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466发布日期:2018-12-07 21:4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保温墙板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属于建筑墙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EPS(模塑聚苯乙烯)或XPS(模塑聚苯乙烯)建筑模块,是由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模块作为模版和保温隔热层,中芯浇筑混凝土面层,抹灰或辐射板材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墙体。其解决了建筑外墙保温层方面的空鼓、开裂、脱落及内墙面的返潮、透寒、结露等工程质量方面的通病。极大地提高了外墙保温层的耐久性和保温节能性能更加优良。建筑整体节能达75%以上标准,并可实现保温层与结构墙体同寿命。ps经加热发泡后,经过专用设备、模具加热加压而制成的EPS墙体材料模块。这种材料可呈积木式插接而成各种墙体,几何尺寸准确,质量稳定。实现了生产加工和施工现场“零”损耗,实现了我国工业建筑节能体系零突破。EPS建筑模块相比传统建筑施工周期缩短。EPS模块在混凝土剪力墙浇筑前是外墙免拆模板,混凝土成型后即为外墙外保温层。从而取消了一侧模板,替代了外墙外保温系统二次粘贴保温板的复合墙体结构,实现了结构承重、墙体保温一次性的完成,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预算成本。EPS模块应用面很广,可广泛用于民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城镇和农村住房改造及工业用保温厂房和农业用温室,高层和低层高档别墅等。此外,EPS建筑模块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和炎热的南方。使建筑冬暖夏凉,大大降低了用于温度调节如“制冷或升温”等能源消耗之费用。EPS模块在建房施工中可免拆除模板、免切割等工艺,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且降低了工时成本等优点。

但是现有的EPS、XPS等其他建筑模块多采用传统单网防护层结构,需要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并且50mm混凝土防护层中间夹单丝网,容易出现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用以解决传统单网防护层需要浇筑自密实混凝土的问题,以及容易出现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的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所述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为三明治结构,其由外到内依次为防护层、夹心保温层以及混凝土结构层;所述防护层由双层钢筋网和混凝土构成,每层钢筋网包括水平筋和竖向筋,水平筋和竖向筋交叉连接处形成节点,两层钢筋网对应的节点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每层的钢筋网中,竖向筋在内侧,水平筋在外侧,以方便混凝土的流动;外侧的所述钢筋网外侧设置有限位头;内侧的所述钢筋网的网格尺寸是外侧的所述钢筋网的网格尺寸的两倍;所述防护层、夹心保温层以及混凝土结构层之间通过内置钢筋的高强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层厚度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为方形或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节点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的长度为10-50mm。

进一步地,所述夹心保温层为EPS、XPS等其他保温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层双层钢筋网,水平筋均在外侧,竖向筋在内侧,方便混凝土流动,外侧钢筋网具有限位头,起到提供丝网保护层的作用,同时内侧钢筋网与外侧钢筋网共同作用兼做支承夹心保温层的作用。采用内置钢筋的高强连接件,一方面起到固定双层丝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固定保温模块的目的。保温模块采用整层高大板保温模块,施工方便,减少拼缝带来的热损。同样也有标准化的调整模块。分别为200mm,300mm。应对非标准大板模数,减少模具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挂网防护层保温模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层钢筋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双挂网防护层夹芯保温模块为三明治结构,其由外到内依次为50mm厚防护层1、夹心保温层2以及混凝土结构层3。防护层1由双层钢筋网4和混凝土构成,每层钢筋网4包括水平筋5和竖向筋6,水平筋5和竖向筋6交叉连接处形成节点,节点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两层钢筋网4对应的节点之间通过连接筋7连接,连接筋7的长度为20mm。每层的钢筋网4中,竖向筋6在内侧,水平筋5在外侧,以方便混凝土的流动。外侧的钢筋网4外侧设置有限位头9。内侧的钢筋网4的网格尺寸是外侧的钢筋网4的网格尺寸的两倍。防护层1、夹心保温层2以及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通过内置钢筋的高强连接件8连接。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列举,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变通亦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总之,上述实施例仅为列举,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