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保温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1167发布日期:2019-03-22 20:5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保温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保温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叠合剪力墙结构是指采用两层带格构钢筋(桁架钢筋)的预制墙板,现场安装就位后,在两层板中间浇筑混凝土,辅以必要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楼板,共同形成的叠合剪力墙结构。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时,设置桁架钢筋,既可作为吊点,又增加平面外刚度,防止起吊时开裂。在使用阶段,桁架钢筋作为连接墙板的两层预制片与二次浇筑夹心混凝土之间的拉接筋,可提高结构整体性能和抗剪性能。同时,这种连接方式区别于其他装配式结构体系,板与板之间无拼缝,无需做拼缝处理,防水性好。

利用信息技术,将叠合式墙板和叠合式楼板的生产图纸转化为数据格式文件,直接传输到工厂主控系统读取相关数据,并通过全自动流水线,辅以机械支模手进行构件生产,所需人工少,生产效率高,构件精度达毫米级。同时,构件形状可自由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数化限制”的问题,突破了个性化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的矛盾。

叠合剪力墙结构采用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主要力学技术指标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但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水平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高层叠合剪力墙结构其建筑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等规范标准要求。

结构与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等现行国家、行业规范标准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多层、高层建筑,包含工业与民用建筑。除了地上,本技术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还适用于地下工程,包含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综合管廊等。

在剪力墙结构的诸多类型中,钢框架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建筑空间大、易于标准化等优点,目前在多、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但钢框架的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小,需要与其他抗侧力体系结合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常见的结构体系有钢框架-支撑、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等。

国外对三明治墙的研究重点是考虑其在自重和附加结构传递来的轴向荷载下的受力性能以及由风和温度变化引起的侧向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早期的研究表明: 通过实心混凝土或金属桁架钢筋作为剪力传递方式的三明治墙的整体性能良好,基本上可以达到等同于整体浇筑混凝土墙的效果。但是这两种剪力键的缺点在于: 在三明治墙中形成较为明显的“热桥”效应,降低保温隔热的效果。调查表明: 当穿过保温板的金属剪力键的面积占 0. 08% ,就会导致保温隔热的效率降低 38%,因此当设计强调三明治墙的保温隔热效果时,就会牺牲结构的整体性能。为了寻找结构整体性和保温隔热效果的平衡,不同材料的非金属剪力连接键成为研究中的热点,如聚丙烯连接键、乙烯基酯连接键、玻璃纤维连接键、碳纤维连接键等。

国内的叠合剪力墙是由在工厂预制的混凝土层充当内外墙板,通过桁架格构钢筋连接,在施工现场浇筑中间层混凝土形成整体剪力墙结构,用斜支撑作为叠合式墙板的临时支撑,调节其垂直度、保证叠合式墙板的稳定性,并能够承受风荷载及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用塑料垫片控制叠合剪力墙安装时下部水平标高,以保证墙板顶部的水平标高及其下部留有 40mm 左右的空隙。目前国内的叠合剪力墙结构多用于承重构件,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水平拼缝和竖向拼缝的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是国内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保温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主要为了开发一种装配式程度高,保温效果好,施工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模板形式单一,利于工厂生产,运输方便的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叠合剪力墙模板多样化,安装不便,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保温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预制保温层、外叶板剪力键、现浇混凝土层、内叶板剪力键、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锚固件;所述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与外叶板剪力键焊接在一起,外叶板剪力键在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上沿纵向均匀布置,且与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水平面呈45°夹角;所述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预埋在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内,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外叶板剪力键与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墙面呈45°夹角;所述预制保温层开设保温层孔洞,与外叶板剪力键一一对应,、外叶板剪力键上可直接通过保温层孔洞;所述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与内叶板剪力键焊接在一起,内叶板剪力键在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上沿纵向均匀布置,且与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水平面呈45°夹角;所述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预埋在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内,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内叶板剪力键与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墙面呈45°夹角;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在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和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拼接后现场浇筑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保温层采用聚苯乙烯板制成,且开设的保温层孔洞与预制保温层平面呈45°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外叶板剪力键、内叶板剪力键、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采用耐腐蚀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叶板剪力键与内叶板剪力键内外交错连接呈X形,且外叶板剪力键、内叶板剪力键开设螺栓孔,可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件均匀分布在预制保温层和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外沿上,其位置与内叶板剪力键、外叶板剪力键和外沿接触部位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一种自保温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为:

1).预制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且安装预制保温层;

2).拼接安装预制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固定外叶板剪力键、内叶板剪力键;

3).在其中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优点是使内外叶板和内外叶板一体化,装配式程度高,保温效果好,且模板形式单一、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有效解决叠合剪力墙模板多样化,安装不便,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保温装配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及外叶板剪力键的正视图;

图5为预制保温层及保温层孔洞示意图;

图6为外叶板剪力键及内叶板剪力键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2为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3为预制保温层;4为外叶板剪力键;5为现浇混凝土层;6为内叶板剪力键;7为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8为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9为锚固件;10为保温层孔洞;11为螺栓孔;12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连接的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1、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2、预制保温层3、外叶板剪力键4、现浇混凝土层5、内叶板剪力键6、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7、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8、锚固件9;所述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2与外叶板剪力键4焊接在一起,外叶板剪力键4在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2上沿纵向均匀布置,且与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2水平面呈45°夹角;所述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2预埋在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1内,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外叶板剪力键4与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1墙面呈45°夹角;所述预制保温层3开设保温层孔洞10,与外叶板剪力键4一一对应,可直接安装在外叶板剪力键4上;所述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7与内叶板剪力键6焊接在一起,内叶板剪力键6在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7上沿纵向均匀布置,且与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7水平面呈45°夹角;所述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7预埋在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8内,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内叶板剪力键6与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8墙面呈45°夹角;所述现浇混凝土层5在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1和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8拼接后现场浇筑而成。

如图5所示,所述预制保温层3采用聚苯乙烯板制成,且开设的保温层孔洞10与预制保温层3平面呈45°夹角。

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所述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2、外叶板剪力键4、内叶板剪力键6、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7采用耐腐蚀金属制成。

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所述外叶板剪力键4与内叶板剪力键6内外交错连接呈X形,且外叶板剪力键4、内叶板剪力键6开设螺栓孔11,可通过螺栓12固定。

如图1、图6所示,所述锚固件9分别位于预制保温层3和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8内,其位置分别于内叶板剪力键6、外叶板剪力键4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外叶板1、外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2、外叶板剪力键4形成一个整体;内叶板剪力键6、内叶板预制剪力键框架7、装配式叠合剪力墙内叶板8形成一个整体;当两个整体通过锚固件9、螺栓12拼接固定时后,中间的外叶板剪力键4、内叶板剪力键6呈X形,在其中间的空间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5,使叠合剪力墙形成一个完整的墙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