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幕墙干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561发布日期:2019-04-17 00:2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幕墙干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拆装快捷、维护方便、制作成本低、发电效率高的光伏幕墙干挂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热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在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而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使用。现在有些建筑都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这些集成到建筑上的光伏组件部件需要满足性能要求,需要比普通组件更高的力学性能和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这不仅增加了制作成本,也提高了安装要求。而且对光伏组件的光影要求也很高,需要通过调整电池片的排布或采用穿孔电池片来达到特定的透光率,但透光率增加了,电池片排布就越稀,发电功率也降低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与建筑一体化集成的光伏组件拆装、维护不方便,成本高,发电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拆装快捷、维护方便、制作成本低、发电效率高的光伏幕墙干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光伏幕墙干挂结构,包括光伏组件,以及由立柱和横梁构成的固定支架,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上下边缘上分别设置有挂接机构,该挂接机构包括压块和第一挂件,所述压块和第一挂件分别设置在光伏组件边缘两侧面上,压块与第一挂件相固定,将光伏组件边缘夹置在两者之间,在固定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挂件对应的第二挂件,第一挂件挂置在第二挂件上,将光伏组件连接在固定支架上,在上下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盖板,盖体为可调节盖体。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通过干挂形式组成光伏幕墙,相比采用与建筑一体式、焊接或螺栓安装形式,本实用新型安装快捷方便,且各光伏组件之间相互独立,更换也非常方便,也易于维护。设置在光伏组件上边缘的挂接机构和设置在光伏组件下边缘的挂接机构位置相错开,这样在安装时上下光伏组件的挂接机构不会碰到一起。上下光伏组件之间的间距会存在差异,当间距过大或过小时,固定宽度的盖体就不适用,设置可调节盖体可以调节盖体宽度,以适应不同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两边设置有盖沿,盖板底部中间设置有一排固定扣条和一排活动扣条,活动扣条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调节槽,在盖板底部上设置有对应的连接柱,连接柱穿过调节槽,连接柱设置有螺母将活动扣条固定在盖板底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挂件包括挂件主体,在挂件主体一端设置有钩体,另一端设有钩座,所述钩座与挂件主体连接之间弯折形成有用于钩住钩体的挂接沿,所述第二挂件结构与第一挂件相一致,第二挂件与第一挂件成上下相反样子固定在横梁上,第一挂件的钩体挂在第二挂件的钩座上,第一挂件的钩体前端钩在第二挂件的挂接沿上,而第二挂件的钩体挂在第二挂件的钩座上,第二挂件的钩体前端钩在第二挂件的挂接沿上。安装时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相反安装,这样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能互补相挂接。这使得光伏组件安装方便快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挂件的钩体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第一挂件的钩体后顶在第二挂件的钩座上表面上。调节螺栓用于调节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使得更方便于安装,同时也使得光伏组件能更牢固的挂接在固定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挂件钩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挂件的钩座上表面上。两块固定块将第一挂件的钩体紧紧夹住,防止了第一挂件左右移动,使光伏组件与固定架挂接更紧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块为具有第一台阶段、第二台阶段、连接在第一台阶段和第二台阶段之间的第一上升沿段、设置在第二台阶段上的第二上升沿段的阶梯状结构,压块设置在第一挂件的挂件主体背面上,在第一上升沿段上设有螺栓,螺栓连接到第一挂件的挂件主体上,将压块与第一挂件相固定,第二上升沿段、第二阶梯段与第一挂件的安装面共同形成用于夹住光伏组件边缘的夹槽。该压块第一台阶段和第二台阶段面相平行,第一上升沿段与第二上升沿段相平行,第一上升沿段作为安装螺栓的平台。安装时压块的第一台阶段垂直顶在第一挂件安装面上,第一上升沿段与第一挂件安装面平行,光伏组件边缘插入到夹槽内,即第二上升沿段紧贴光伏组件边缘端面,而第二台阶段和第一挂件安装面在螺栓作用下分别贴在光伏组件正面和背面上,在螺栓的作用下紧紧夹住光伏组件的边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台阶段与光伏组件相接触一侧面上设有防滑条纹。防滑条纹截面为锯齿状,该防滑条纹起到了防滑和压紧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扣条和活动扣条伸入到压块第二台阶段与第一上升沿段形成的空间内,扣条前端设置有面向第二台阶段的扣体,在第二台阶段面上设置有扣体相配合的扣座,所述盖板罩在压块上并与压块相扣接。盖板遮住了两光伏组件间的结构,使得幕墙整体更美观,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另外盖板还起到了遮挡作用,防止水或其他杂物进入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该盖板扣接部分设置在底部中间而不是设置在盖板两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盖板的高度,有效避免了盖板产生的阴影对光伏组件的影响,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挂件与横梁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起到了绝缘作用,防止了第二挂件与横梁之间直接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为矩形钢,横梁为截面呈L形的角钢,在立柱侧面上焊接有横梁连接件,所述横梁两端安装在横梁连接件上并通过螺栓相固定。固定支架采用矩形钢和角钢作为立柱和横梁,降低了固定支架的成本。 另外幕墙的构件并不限定为矩形钢和角钢,例如立柱也可以采用槽钢;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可为多种形式,例如螺栓连接、焊接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伏组件采用普通光伏组件。普通光伏组件为非中空结构,光伏组件上的太阳能电池片间距很小,使得普通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要大于中空结构的光伏组件,这样使得普通光伏组件构成的光伏幕墙在有限的面积上的发电效率就能与大面积的由中空光伏组件构成的幕墙的发电效率一样,即提高了电效率有降低了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1.光伏组件采用挂接的形式,安装快捷,维护更换方便;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3.幕墙为开放式结构,光伏组件通风散热性能好;4.采用普通光伏组件,在有限的面积上提高了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底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挂件和压块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立柱 2-横梁 3-横梁连接件 4-第一挂件 5-第二挂件 6-压块 7-盖板 8-光伏组件 10-固定块 11-调节螺栓 12-垫片 13-第一台阶段 14-第一上升沿段 15-第二台阶段 16-第二上升沿段 17-扣座 18-挂件主体 19-钩体 20-钩座 21-挂接沿 22-夹槽 23-盖沿 24-固定扣条 25-扣体 26-防滑条纹 27-活动扣条 28-底座 29-调节槽 30-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光伏幕墙干挂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支架和挂接在固定支架上的光伏组件8,该固定支架由立柱1和横梁2构成,该立柱采用矩形钢,横梁采用角钢,立柱均匀间隔排列,在立柱两侧壁上均匀间隔焊接有横梁连接件3,横梁设置在立柱支架,横梁两端放置在横梁连接件上,并通过螺栓与横梁连接件相固定。固定支架固定在具有保温防水层的墙面上。

光伏组件8通过挂机结构安装在固定支架上,该挂机机构具有四个,两个安装在光伏组件上端边缘上,另外两个安装在光伏组件下端边缘上,光伏组件上下端边缘上的挂接机构相互错开。该挂接机构包括第一挂接件4和压块6,如图5所示,第一挂接件包括挂接主体18,挂接主体的上端弯折形成有钩体19,在挂接主体下端呈阶梯状相内弯折形成有挂接沿21,挂接沿前端弯折形成挂接座20。如图4所示,压块为具有第一台阶段13、第二台阶段15、连接在第一台阶段和第二台阶段之间的第一上升沿段14、设置在第二台阶段上的第二上升沿段16的阶梯状结构。如图6所示,安装时,压块的第一台阶段13垂直顶在第一挂件的挂件主体18的背面上,这样第一上升沿段14与挂件主体背面相平行,这样第二上升沿段16、第二台阶段15和挂件主体18形成一夹槽22,光伏组件的边缘嵌入到夹槽内。在第一上升沿段上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挂件主体然后用螺母拧紧,将光伏组件边缘夹紧在压块与第一挂件之间。为了使压块能压紧和避免滑动,在第二上升沿段面向光伏组件一侧面上设置有防滑条纹26。

在固定支架的横梁上固定有与第一挂件相配合的第二挂件5,第二挂件的结构与第一挂件一样,安装时,第二挂件相对于第一挂件反向安装,即钩座位于上端,钩体位于下端。该第二挂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2上,为了连接紧固,第二挂件与横梁之间设置有垫片12。第一挂件挂在第二挂件上,第一挂件的钩体挂在第二挂件的挂座上,第一挂件的钩体的前端扣在第二挂件的挂接沿上,第一挂件的扣座则是嵌入到第二挂件的钩体内。

挂接完成后,在第一挂件的钩体上设有调节螺栓11,调节螺栓穿过第一挂件钩体顶在第二挂件的钩座上表面上,用以调节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在第一挂件4钩体1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块10,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挂件5的钩座上表面上,防止第一挂件左右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下相邻的光伏组件8之间设置有盖板7,盖板为可调节盖体。盖板两边设置有盖沿23,盖板底部中间设置有一排固定扣条24和一排活动扣条27,活动扣条包括底座28,在底座上设置有调节槽29,在盖板底部上设置有对应的连接柱30,连接柱穿过调节槽,连接柱设置有螺母将活动扣条固定在盖板底部上。固定扣条和活动扣条伸入到上下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内即压块6的第二台阶段15与第一上升沿段14形成的空间内,扣条前端设置有面向第二台阶段的扣体25,如图4所示,在第二台阶段面上设置有扣体相配合的扣座17,盖板罩在压块上并与压块相扣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挂件、第二挂件、压块、盖板、光伏组件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