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213发布日期:2019-02-15 20:4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的使用中,由于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结构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晃动或者是倒塌的现象,使工作人员从建筑施工操作平台上掉下,造成人员伤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无法对操作平台进行固定,导致操作平台底部不平稳,当操作人员身体太靠近护栏边缘时不能进行提醒,导致操作平台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操作平台进行固定,导致操作平台底部不平稳,当操作人员身体太靠近护栏边缘时不能进行提醒,导致操作平台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包括滚轮、连接杆、连接柱、支架、脚踏板、蜂鸣器、护栏、扶梯、垫片、按钮、控制箱、电源接口、支撑装置和红外感应器,所述滚轮顶部与支架底部相焊接,所述连接柱位于支架下端内侧,并且与支架下端内侧相焊接,所述支撑装置顶部与连接杆底部左右两侧相焊接,所连接杆位于支架中部内侧,并且与支架中部内侧相焊接,所述脚踏板安装于支架内侧靠上端,所述控制箱安装于脚踏板顶部左上端,所述护栏底部与脚踏板顶部相焊接,所述按钮安装于控制箱前端面右上端,所述连接杆贯穿于垫片内部,并且与垫片内部相焊接,所述电源接口安装于控制箱右侧面靠下端,所述扶梯下端后侧与垫片前端相焊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安装于护栏顶部,所述扶梯上端后侧与护栏前端下侧相焊接,所述蜂鸣器安装于红外感应器前端面靠下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顶板、伸缩筒顶座、伸缩筒、旋钮、滚轴、支撑底座和螺杆,所述支撑顶板上端与连接杆下端相焊接,所述伸缩筒顶座顶部与支撑顶板底部中间相焊接,所述伸缩筒安装于伸缩筒顶座下端,所述滚轴位于伸缩筒下端中间,并且与伸缩筒下端中间相插接,所述螺杆与滚轴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旋钮左侧与螺杆右侧相焊接,所述支撑底座位于滚轴下端,并且与滚轴下端相插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外框、引线接口、支承环、热电元件、滤光片和PET管,所述外框安装于护栏顶部,所述引线接口嵌入安装于外框内部下端,所述PET管下端与引线接口上端相粘接,所述支承环安装于外框内部下端,所述热电元件焊接于支承环上端,所述滤光片下端与热电元件上端相粘接,所述控制箱通过控制器与蜂鸣器、按钮和红外感应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箱通过电源接口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均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匀分布于支架底端四角,同时滚轮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利于移动支架,并且能够对滚轮起到防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共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匀分别于支架底端四角,利于对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能够防止滚轮进行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外表面设置有呈弧形梳齿的防滑纹,利于操作人员进行旋动,防止操作人员手滑。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为控制启动和停止功能,利于操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和连接杆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并且加强筋为圆柱体结构,利于对支架起到固定作用,并且加强连接柱和连接杆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底部设置有厚度为1cm,并且呈长方体结构的橡胶防滑垫,利于对支撑装置起到防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器为PIR200B系列,感应效果优良。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为合金材料,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通过设置了支撑装置,当操作平台需要固定时,可通过顺时针转动旋钮,旋钮带动螺杆进行传动,进而使螺杆带动滚轴向下传动,从而使支撑顶板向下顶部地面,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操作平台进行固定,导致操作平台底部不平稳的问题,当操作人员过于靠近护栏时,人体产生的红外线波通过滤光片进入到红外温度感应传感器内部,使热电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控制器通过检测电荷量的变化,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进行提醒,解决了现有技术当操作人员身体太靠近护栏边缘时不能进行提醒,导致操作平台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感应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滚轮-1、连接杆-2、支撑装置-3、连接柱-4、红外感应器-5、支架-6、脚踏板-7、蜂鸣器-8、护栏-9、扶梯-10、垫片-11、按钮-12、控制箱-13、电源接口-14、支撑顶板-301、伸缩筒顶座-302、伸缩筒-303、旋钮-304、滚轴-305、支撑底座-306、螺杆-307、外框-501、引线接口-502、支承环-503、热电元件-504、滤光片-505、PET管-5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包括滚轮1、连接杆2、连接柱4、支架6、脚踏板7、蜂鸣器8、护栏9、扶梯10、垫片11、按钮12、控制箱13、电源接口14、支撑装置3和红外感应器5,滚轮1顶部与支架6底部相焊接,连接杆2位于支架6下端内侧,并且与支架6下端内侧相焊接,支撑装置3顶部与连接杆2底部左右两侧相焊接,所连接柱4位于支架6中部内侧,并且与支架6中部内侧相焊接,脚踏板7安装于支架6内侧靠上端,控制箱13安装于脚踏板7顶部左上端,护栏9底部与脚踏板7顶部相焊接,按钮12安装于控制箱13前端面右上端,连接杆2贯穿于垫片11内部,并且与垫片11内部相焊接,电源接口14安装于控制箱13右侧面靠下端,扶梯10下端后侧与垫片11前端相焊接,红外感应器5安装于护栏9顶部,扶梯10上端后侧与护栏9前端下侧相焊接,蜂鸣器8安装于红外感应器5前端面靠下端,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顶板301、伸缩筒顶座302、伸缩筒303、旋钮304、滚轴305、支撑底座306和螺杆307,支撑顶板301上端与连接杆2下端相焊接,伸缩筒顶座302顶部与支撑顶板301底部中间相焊接,伸缩筒303安装于伸缩筒顶座302下端,滚轴305位于伸缩筒303下端中间,并且与伸缩筒303下端中间相插接,螺杆307与滚轴305外表面传动连接,旋钮304左侧与螺杆307右侧相焊接,支撑底座306位于滚轴305下端,并且与滚轴305下端相插接,红外感应器5包括外框501、引线接口502、支承环503、热电元件504、滤光片505和PET管506,外框501安装于护栏9顶部,引线接口502嵌入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PET管506下端与引线接口502上端相粘接,支承环503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热电元件504焊接于支承环503上端,滤光片505下端与热电元件504上端相粘接,控制箱13通过控制器与蜂鸣器8、按钮12和红外感应器5电连接,控制箱13通过电源接口14与外接电源电连接,滚轮1均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匀分布于支架6底端四角,同时滚轮1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利于移动支架6,并且能够对滚轮1起到防滑作用,支撑装置3共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匀分别于支架6底端四角,利于对支架6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能够防止滚轮1进行滚动,旋钮304外表面设置有呈弧形梳齿的防滑纹,利于操作人员进行旋动,防止操作人员手滑,按钮12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为控制启动和停止功能,利于操作人员操作,连接柱4和连接杆2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并且加强筋为圆柱体结构,利于对支架起到固定作用,并且加强连接柱4和连接杆2强度,支撑底座306底部设置有厚度为1cm,并且呈长方体结构的橡胶防滑垫,利于对支撑装置3起到防滑作用,红外感应器5为PIR200B系列,感应效果优良,垫片11为合金材料,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本专利所述的红外感应器5主要器件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人体有一定的体温,通常在36--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人体发射的9.5um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镜片增强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触发开关动作;所述蜂鸣器8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首先通过电源接口14接通外接电源,然后可以通过推动连接柱4,将操作平台推至需要进行操作区域的下发,然后通过顺时针转动旋钮304,旋钮304带动螺杆307进行传动,进而使螺杆307带动滚轴305向下传动,从而使支撑顶板301向下顶住地面,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操作平台进行固定,导致操作平台底部不平稳的问题,接下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扶梯10爬到脚踏板7上,然后按动控制箱13上的按钮12启动红外感应器5,当操作人员过于靠近护栏9时,人体产生的红外线波通过滤光片505进入到红外温度感应传感器5内部,使热电元件504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控制器通过检测电荷量的变化,控制蜂鸣器8发出声音进行提醒,这样操作人员就有了意识,会小心的进行操作,减小了事故的发生,施工完毕后,操作人员由扶梯10下来后,可以通过逆时针旋转旋钮304,使滚轴305向上进行传动,解除对操作平台的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