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3588发布日期:2019-04-09 21:2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各地的小区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电瓶车或自行车代步,然而原始电瓶车停车库有些太占空间了,电瓶车数量多了之后,出现各种乱停现象。现在国家对家用电瓶车停放和充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要求各小区应该设有集中停放电瓶车和充电场所,应这要求各老旧小区就迫切急需一个这样的停车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还是自行车王国,我国应该将近78%的家庭拥有自行车,我国拥有的自行车总数达4.5亿辆。这么多的自行车就需要有一定的自行车停车库,有些小区存在乱停自行车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瓶车基本上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一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由于土地济源的稀缺,人们对空间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为高效的停车设施可谓大势所趋,立体式的停车库是个前景非常广阔的研究方向。作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的有效措施——向空间、向高层发展的自动化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占地面积少、停车率高、布置灵活、高效低耗、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合理、占用空间低、空间利用率高的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的移动载车平台、悬架载车平台及辅助装置;所述移动载车平台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平台底板、设置在平台底板上的一组活动式载车板及设置在活动式载车板底部的滚轮,所述平台底板上在与滚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轨,所述滚轮与导轨相配合设置,从而使活动式载车板能在上支架进行滚动;所述悬架载车平台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直线导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的一组外槽及设置在外槽上的内槽,所述外槽底部设有滑块,并通过滑块配合设置在直线导轨上,所述内槽与外槽滑动配合,从而使得内槽能相对于外槽进行滑动。

所述的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为三层,包括地下停车层、地面停车层及地上停车层,所述地下停车层向下倾斜设置,地面停车层向上倾斜设置,地上停车层向下倾斜设置,且地下停车层、地面停车层及地上停车层依次相连从而构成之字形结构,所述移动载车平台设置在地下停车层及地面停车层上,所述悬架载车平台设置在地上停车层。

所述的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载车板包括第一载车板及与第一载车板活动连接的第二载车板,所述活动式载车板底部有一弹力绳,所述弹力绳一端与活动式载车板相连,另一端与平台底板相连,所述活动式载车板一端设有导车架,另一端设有定位销,所述活动式载车板通过定位销与平台底板之间进行固定,所述活动式载车板末端设有用于活动式载车板移动的拉手。

所述的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及外槽均采用U型槽,所述外槽的两侧位置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内槽上在与导向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子母钉,所述子母钉与导向槽配合设置,从而使得内槽相对外槽进行滑动;所述内槽上围设有护栏。

所述的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雨棚及太阳能板,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柱,所述雨棚设置在支柱的顶部,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雨棚上。

所述的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绳的弹力与活动式载车板载重的重力分量相对应,使得活动式载车板在上滑或下滑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所述的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在与地上停车层相对的一侧吊设有拖板,所述拖板上设有悬架载车平台,且拖板向下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停车系统的支架设有三层,包括地下停车层、地面停车层及地上停车层,且依次连接构成之字形结构,通过之字形结构的立体结构特点,有效的减少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之字形结构的设计也能降低三层停车层之间的相互干涉,提高了停车的便利性。

2)支架上设置移动载车平台及悬架载车平台,移动载车平台主要用于电瓶车等较重车辆的存放,移动载车平台上的活动式载车板能够在平台底板上进行移动,同时活动式载车板采用两块载车板活动连接,提高了移动载车平台应用的灵活性;悬架载车平台主要用于停放自行车等较轻车辆的存放,悬架载车平台主要通过内槽与外槽的滑动配合,方便车辆的取出及停放;移动载车平台及悬架载车平台均采用纯机械式结构,通过滑动配合及滚动配合来对车辆进行停放,达到无能耗的效果。

3)该系统能够保证里停放更多的自行车以及电瓶车,进而解决老旧小区的电瓶车、自行车停放困难以及取车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无能耗也解决了后期维护问题,无人管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容易推广,成本较低,还可以通过太阳能板自发电为需要充电的居民提供充电插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载车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架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01-地下停车层,102-地面停车层,103-地上停车层,104-拖板,2-移动载车平台,201-第一载车板,202-第二载车板,203-滚轮,204-定位销,205-电子识别系统,206-导车架,207-弹力绳,3-悬架载车平台,301-子母钉,302-直线导轨,303-滑块,304-外槽,305-导向槽,306-内槽,307-护栏,308-电子插销,4-雨棚,5-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无能耗错叠式非机动车停车系统,包括支架1、地下停车层101、地面停车层102、地上停车层103、拖板104、移动载车平台2、第一载车板201、第二载车板202、滚轮203、定位销204、电子识别系统205、导车架206、弹力绳207、悬架载车平台3、子母钉301、直线导轨302、滑块303、外槽304、导向槽305、内槽306、护栏307、电子插销308、雨棚4及支柱5。

移动载车平台2、悬架载车平台3及辅助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1上;移动载车平台2包括设置在支架1上的平台底板、设置在平台底板上的一组活动式载车板及设置在活动式载车板底部的滚轮203,平台底板上在与滚轮20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轨,滚轮203与导轨相配合设置,从而使活动式载车板能在上支架进行滑动;悬架载车平台3包括设置在支架1上的的直线导轨302、设置在直线导轨302上的一组外槽304及设置在外槽304上的内槽306,外槽304底部设有滑块303,并通过滑块303配合设置在直线导轨302上,自行车数量过多时,外槽304可以在直线导轨302上水平移动,扩大取车空间,减少对其他车辆的影响;

内槽306与外槽304滑动配合,从而使得内槽306能相对于外槽304进行滑动,内槽306及外槽304均采用U型槽,外槽304的两侧位置开设有导向槽305,内槽306上在与导向槽305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子母钉301,子母钉301与导向槽305配合设置,从而使得内槽306相对外槽304进行滑动;内槽306上围设有护栏307,外槽304底部还设有电子插销308。

导向槽305的顶部设有向下凹槽,当子母钉301到达导向槽305的顶部位置时,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子母钉301落入下凹槽,并自主卡在下凹槽内。

支架1分为三层,包括地下停车层101、地面停车层102及地上停车层103,地下停车层101向下倾斜设置,地面停车层102向上倾斜设置,地上停车层103向下倾斜设置,且地下停车层101、地面停车层102及地上停车层103依次相连从而构成之字形结构,移动载车平台2设置在地下停车层101及地面停车层102上,悬架载车平台3设置在地上停车层103。

活动式载车板由两个不锈钢平板构成,平板之间有铰链连接,包括第一载车板201及与第一载车板201活动连接的第二载车板202;

活动式载车板底部有一弹力绳207(弹力绳采用普通弹力绳即可),弹力绳207一端与活动式载车板相连,另一端与平台底板相连,弹力绳207的弹力与活动式载车板载重的重力分量相对应,使得活动式载车板在上滑或下滑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以实现活动式载车板能够较为轻松的作匀速直线运动;活动式载车板一端设有导车架206,其宽度与电瓶车车轮厚度相匹配,另一端有定位销204,活动式载车板通过定位销204与平台底板之间进行固定,进而实现电瓶车平稳地停放在平台底板上,活动式载车板末端设有用于活动式载车板移动的拉手取车时轻轻拉下拉手,就能使活动式载车板缓缓移动出来。

辅助装置包括雨棚4、电子识别系统205及太阳能板,支架1上设有支柱5,雨棚4设置在支柱5的顶部,太阳能板设置在雨棚4上,电子识别系统205设置在移动载车平台上,电子识别系统205可与电子插销308及定位销204电路连接,能够对电子插销308及定位销204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停车的安全性。

支架1上在与地上停车层103相对的一侧吊设有拖板104,拖板104上设有悬架载车平台3,且拖板104向下倾斜设置,通过在拖板上增设悬架载车平台3,极大的提高了支架1的空间利用率。

该系统采用不锈钢和铝合金型材搭建的之字形结构;长116cm,宽61.7cm,高62cm,包括地下停车层101、地面停车层102及地上停车层103,地上停车层103相对一侧还吊设有拖板104,构成双面地上停车层103,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地下停车层101、地面停车层102上设置移动载车平台,地上停车层103及拖板104上设置悬架载车平台,地下停车层101及地面停车层102的移动载车平台上分别设有3块活动式载车板,地上停车层103及拖板104上的悬架载车平台分别设有2根直线导轨302,直线导轨302上设有一组内外槽;活动式载车板采用长20cm、宽18cm、厚1mm的两块铝板组成,中间用合页进行连接。

使用过程:

当需要停放电动车时,先将电动车停放在活动式载车板上,并将前轮停放在导车架206上,通过拉手轻轻推动活动式载车板,将电动车停放到地下停车层101或地上停车层102,地下停车层101向下倾斜设置,地上停车层102向上倾斜设置,配合活动式载车板,能够极大的节省停车占用空间;

当需要停放自行车时,先将内槽306沿外槽304拉出,内槽306的在其自重的作用下沿外槽304下滑,直到内槽306一端正好能够与地上停车层101或地下停车层102的地面接触,将自行车停放到内槽306内,护栏307能够限制自行车下滑或倾倒,最后将内槽306推进外槽304中,并通过子母钉301卡接固定。

该系统既可以与围墙配合使用,起到小区围墙的保护作用,也可以直接当做墙体分隔小区与街道,系统一侧可用于小区内非机动车停靠,另一侧则可用于小区外街道非机动车停靠,以解决小区停车区域小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