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束剪力墙用自移式混凝土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6610发布日期:2019-01-04 23:0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束剪力墙用自移式混凝土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浇筑装置,具体为一种钢管束剪力墙用自移式混凝土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束剪力墙的断面宽度较小,仅为130-150mm;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工人直接在泵管上加装输送软管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无法全部浇入剪力墙中,造成混凝土的浪费,且浇筑时需多人操作扶着软管进行浇筑,既不安全,又增加人工,况且钢管束剪力墙上辅助浇筑装置结构笨重,造成移动较为困难,耽误时间,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钢管束剪力墙浇筑存在混凝土浪费严重、移动较为困难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管束剪力墙用自移式混凝土浇筑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管束剪力墙用自移式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管束剪力墙上方且底端形状为长条状的钢制漏斗,钢制漏斗的底部设置有前后移动的插板,钢制漏斗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固定有紧贴钢管束剪力墙端承板外侧壁的限位挡板,且两限位挡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支撑在钢管束剪力墙端承板上的行走滚轮,钢制漏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自移机构;自移机构包括两块前后分布且固定在钢制漏斗上的固定连接钢板,两固定连接钢板上均设置有与其铰接的活动连接钢板,两活动连接钢板的内侧均固定有滚轴套,滚轴套内均穿有滚轴,滚轴的下端部均设置有橡胶滚轮,两滚轴套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固定的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任一滚轴的上部之间设置有传送带I,两滚轴的上部之间设置有传送带II,钢制漏斗与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液压杆。

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先将混凝土浇筑装置吊装在钢管束剪力墙上,驱动液压杆伸长,带动活动连接钢板、滚轴套、滚轴的下部向钢管束剪力墙内侧移动,进而带动橡胶滚轮顶紧钢管束剪力墙,使混凝土浇筑装置在钢管束剪力墙上固定牢固,防止钢制漏斗倾斜;接着根据钢管束剪力墙上钢管束的数量,通过抽拉插板控制钢制漏斗中混凝土的下料位置,当该位置的钢管束剪力墙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启电机,通过传送带I和传送带II带动滚轴及滚轴下部的橡胶滚轮转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行走滚轮转动,从而使钢制漏斗向前移动,实现混凝土浇筑装置的水平移动,当该段钢管束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驱动液压杆缩短,将混凝土浇筑装置取下安装在下一段钢管束剪力墙上进行浇筑。克服了现有钢管束剪力墙浇筑存在混凝土浪费严重、移动较为困难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自移机构的上方和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钢制漏斗固定的防护挡板。

该结构设计杜绝了自移机构被混凝土污染现象的发生。

限位挡板是由若干对左右对应且前后分布的限位挡板本体组成的,且行走滚轮设置在每对限位挡板本体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钢管束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而且浇筑过程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小了混凝土的浪费,克服了工人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钢制漏斗,2-插板,3-端承板,4-限位挡板,5-行走滚轮,6-固定连接钢板,7-活动连接钢板,8-滚轴套,9-滚轴,10-橡胶滚轮,11-连接钢板,12-电机,13-传送带I,14-传送带II,15-液压杆,16-防护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钢管束剪力墙用自移式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管束剪力墙上方且底端形状为长条状的钢制漏斗1,钢制漏斗1的底部设置有前后移动的插板2,钢制漏斗1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固定有紧贴钢管束剪力墙端承板3外侧壁的限位挡板4,且两限位挡板4的内侧均设置有支撑在钢管束剪力墙端承板3上的行走滚轮5,钢制漏斗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自移机构;自移机构包括两块前后分布且固定在钢制漏斗1上的固定连接钢板6,两固定连接钢板6上均设置有与其铰接的活动连接钢板7,两活动连接钢板7的内侧均固定有滚轴套8,滚轴套8内均穿有滚轴9,滚轴9的下端部均设置有橡胶滚轮10,两滚轴套8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固定的连接钢板11,连接钢板11上固定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与任一滚轴9的上部之间设置有传送带I13,两滚轴9的上部之间设置有传送带II14,钢制漏斗1与连接钢板11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液压杆15。

自移机构的上方和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钢制漏斗1固定的防护挡板16;限位挡板4是由若干对左右对应且前后分布的限位挡板本体组成的,且行走滚轮5设置在每对限位挡板本体的内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