接部5构成横截面为L形的板体。各支撑部4的两个板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横向的第一穿孔6,多个支撑部4的多个第一穿孔6形成多排,每排的所有第一穿孔6上穿置一根挡丝3。各支撑部4上还设置有多个横向的通砼孔7,通砼孔7的孔径大于第一穿孔6的孔径,便于混凝土可以顺利从通砼孔7穿过实现横向流动。本实施例的各支撑部4在其棱端部设置有多个缺口,设置多个缺口,同样是保证浇筑的混凝土顺利通过缺口8后实现横向流动。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上述图1、图2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支撑部4的形状稍做修改,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功能的类似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的一面设有支撑连接件2,本实施例保温板1的一面设有支撑连接件2。支撑连接件2上安装有至少一根挡丝或由多根相互交叉的挡丝组成的网片,本实施例采用多根横向放置的挡丝3。

结合图6所示,支撑连接件2包括多个向外伸出的支撑部4和连接部5,各支撑部4固定于连接部5上,连接部5固定于保温板1的一面上。本实施例连接部5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保温板1上,各支撑部4上设有多个沿横向设置的第一穿孔6。本实施例的多个支撑部4与连接部5一体构成,各支撑部4为与连接部5呈相交的板体,其可以为垂直或不垂直设置,各支撑部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横向的第一穿孔6,本实施例设置各支撑部4的上、下部设置两个第一穿孔6。多个支撑部4的多个第一穿孔6形成多排,每排的所有第一穿孔6上穿置一根挡丝3,第一穿孔6也可以设置为第一穿槽,挡丝3穿置在各第一穿槽上。也可以进一步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穿槽上。

还包括至少一个拉接件9,各拉接件9的一端与挡丝3连接,也可以与支撑连接件2连接,另一端伸出保温板1,本实施例拉接件9与挡丝3的连接端设置为钩形,二者勾挂连接。

连接部5上设置有多个加强折痕10,其用于加强连接部5的连接强度。连接部5上设置有多个原位通孔11,各原位通孔11挨着各支撑部4,各原位通孔11与各支撑部4的形状、大小对应,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加工,且可以减少加工材料。

本实施例复合保温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支撑连接件2:通过切割或冲压,在板材上切割出保留根部边的各支撑部4,并在各支撑部4上冲出多个第一穿孔6,将各支撑部4沿根部折起,各支撑部4折起后的原位置形成原位通孔11;

(2)将支撑连接件2固定于保温板1的一面:将步骤(1)制好的支撑连接件2与保温板1的一面通过粘接方式粘接固定;

(3)将多根挡丝3安装于支撑连接件2上:将各挡丝3分别穿过支撑连接件2每排上的多个第一穿孔6,其可以使每根挡丝3固定于多个第一穿孔6上,最后将各拉接件9的钩端勾住挡丝3。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5、图6所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支撑连接件2上安装有由多根相互交叉的挡丝组成的网片12,本实施例相互交叉的挡丝由多根横向设置的横向挡丝14和多根竖向设置的竖向挡丝15组成。各支撑部4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穿槽13。多个支撑部4的多个第一穿槽13形成多排,网片12的各横向挡丝14分别安装于各第一穿槽13上。

还包括至少一个拉接件9,拉接件9的一端与网片12的横向挡丝14连接,或支撑连接件2连接,另一端伸出保温板1。本实施例拉接件9与横向挡丝14的连接端设置为钩形,二者为勾挂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部5上未设置加强折痕。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5、图6所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各支撑部4上分别设置有供浇筑的混凝土通过并实现横向流通的通砼孔7,位于上排的多个支撑部4的下部第一穿孔6与相邻的下排的多个支撑部4的上部第一穿孔6位于同一排,通过挡丝3使上、下相邻的两排支撑部4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强度。另外连接部5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2,这样设置进一步降低了板材重量,节约板材。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8所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连接部5上没有设置多个通孔22,但是连接部5设置为两个,这样设置加工和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5、图6所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在保温板1的另一面也设有支撑连接件2,该支撑连接件2上同样由上向下安装有多根横向放置的挡丝3。两侧支撑连接件2的结构及挡丝3的设置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还包括至少一个拉接件9,拉接件9的两端分别连接保温板1两侧设置的挡丝或两侧设置的支撑连接件,本实施例拉接件9的两端分别连接保温板1两侧设置的挡丝3,本实施例拉接件9与挡丝3的两个连接端均设置为钩形,为勾挂连接。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的一面设有支撑连接件2。支撑连接件2上安装有由多根横向设置的横向挡丝14与多根竖向设置的竖向挡丝15组成的网片12。支撑连接件2包括多个向外伸出的L形支撑部4和连接部5,各支撑部4粘接固定于连接部5上,此处也可以设置为支撑部4与连接部5一体构成,省去了二者的连接步骤。连接部5固定于保温板1的一面,本实施例连接部5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保温板1上,各支撑部4上分别设置有一横向的第一穿孔6及竖向设置的第二穿孔16,第二穿孔16可以直接在连接部4上打孔形成,或连接部4与外连接件连接形成,此处第二穿孔16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此处不做限定,凡在支撑部4上形成的第二穿孔均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多个第一穿孔6形成多排,每排的所有第一穿孔6上穿置一根横向挡丝14,多个第二穿孔16形成多列,每列的所有第二穿孔16上穿置一根竖向挡丝15,多根横向挡丝14与多根竖向挡丝15交叉连接组成网片12。此处第一穿孔6、第二穿孔16也可以设置为第一穿槽、第二穿槽,横向挡丝14安装在各第一穿槽上、竖向挡丝15安装在各第二穿槽上,横向挡丝14与第一穿槽之间、竖向挡丝15与第二穿槽之间可固定连接也可以不连接。本实施例连接部5上设有多个通孔22。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11所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的连接部5设置为多个且呈间隔设置,各连接部5上分别固定有多个支撑部4,多个支撑部4与连接部5一体构成。本实施例连接部5上没有设置通孔22。连接部5可以只设置一个,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11所述实施例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连接部5与支撑部4一体构成,支撑部4通过在板材上冲切并折起形成,连接部5上形成与各支撑部4对应的原位通孔11,本实施例连接部5上设有多个通孔22。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的一面设置有支撑连接件2,支撑连接件2包括粘接于保温板1上的连接部5,连接部5上粘接有多个T形柱结构的支撑部4,各支撑部4上分别沿横向设置有第一穿孔6、沿竖向设置有第二穿孔16。多个第一穿孔6形成多排,每排的所有第一穿孔6上穿置一根横向挡丝14,多个第二穿孔16形成多列,每列的所有第二穿孔16上穿置一根竖向挡丝15,多根横向挡丝14与多根竖向挡丝15交叉连接组成网片12。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四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的一面设置有支撑连接件2,支撑连接件2包括粘接于保温板1上的连接部5,连接部5上粘接有多个T形柱结构的支撑部4,其中一部分支撑部4上分别沿横向设置有第一穿孔6,另一部分支撑部4上分别沿竖向设置有第二穿孔16。多个第一穿孔6形成多排,每排的所有第一穿孔6上穿置一根横向挡丝14,多个第二穿孔16形成多列,每列的所有第二穿孔16上穿置一根竖向挡丝15,多根横向挡丝14与多根竖向挡丝15交叉连接组成网片12。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实施例十五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的一面设置有支撑连接件2,支撑连接件2包括粘接于保温板1上的连接部5,连接部5上设置有多个支撑部4,多个支撑部4形成多排多列。支撑部4与连接部5呈交叉设置,本实施例支撑部4为垂直于连接部5的板状,也可以设置为不垂直。各排的多个支撑部4设置相同,相邻排的支撑部4之间呈垂直设置,本实施例呈奇数排的多个支撑部4为竖直设置,且各支撑部4上沿横向设置有第一穿孔6,呈偶数排的多个支撑部4为横向设置,且各支撑部4上沿竖直向设置有第二穿孔16。每排的所有第一穿孔6上穿置一根横向挡丝14,每列的所有第二穿孔16上穿置一根竖向挡丝15,多根横向挡丝14与多根竖向挡丝15交叉连接组成网片12。

上述图1-图17各实施例的连接部4的顶端可以设有防腐帽,这样可以避免连接部4被腐蚀,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避免了因锈蚀弄脏墙面,并在浇筑时可以使保温板1不位移。

另外,上述所述单面具有支撑连接件的各种复合保温板同样也可做成双面具有支撑连接件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双面具有支撑连接件的各种复合保温板同样也可以做成单面具有支撑连接件的复合保温板,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也不限定,凡能起到相同效果的连接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上述各实施例的保温板1可为不同材质如挤塑板(强度高保温较差)、复合真空隔热板(强度差易破坏但保温较性能好)而成,连接部4可以镶嵌在保温板1中,均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墙体17及图1所述实施例的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板上位于支撑连接件2的一面连接保护层18,该保护层18是由混凝土浇注形成,保护层18包裹支撑连接件2及多根挡丝3,复合保温板的另一面与墙体17的一面连接。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墙体17及图2所述实施例的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板上位于支撑连接件2的一面连接保护层18,该保护层18是由混凝土浇注形成,保护层18包裹支撑连接件2及多根挡丝3,复合保温板的另一面与墙体17的一面连接。

如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图18所述实施例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在墙体17的另一面也设置有图2所述实施例的复合保 温板,该复合保温板上位于支撑连接件2的一面也连接有保护层18,该保护层18是由混凝土浇注形成,该保护层18包裹支撑连接件2及多根挡丝3,该复合保温板的另一面与墙体17的另一面连接。两个复合保温板上的拉接件9均与墙体17连接,两个复合保温板上的拉接件9也可以连接在一起,或两个拉接件一体连接制成。

如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结构墙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墙体17及图5、图6所述实施例的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板设置为两块,各复合保温板上位于支撑连接件2的一面分别连接有保护层18,该保护层18是由混凝土浇注形成,保护层18包裹其同侧的支撑连接件2及多根挡丝3,复合保温板的另一面与墙体17的一面连接。两个复合保温板上的拉接件9均与墙体17连接,两个复合保温板上的拉接件9也可以连接在一起,或两个拉接件9一体连接制成。

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围护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两面设有支撑连接件2的复合保温板,本实施例的复合保温板各面上的支撑连接件2的结构可参考图1所述实施例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复合保温板的两面分别保护层20,保护层20是由混凝土浇注形成,两个保护层20分别包裹同侧的支撑连接件2及多根挡丝3。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围护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两面设有支撑连接件2的复合保温板,本实施例的复合保温板各面上的支撑连接件2的结构可参考图5、图6所述实施例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复合保温板的两面分别连接保护层20,该保护层20是由混凝土浇注形成,两个保护层20分别包裹同侧的支撑连接件2及多根挡丝3。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