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LED光带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689发布日期:2019-02-01 20:15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LED光带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光带安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LED光带安装结构,属于幕墙灯光装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LED灯带具有明亮可变、节能环保的特性。建筑幕墙与灯光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勾勒建筑轮廓,将若干LED像素点安装在条形构件上,形成线光源,使建筑物外墙实现虚实之间的转换变化,幕墙大气、高贵的外形在夜间得以延续,提高城市魅力。

幕墙系统作为外围护结构,对水密性和气密性要求很高,灯光带在骨架和支撑结构上安装,容易造成幕墙的漏气和漏水问题。此外,灯带外露既容易造成视域眩光而产生光污染,亦影响幕墙的整体美观;灯带内置则容易形成对室内照明的影响,给临窗户造成“鸟笼”感觉。因此,如何合理实现灯光幕墙一体化设计,提高幕墙产品性价比,一直是值得深究的话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LED光带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LED光带安装结构,包括单元式幕墙板块、连接桥型材、装饰金属罩和LED灯带,所述单元式幕墙板块包括单元式幕墙立柱、立柱盖板和玻璃板块,相邻两所述单元式幕墙板块间通过连接桥型材连接形成U型光反射槽,所述装饰金属罩卡扣安装在一单元式幕墙板块立柱的室外端侧压码上,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LED灯带安装在装饰金属罩的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桥型材由第一连接桥型材和第二连接桥型材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桥型材的两端均卡接有第二连接桥型材,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连接桥型材卡接固定于两相邻单元式幕墙立柱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元式幕墙立柱的内部安装有连通装饰金属罩的金属导管,所述金属导管的内部设置有与LED灯带电性连接的导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导管的进出口端均安装有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LED灯带安装于装饰金属罩内,不会影响幕墙的水密性和气密性,保证了幕墙的防水防漏性能和美观;设置有U型反光槽,能增加灯带的亮度,提高了灯带的装饰效果,保护灯带,实现灯光幕墙一体化设计;装饰金属罩可拆卸式安装结构,拆装不影响单元板块,更换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元式幕墙板块;2、连接桥型材;3、单元式幕墙立柱;4、立柱盖板;5、金属导管;6、玻璃板块;7、装饰金属罩;8、LED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LED光带安装结构,包括单元式幕墙板块1、连接桥型材2、装饰金属罩7和LED灯带8,单元式幕墙板块1包括单元式幕墙立柱3、立柱盖板4和玻璃板块6,相邻两单元式幕墙板块1间通过连接桥型材2连接形成U型光反射槽,装饰金属罩7安装在一单元式幕墙板块1的室外端,LED灯带8安装在装饰金属罩7的凹槽内。

连接桥型材2由第一连接桥型材和第二连接桥型材组成,第一连接桥型材的两端均卡接有第二连接桥型材,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桥型材2卡接固定于两相邻单元式幕墙立柱3中。

单元式幕墙立柱3的内部安装有连通装饰金属罩7的金属导管5,金属导管5的内部设置有与LED灯带8电性连接的导线,通过金属导管安装导线,能对导线进行防护,从而增加导线使用寿命。

单元式幕墙立柱3室外端固定连接一侧压码型材,装饰金属罩7卡扣于侧压码型材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拆卸方便。

金属导管5的进出口端均安装有密封垫片,能增加金属导管的密封性,防止水汽、灰尘进入导管,且能对导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LED灯带8安装于装饰金属罩7内,不会影响幕墙的水密性和气密性,保证了幕墙的防水防漏性能和美观;设置有U型反光槽,能增加灯带的亮度,提高了灯带的装饰效果,保护灯带,实现灯光幕墙一体化设计;装饰金属罩7可拆卸式安装结构,拆装不影响单元板块,更换维修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