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板侧边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9196发布日期:2019-02-22 21:06阅读:1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桁架板侧边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建筑建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板侧边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水平结构模板工程目前普遍采用搭设排架支撑,辅设木方及胶合板或模板。其工艺原理通过设置排架支撑体系为楼承板提供支撑,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及变形要求。由于排架支撑体系工序繁琐复杂,需进行地基处理、搭设脚手架、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混凝土浇注、保养、拆模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占用工期,而且脚手架的租赁管理费用高,也存在高空施工的危险。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的深入,而应用在钢结构梁之间楼承板的铺设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0106235093,专利名称:钢架桁架楼承板施工方法,公开了通过将镀锌底模楼承板的镀锌板和钢筋桁架焊接在钢结构梁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排架支撑体系的问题,减少模板、脚手架工程,降低钢筋桁架绑扎量。但是,镀锌底模钢筋桁架成本高,二次粉饰比较困难,而且镀锌模板与钢结构梁之间节点结构处理较为困难。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995081,专利名称: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多排纵向钢筋桁架和多排横向分布钢筋组成的钢筋网架,钢筋网架和可拆卸模板结合实现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的少支撑施工方案,减少水平结构施工时脚手架的使用。使得模板可以重复了利用,降低成本,方便二次粉饰,但是仅能应用于框架梁结构上,鲜有在钢结构梁上的应用,而且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吊运比较困难,而且大面积的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安装节点复杂,连接强度低,承重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板侧边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其能够实现钢筋桁架与钢筋框架梁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较高效的施工效率,同时大大减减少了支撑件的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筋桁架板侧边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结构梁和分别设于钢结构梁两侧的钢筋桁架板,楼承板一侧与钢筋桁架可拆卸连接、另一侧间隔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伸出所述楼承板;

包括分布筋,所述分布筋与钢结构梁两侧的钢筋桁架连接,所述楼承板上表面与钢结构梁的搭接面高度相当。

本实用新型可拆卸钢筋桁架板采用小面积现场拼装的方法,使得钢筋桁架板的吊运和拼装都比较方便简单,而且单个钢筋桁架板拼装完成就可焊接固定,因此节点结构比较简单而且连接牢固,无需或者减少脚手架等支撑架构支撑,可以多层立体施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相邻钢筋桁架板之间通过支撑件相互支撑减少漏浆或者钢筋桁架板错位缝隙的出现,所述楼承板上表面与搭接面高度相当使得钢结构梁与楼层板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好、防水性好,楼层面比较平可直接进行粉饰装卸。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所述分布筋分别与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搭接。本实用新型在分布筋跨过钢结构梁与钢结构梁两侧的钢筋桁架连接,施工方便连接简单效率高,布筋分别与上下弦钢筋连接,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层次,充分利用分布筋的增加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楼承板和所述钢结构梁拼接处的间隙上设有封板,所述封板防止浇筑的混凝土泄露。本实用新型所述本封板能够快速铺设,有效防止楼层板与钢结构梁之间的缝隙产生的漏浆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钢结构梁上侧焊接有栓钉。本实用新型在钢筋桁架端部设置支撑筋以及焊接栓钉增减楼层板与钢结构梁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筋桁架板拼接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筋桁架板端部与钢结构梁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钢筋桁架板边部与钢结构梁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桁架、11-下弦钢筋、12-上弦钢筋、13-腹杆钢筋、15-附加筋 151-上附加筋、152-下附加筋、2-楼承板、20-钢筋桁架板、3-支撑件、4-连接件、41-卡槽、51-端部钢结构梁、52-钢结构梁、6-锚栓、7-边模板、71-竖向板、 72-水平板、9-分布筋、17-支撑筋、18-端分布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时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可拆卸钢筋桁架板20,其包括钢筋桁架1,连接件4、楼承板2和支撑件3。所述钢筋桁架1包括一上弦钢筋11和两下弦钢筋 12,两下弦钢筋12通过腹杆钢筋13分别与上弦钢筋11焊接连接。所述两下弦钢筋12相对卡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包括侧面开口的贯通连接件4 的卡槽41,连接件4下端设有螺纹孔。连接件4成对的卡接在两下弦钢筋12 上,每对连接件4在钢筋桁架1上纵向排列。

图1所示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20的跨度可根据要求设计,一般为1~3m,其宽度为两榀钢筋桁架2,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桁架2也可以为一榀、三榀或者多榀,图1为简要说明钢筋桁架1和楼承板2的连接关系。

如图2所示,为钢筋桁架板20之间的拼接关系。所述楼承板2远离钢筋桁架1侧连接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横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楼承板2长度方向上,所述支撑件3交替伸出楼承板2左右两侧。一支撑件3右端伸出楼承板 2右边、左端缩进楼承板2左边,相邻支撑件3则相反,右端缩进楼承板2右边、左端伸出楼承板2左边。所述楼承板2设有连接孔21,所述支撑件3设有固定孔31,螺栓前端依次通过所述固定孔31、所述连接孔21与连接件4的螺纹孔连接,使得支撑件3和楼承板2与钢筋桁架1连接。优选地,每一所述钢筋桁架板宽度设置为400mm~800mm,安装有1至5排钢筋桁架。所述楼层面有若干单元钢筋桁架板20拼装而成,根据拼接时,边上最后拼接的钢筋桁架板20的宽度根据实际剩余的拼装宽度设计,可以为由一榀或者多榀钢筋桁架2 组成的钢筋桁架板20。

根据施工要求,在工厂钢筋桁架板20按照设计长度的加工好、准确下料并焊接支撑筋17;将设计宽度的楼承板2与钢筋桁架1装配连接,楼承板2 与钢筋桁架1的装配可以为工厂化装配,也可以在专门区域的施工场地装配连接,避免可重复利用的楼承板的运输工作。装配好的钢筋桁架板避免施工现场切割量,施工时可做到准确对位。

如图3所示,钢筋桁架1纵向设置,其端部焊接有支撑筋17,所述支撑筋 17呈倒“T”形、其端部分别与呈三角形分布的两下弦钢筋11和一上弦钢筋 12端部焊接连接,所述支撑筋17焊接在所述钢结构梁5的上表面。

所述端部钢结构梁51横向设置,其一侧铺设有钢筋桁架板20、另一侧设有边模板7,所述钢筋桁架1突出楼承板2的部分焊接在所述端部钢结构梁51 的上面的支撑筋17与所述端部钢结构梁51搭接,所述楼承板2上表面与钢筋桁架1所搭接的所述端部钢结构梁51上面浇筑混凝土的面高度相当。所述钢筋桁架1上绑扎有分布筋9,所述分布筋9与钢筋桁架1垂直。所述分布筋9 分别与上弦钢筋11和下弦钢筋12绑扎或者焊接,形成上下两层的空间分布。

所述钢筋桁架1端部设有附加筋15,所述附加筋15与分布筋9或者钢筋桁架1搭接,所述附加筋15突出钢筋桁架1端部位于端部钢结构梁51上侧。进一步地,所述附加筋15包括上附加筋151和下附加筋152,所述上附加筋 151和下附加筋152分别位于上下两层分布筋9的两侧与分布筋9绑扎或者焊接连接,所述上附加筋151位于楼承板侧的一端到端部钢结构梁51轴线的距离大于300mm,所述下附加筋152位于楼承板侧的一端到端部钢结构梁51轴线的距离大于200mm。垂直于钢筋桁架1长度方向的分布筋9和附加筋15布置于钢筋桁架1上弦钢筋11下方,需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加筋15位于端部钢结构梁51上侧的部分绑扎端分布筋18,所述端分布筋18与附加筋15端部垂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使得端部钢结构梁51浇筑后的楼层板2连接牢固、抗震能力强。

如图4钢结构梁52两侧分别铺设有钢筋桁架板20,位于所述钢结构梁52 两侧的所述钢筋桁架1上均匀绑扎的分布筋9,所述分布筋9经过所述钢结构梁52的上侧,。所述楼承板2上表面与钢筋桁架1所搭接的所述钢结构梁52 上面高度相当,浇筑混凝土时,与混凝土接触的浇筑面为平面,使得楼层面整体性较好。所述钢筋桁架1上绑扎有分布筋9,所述分布筋9与钢筋桁架1垂直,因此钢筋桁架1和所述分布筋9形成网状。进一步地,所述分布筋9分别与上弦钢筋11和下弦钢筋12绑扎或者焊接,形成上下两层的空间分布。

所述楼承板2和所述钢结构梁52拼接时难免会出现缝隙,当所述楼承板2 和所述钢结构梁52之间的缝隙较大时或者可能出现漏混凝土浆的情况时,在缝隙上设置封板8,所述封板8通过自攻螺丝紧固在楼承板2上,或者也可以点焊到所述钢结构梁52防止浇筑的混凝土泄露。在一些可拆式钢筋桁架板的施工中,可拆式钢筋桁架板20与钢结构梁52进行平行面铺设,且楼承板2与钢结构梁52之间预留10~15mm间隙,并用封板8收口,以防漏浆。

为了混凝土与所述钢结构梁52连接牢固,在所述钢结构梁52上侧焊接栓钉。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