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6165发布日期:2019-01-13 16:2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梁柱、柱间、梁间连接节点是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节点,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施工速度以及装配化程度。

传统梁柱全焊节点中,梁上下翼缘及腹板与柱现场施焊,这种连接形式虽然为刚性连接,但节点延性差,地震中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且需要现场施焊,大大影响了施工速度与质量,不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中,同时由于焊缝面积大,容易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影响节点的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该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能够在不增加用料的同时增强了梁体的强度,且易实现,即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梁体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整体装配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包括连接盘、左立板、右立板和梁体,所述左立板、右立板设置于连接盘上表面,所述左立板、右立板分别与梁体安装连接;

所述梁体进一步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两侧的左侧板、右侧板,所述连接盘上的左立板、右立板嵌入梁体内并与梁体安装连接,所述梁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中部均具有一向内的凹陷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侧板的凹陷部朝向右侧板一侧。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右侧板的凹陷部朝向左侧板一侧。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陷部的宽度与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宽度比值为1:2~4。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立板与右立板平行设置。

5.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平行设置。

6.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立板、右立板与连接盘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7.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立板进一步包括左翻板和左延伸板,所述右立板进一步包括右翻板和右延伸板,所述左翻板与左延伸板、右翻板与右延伸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其通过连接盘的左右立板与水平方向的梁体连接,连接盘可以与竖直方向的地桩连接,实现了地桩与梁体的快速拆接;其次,其梁体进一步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两侧的左侧板、右侧板,所述连接盘上的左立板、右立板嵌入梁体内并与梁体安装连接,所述梁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中部均具有一向内的凹陷部,梁体侧板上凹陷部的设置,在不增加用料的同时增强了梁体的强度,且易实现,即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梁体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整体装配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再次,其左立板进一步包括左翻板和左延伸板,所述右立板进一步包括右翻板和右延伸板,所述左翻板与左延伸板、右翻板与右延伸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左、右翻板与连接盘为一体结构,加工方便且结构稳定性好,延伸板的设置,增大了与梁体连接处的面积,提高了连接处的稳定性且只需要调整延伸板的尺寸即可适用于不同尺寸梁体的连接,通用性好且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连接盘;2、左立板;201、左翻板;202、左延伸板;3、右立板;301、右翻板;302、右延伸板;4、梁体;5、顶板;6、左侧板;7、右侧板;13、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包括连接盘1、左立板2、右立板3和梁体4,所述左立板2、右立板3设置于连接盘1上表面,所述左立板2、右立板3分别与梁体4安装连接;

所述梁体4进一步包括顶板5和位于顶板5两侧的左侧板6、右侧板7,所述连接盘1上的左立板2、右立板3嵌入梁体4内并与梁体4安装连接,所述梁体4的左侧板6和右侧板7中部均具有一向内的凹陷部13。

上述左侧板6的凹陷部13朝向右侧板7一侧;上述右侧板7的凹陷部13朝向左侧板6一侧;

上述凹陷部13的宽度与左侧板6或右侧板7的宽度比值为1:2;上述左立板2与右立板3平行设置;上述左侧板6和右侧板7平行设置。

实施例2:一种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包括连接盘1、左立板2、右立板3和梁体4,所述左立板2、右立板3设置于连接盘1上表面,所述左立板2、右立板3分别与梁体4安装连接;

所述梁体4进一步包括顶板5和位于顶板5两侧的左侧板6、右侧板7,所述连接盘1上的左立板2、右立板3嵌入梁体4内并与梁体4安装连接,所述梁体4的左侧板6和右侧板7中部均具有一向内的凹陷部13。

上述凹陷部13的宽度与左侧板6或右侧板7的宽度比值为1:3;上述左立板2、右立板3与连接盘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上述左立板2进一步包括左翻板201和左延伸板202,上述右立板3进一步包括右翻板301和右延伸板302,上述左翻板201与左延伸板202、右翻板301与右延伸板30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采用上述装配式桩梁转接节点时,其通过连接盘的左右立板与水平方向的梁体连接,连接盘可以与竖直方向的地桩连接,实现了地桩与梁体的快速拆接;其次,梁体侧板上凹陷部的设置,在不增加用料的同时增强了梁体的强度,且易实现,即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梁体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整体装配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再次,延伸板的设置,增大了与梁体连接处的面积,提高了连接处的稳定性且只需要调整延伸板的尺寸即可适用于不同尺寸梁体的连接,通用性好且节约成本。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