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用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1367发布日期:2019-02-15 20:3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新型建筑用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砖类,特别是一种新型建筑用砖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建筑用砖由于外表面大多光滑,没有相应的凹槽等的设置,既不方便运输和搬运,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各个砖块之前是不相互连接的,就不便于将砖块牢固地堆砌在一起,当堆砌不当时,还容易发生滑落,也不利于搬运和运输。同时这样也使砌块的可抓持性和砌块表面与建筑泥浆的粘接性能的效果不佳。建筑工人也不易抓起,还容易从工人手中掉落,造成意外事故,这就有必要对砌块的外表面进行改进。

另外,现有技术的建筑用砖的孔洞排列不规律,孔洞结构也不稳固,导致空心砖的孔洞率不高,整体不牢固,热工性能不佳,隔热保温性以及隔音性都不强。

故需要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的所存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

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建筑用砖,包括砖体、长梯形槽、长梯形块、短梯形块、第一梯形洞、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第二梯形洞、短梯形槽、第一八边形洞、第二八边形洞、泡沫,其中,所述砖体为长方体型,所述砖体的中部设置有中间洞,所述中间洞包括第二斜块,所述中间洞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三块第二斜块;所述砖体的左部设置有第一边洞,所述第一边洞包括第一斜块,所述第一边洞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三块第一斜块;所述砖体的右部设置有第二边洞,所述第二边洞包括第三斜块,所述第二边洞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三块第三斜块;所述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的横切面均呈长方形,且所述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边洞与中间洞之间等距离地设置有五个第一八边形洞,所述中间洞与第二边洞之间等距离地设置有五个第二八边形洞;所述第一八边形洞、第二八边形洞的横切面均呈八边形;

所述砖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梯形洞,所述第一梯形洞包括第一直块,所述第一梯形洞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两块第一直块;所述砖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梯形洞,所述第二梯形洞包括第二直块,所述第二梯形洞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两块第二直块;所述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的横切面均呈梯形,且所述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梯形洞与中间洞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内均填充有泡沫;

所述砖体的右面设置有长梯形槽,所述长梯形槽包括梯形柱,所述长梯形槽内等距离地设置多个梯形柱;所述砖体的左面设置有长梯形块,所述长梯形块包括梯形槽,所述长梯形块上等距离地设置多个梯形槽;且所述长梯形块与长梯形槽相配套,所述长梯形块可卡入长梯形槽内,多个梯形柱的设置位置与多个梯形槽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多个梯形柱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梯形槽内;

所述砖体的下面设置有短梯形槽,所述短梯形槽包括矩形柱,所述短梯形槽内等距离地设置多个矩形柱;所述砖体的上面设置有短梯形块,所述短梯形块包括矩形槽,所述短梯形块上等距离地设置多个短梯形槽;且所述短梯形块与短梯形槽相配套,所述短梯形块可卡入短梯形槽内,多个矩形柱的设置位置与多个短梯形槽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多个矩形柱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短梯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第一八边形洞、第二八边形洞均为通洞,所述所述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第一八边形洞、第二八边形洞均与砖体的正面、背面相通。

优选的,所述中间洞、第一边洞、第二边洞的长度相同,所述中间洞的长度为砖体长度的五分之三到三分之二,所述中间洞的宽度为砖体宽度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洞、第二边洞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边洞的宽度为砖体宽度的七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梯形洞的长度为砖体宽度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梯形洞的宽度为砖体长度的八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第一八边形洞、第二八边形洞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八边形洞的宽度为砖体宽度的七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长梯形槽、长梯形块的尺寸相同,所述长梯形槽的长度与砖体的长度相同,所述长梯形槽的宽度为2cm-3cm,所述长梯形槽的高度与砖体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短梯形槽、短梯形块的尺寸相同,所述短梯形槽的长度为砖体宽度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所述短梯形槽的宽度为2cm-3cm,所述短梯形槽的高度与砖体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块、第二直块均呈长方形,所述第一直块、第二直块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直块的长度与第一梯形洞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直块的高度为第一梯形洞深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直块的宽度为第一梯形洞长度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块、第二斜块、第三斜块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第一斜块的倾斜度为25°-40°;所述第一斜块、第二斜块、第三斜块的高度均为砖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泡沫具体为聚苯乙烯泡沫。

有益效果:

一、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需要堆砌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时,可通过将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长梯形块卡入另外一块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长梯形槽内,多个梯形柱就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梯形槽内,这样就可实现相邻的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左右连接;同时通过将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短梯形块卡入另外一块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短梯形槽内,多个矩形柱就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矩形槽内,这样就可实现相邻的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上下连接;如此所堆砌的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之间上下左右都得到连接,可以提高所堆砌砖体的牢固性,这样就方便了运输和搬运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另外,通过长梯形槽、长梯形块、短梯形块、短梯形槽的设置,一方面能加大砖体与建筑泥浆的粘接力,更易于墙体的修砌,另一方面又能让建筑工人方便拿起砖体,还使得砖体不易从手中滑落。

二、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第一八边形洞、第二八边形洞的设置,优化了砖体内孔洞设置的具体方式,使孔洞的设置更加规律,结构更加稳定,空隙率更高,实体部分所占比例更小,既保证了砖块体的结构质量又提高了砖块体的热工性能;同时通过第一斜块、第二斜块、第三斜块、第一直块、第二直块的设置更加稳固了孔洞的内部结构,使得砖体的稳固性大大提高。

三、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边洞、中间洞、第二边洞、第一梯形洞、第二梯形洞内均填充有泡沫,优化提高了泡沫的填充比例,使得砖体的四个方向都填充有泡沫,进而可加强隔音、隔热及保温性能,还能进一步增强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各图中相同部位的标号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砖体,2.长梯形槽,2-1.梯形柱,3.长梯形块,3-1.梯形槽,4.短梯形块,4-1.矩形槽,5.第一梯形洞,5-1.第一直块,6.第一边洞,6-1.第一斜块,7.中间洞,7-1.第二斜块,8.第二边洞,8-1.第三斜块,9.第二梯形洞,9-1.第二直块,10.短梯形槽,10-1.矩形柱,11.第一八边形洞,12.第二八边形洞,13.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砖体1、长梯形槽2、长梯形块3、短梯形块4、第一梯形洞5、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第二梯形洞9、短梯形槽10、第一八边形洞11、第二八边形洞12、泡沫13。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砖体1为长方体型,所述砖体1的中部设置有中间洞7,所述中间洞7包括第二斜块7-1,所述中间洞7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三块第二斜块7-1;所述砖体1的左部设置有第一边洞6,所述第一边洞6包括第一斜块6-1,所述第一边洞6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三块第一斜块6-1;所述砖体1的右部设置有第二边洞8,所述第二边洞8包括第三斜块8-1,所述第二边洞8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三块第三斜块8-1;所述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的横切面均呈长方形,且所述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边洞6与中间洞7之间等距离地设置有五个第一八边形洞11,所述中间洞7与第二边洞8之间等距离地设置有五个第二八边形洞12;所述第一八边形洞11、第二八边形洞12的横切面均呈八边形。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砖体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梯形洞5,所述第一梯形洞5包括第一直块5-1,所述第一梯形洞5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两块第一直块5-1;所述砖体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梯形洞9,所述第二梯形洞9包括第二直块9-1,所述第二梯形洞9内等距离地设置有两块第二直块9-1;所述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的横切面均呈梯形,且所述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梯形洞5与中间洞7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内均填充有泡沫13。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砖体1的右面设置有长梯形槽2,所述长梯形槽2包括梯形柱2-1,所述长梯形槽2内等距离地设置多个梯形柱2-1;所述砖体1的左面设置有长梯形块3,所述长梯形块3包括梯形槽3-1,所述长梯形块3上等距离地设置多个梯形槽3-1;且所述长梯形块3与长梯形槽2相配套,所述长梯形块3可卡入长梯形槽2内,多个梯形柱2-1的设置位置与多个梯形槽3-1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多个梯形柱2-1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梯形槽3-1内。

所述砖体1的下面设置有短梯形槽10,所述短梯形槽10包括矩形柱10-1,所述短梯形槽10内等距离地设置多个矩形柱10-1;所述砖体1的上面设置有短梯形块4,所述短梯形块4包括矩形槽4-1,所述短梯形块4上等距离地设置多个短梯形槽10;且所述短梯形块4与短梯形槽10相配套,所述短梯形块4可卡入短梯形槽10内,多个矩形柱10-1的设置位置与多个短梯形槽10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多个矩形柱10-1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短梯形槽10内。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第一八边形洞11、第二八边形洞12均为通洞,所述所述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第一八边形洞11、第二八边形洞12均与砖体1的正面、背面相通。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中间洞7、第一边洞6、第二边洞8的长度相同,所述中间洞7的长度为砖体1长度的五分之三到三分之二,所述中间洞7的宽度为砖体1宽度的六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边洞6、第二边洞8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边洞6的宽度为砖体1宽度的七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梯形洞5的长度为砖体1宽度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梯形洞5的宽度为砖体1长度的八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八边形洞11、第二八边形洞1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八边形洞11的宽度为砖体1宽度的七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长梯形槽2、长梯形块3的尺寸相同,所述长梯形槽2的长度与砖体1的长度相同,所述长梯形槽2的宽度为2cm-3cm,所述长梯形槽2的高度与砖体1的高度相同。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短梯形槽10、短梯形块4的尺寸相同,所述短梯形槽10的长度为砖体1宽度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所述短梯形槽10的宽度为2cm-3cm,所述短梯形槽10的高度与砖体1的高度相同。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直块5-1、第二直块9-1均呈长方形,所述第一直块5-1、第二直块9-1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直块5-1的长度与第一梯形洞5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直块5-1的高度为第一梯形洞5深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直块5-1的宽度为第一梯形洞5长度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斜块6-1、第二斜块7-1、第三斜块8-1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第一斜块6-1的倾斜度为25°-40°;所述第一斜块6-1、第二斜块7-1、第三斜块8-1的高度均为砖体1高度的三分之二。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泡沫13具体为聚苯乙烯泡沫13。

具体来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当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需要堆砌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时,可通过将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长梯形块3卡入另外一块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长梯形槽2内,多个梯形柱2-1就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梯形槽3-1内,这样就可实现相邻的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左右连接;同时通过将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短梯形块4卡入另外一块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短梯形槽10内,多个矩形柱10-1就可分别一一卡入对应的矩形槽4-1内,这样就可实现相邻的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的上下连接;如此所堆砌的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之间上下左右都得到连接,可以提高所堆砌砖体1的牢固性,这样就方便了运输和搬运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用砖。

具体来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过长梯形槽2、长梯形块3、短梯形块4、短梯形槽10的设置,一方面能加大砖体1与建筑泥浆的粘接力,更易于墙体的修砌,另一方面又能让建筑工人方便拿起砖体1,还使得砖体1不易从手中滑落。

具体来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过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第一八边形洞11、第二八边形洞12的设置,优化了砖体1内孔洞设置的具体方式,使孔洞的设置更加规律,结构更加稳定,空隙率更高,实体部分所占比例更小,既保证了砖块体的结构质量又提高了砖块体的热工性能;同时通过第一斜块6-1、第二斜块7-1、第三斜块8-1、第一直块5-1、第二直块9-1的设置更加稳固了孔洞的内部结构,使得砖体1的稳固性大大提高。

具体来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第一边洞6、中间洞7、第二边洞8、第一梯形洞5、第二梯形洞9内均填充有泡沫13,优化提高了泡沫13的填充比例,使得砖体1的四个方向都填充有泡沫13,进而可加强隔音、隔热及保温性能,还能进一步增强稳定性。

当然,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