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159发布日期:2018-12-07 21:5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厂房的布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产生3000~4000万吨含水率在80%左右的市政污泥,且每年都在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9000万吨。如此多的污泥如何快速、经济、有效的处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污泥填埋处理方式虽然投资少,但是占地面积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堆肥处理方式投资较低,技术简单、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耗时长、占地面积大、臭气污染、易受天气影响且有可能流失氮素。污泥与电厂燃煤混合掺烧热处理技术是一种可以快速、彻底实现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最终处置技术。然而污泥含水率高,热值低,需经过干化处理将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能与燃煤混合送入电厂焚烧炉焚烧。因此,干化处理就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传统污泥热干化主厂房布置结构设计中,有的厂房各建构筑物、设备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其优点是简洁美观、通风方便,但是布置松散,干化机安装与检修不便,呈直线式布置,也不适用于占地有限的场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节省厂房占地面积、增大干化机安装与检修空间、污泥输送方便、并且能防止臭气外溢的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包括卸料间、湿泥储运间、干化间、干泥储运间、风机房、电控间;卸料间设有厂房大门、卸料平台;湿泥储运间配置有地下式湿泥仓、布置在湿泥仓底部的湿泥输送设备、布置在泥仓顶部的抽气管;干化间内配置有多台干化机、除尘器和废气冷凝器,以及一第一干泥输送设备;干泥储运间内配置有干泥仓和第二干泥输送设备;风机房内配置有至少一台引风机;电控间包括电气柜和电子设备间、中控间;各车间紧密相连,其中,干化间和干泥储运间并排布置;干化间内的多台干化机平行布置,第一干泥输送设备与各干化机垂直布置,使各干化机产出的干泥通过第一干泥输送设备直接送入干泥储运间,无需设置输送转折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卸料间内还设有车挡,用于防止进入卸料间的污泥运输车掉入湿泥储运间的湿泥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湿泥仓内还设有用于自动监测污泥料位的料位计,且该料位计具有高低报警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湿泥输送设备采用螺杆泵、螺旋输送机、刮板输送机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干化机选用圆盘干化设备、带式干化设备、桨叶干化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干泥输送设备和第二采用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电控间为二层,一层为电气柜和电子设备间,二层为中控间,且在中控间周围设置参观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电控间内设置为正压,电控间以外区域均呈抽负压,以防止臭气外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主厂房为封闭式排架结构,房屋架采用钢结构,屋盖采用钢网架,屋面板采用双层夹芯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厂房布置紧凑,减小占地面积,并且扩建方便;

2)厂房采用密闭形式,电控间内设置为正压,厂房内除电控间以外区域以及湿泥仓和干泥仓均抽负压,可防止系统臭气外溢;

3)湿泥仓采用地下式,污泥运输车卸泥不需进行爬升,方便卸泥;

4)厂房采用并排布置方式,干化机空间增加,有利于干化机的安装与检修;

5)干泥输送设备与干化机垂直布置,不需拐弯,输送方便;

6)中控间周围设置参观通道,既能方便参观、观察整个处理过程,又能远离危险地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的侧面示意图1;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的侧面示意图2;

附图标记:

1为卸料间、11为厂房大门、12为卸料平台、13为包钢车挡(图中未示意);

2为湿泥储运间、21为湿泥储运间大门、22为湿泥仓、221为湿泥仓仓门、 222为格栅、223为液压滑架、224为钢结构架子、225为料位计、226为抽气管、 23为湿泥输送设备;

3为干化间、31为干化机、32为旋风除尘器、33为废气冷凝器、34为起重机、35为干泥输送设备;

4为干泥储运间、41为干泥仓,42为螺旋输送机;

5为风机房、51为引风机;

6为电控间、61为电气柜和电子设备间、62为中控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其主要包括卸料间1、湿泥储运间2、干化间3、干泥储运间4、风机房5、电控间6,各车间紧密相连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卸料间1主要有厂房大门11、卸料平台12和包钢车档13。

所述湿泥储运间2主要有湿泥储运间大门21、湿泥仓22,湿泥输送设备23。湿泥仓22为地下式钢仓或者混凝土仓,并配有湿泥仓仓门221、格栅222、液压滑架223和钢结构架子224(含检修平台、走道、栏杆等),其中,湿泥仓仓门221 可采用液压仓门。湿泥仓22顶部设有料位计225,自动监测污泥料位,并具有高低报警功能。湿泥仓22顶部还设有抽气管226,将仓内臭气抽离,使湿泥仓成为负压仓,从源头防止异味扩散。湿泥输送设备23布置在湿泥仓22的底部,例如可采用螺杆泵、螺旋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输送设备,具体可根据污泥含水率选择合适的输送设备将污泥输送至干化间3。

密封的污泥运输车进入厂房,厂房大门11开启,车辆倒车进入卸料平台12,通过包钢车挡13的作用防止车辆掉入湿泥储运间2的地下式湿泥仓22;接着厂房大门11关闭,湿泥储运间大门21开启,随即开启湿泥仓仓门221,运输车开始卸泥。卸泥完成后,湿泥仓仓门221关闭,污泥运输车返回卸料间1,湿泥储运间大门21关闭,污泥运输车可经过其内设有的冲洗装置冲洗后,开启厂房大门11,驶离厂房。

所述干化间3内设有干化机31、旋风除尘器32、废气冷凝器33、起重机34、干泥输送设备35。起重机34可选择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用于设备的安装和检修。干化机31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圆盘、带式、桨叶等干化设备。饱和蒸汽进入干化机31的热轴和夹套后与污泥进行间接热量传递,污泥升温,水分蒸发。干泥输送设备35可选择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输送设备,用于将干泥输送至干泥储运间4,且干泥输送设备35与干化机31呈垂直布置,干泥输送设备35 无需拐弯,输送方便。干化过程产生的废气经过旋风除尘器32、废气冷凝器33 处理后由引风机51带出干化间3,再通过管道送入电厂锅炉焚烧或通过生物除臭方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污泥加热后的蒸汽形成的凝结水进入疏水箱,随后可通过疏水泵送入电厂循环利用。

干泥储运间4内设有干泥仓41,所述干泥仓41为钢仓,干泥仓41下方设置螺旋输送机42,均匀的将干泥输送至电厂输煤皮带上,再送至电厂焚烧炉进行焚烧,从而实现污泥最终处置。实施例中,干泥储运间4布置在干化间3西侧,而不是南侧,这样可以使干化机的安装与检修空间增大,方便安装与检修。此外,此法布置干化机31南端出料口出来的干泥可进入同一干泥输送设备35,无需每台干化机都分别设置干泥输送设备35。因此,可增大空间,减少投资,且干泥输送设备35不需要拐弯,输送方便。

风机房5根据风量设置若干台引风机51,将干化过程产生的废气输送至电厂锅炉焚烧或通过生物除臭方式处理达标后排放。此外,还可采用金属复合吸声板等方式对风机房5进行隔音处理。

电控间6包括两层,一层为电气柜和电子设备间61,二层为中控间62,并且中控间62周围可设置参观通道。电控间6内设置为正压,电控间6以外区域以及湿泥仓22和干泥仓41均抽负压。臭气经收集后送入电厂锅炉焚烧或通过生物除臭方式处理达标后排放。

该主厂房为封闭式排架结构,屋架采用钢结构,屋盖采用钢网架,屋面板采用双层夹芯钢板。

从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煤污泥耦合发电主厂房布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卸泥容易、湿泥和干泥输送方便、臭气不外溢、干化机具有足够的安装和检修空间,并且扩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力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