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2320发布日期:2019-02-22 21:1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



背景技术:

目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内的设备和房间布置通常以功能划分进行定位从而布置,这样做的好处是工艺系统分区较为明确,但这样布置导致设备间的接线和管道特别长和复杂,一方面增加了电能的浪费,另一方面加大了工质热能的损耗,并且厂房占地面积很大,厂房内的空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利用,极大地提升了火电厂的投建和运营成本,此外,由于厂房布局松散、设备分散,也不利于集中控制和管理。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房屋和设备布局合理,减少了厂房占地面积和设备间接线和管道的长度,减少了电能和工质热能的损耗,同时集中化的布局极大地便利了集成控制和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包括汽机房、两间锅炉房和电控楼,所述电控楼设置于两间锅炉房之间,所述电控楼和两间锅炉房与汽机房相邻,所述汽机房内设置有汽轮发电机组,所述两间锅炉房中分别设置有#1余热锅炉和#2余热锅炉。

前述的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包括三层,分别为从下至上布置的电控楼一层、电控楼二层和电控楼三层,所述电控楼一层包括化学加药间、高压配电室和余热锅炉辅助泵房,所述高压配电室、化学加药间、两间锅炉房与余热锅炉辅助泵房相邻布置,所述#2余热锅炉所在的锅炉房、汽机房与高压配电室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与#1余热锅炉所在的锅炉房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与汽机房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内设置有化学加药装置,所述高压配电室设置有并列布置的#1机高压配电柜和#2机高压配电柜,所述余热锅炉辅助泵房内设置有若干台高压给水泵和低压给水泵。

前述的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二层分为左侧和右侧两部分,其中左侧从前至后顺次布置有UPS室、机组低压配电室、燃机控制室,其中右侧从前至后顺次布置有#1蓄电池室、#2蓄电池室、燃机蓄电池室、化学取样间和汽水取样房,所述机组低压配电室内设置有并列布置的#1机低压配电柜和#2机低压配电柜,所述燃机控制室内设置有相邻布置的#1燃机控制柜的#2燃机控制柜,所述汽水取样房内设置有汽水取样装置。

前述的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三层分为前侧和后侧两部分,其中前侧从左至右顺次布置有集中控制室和工程师站,所述工程师站的后侧还设置有交接班室,所述交接班室也与集中控制室相邻布置,其中后侧从左至右顺次布置有热控设备间和CEMS室,所述热控设备间内设置有若干台并排设置的热控柜。

前述的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还包括有电控楼屋面,所述电控楼屋面上设置有若干台暖通空调机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房屋和设备布局合理,减少了厂房占地面积和设备间接线和管道的长度,减少了电能和工质热能的损耗,同时集中化的布局极大地便利了集成控制和管理;

2)通过在两间锅炉房之间设置功能集中但又分工明确的电控楼,使得厂房的占地面积更小,设备布置的更紧凑,控制更集中,电控楼能向汽机房和位于两侧的锅炉房实现集中控制;其中,将按常规应该布置在汽机房内的化学取样间、化学加药间、热控设备间、UPS室、#1蓄电池室、#2蓄电池室、集中控制室、汽水取样房、机组低压配电室、燃机控制室均和CEMS室设置到电控楼内,使得汽机房内的占地面积更小,也使得电控楼内的设备离两台余热锅炉都更近,两台余热锅炉与汽机房的距离更近,大大缩短了设备间接线和管道的长度,减少了电能和工质热能的损耗,并且方便了集成控制;

3)通过将原本散乱排布在#1余热锅炉和#2余热锅炉周边的多台高压给水泵和低压给水泵设置在#1余热锅炉和#2余热锅炉之间,使得高压给水泵和低压给水泵的与#1余热锅炉和#2余热锅炉之间的管道连接更加简单,同时也方便了控制和检修;

4)通过在电控楼屋面设置若干台暖通空调机组,从而对电控楼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电控楼内的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5)通过将常规分别独立设置的余热锅炉辅助泵房、燃机控制室合并布置在两台余热锅炉之间的电控楼内,极大限度的减少了能源站单体建筑物的数量,降低了能源站的初期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成动力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楼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楼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楼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汽机房,2-锅炉房,3-电控楼,4-汽轮发电机组,5-#1余热锅炉,6-#2余热锅炉,7-电控楼一层,8-电控楼二层,9-电控楼三层,10-化学取样间,11-化学加药间,12-高压配电室,13-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4-化学加药装置,15-#1机高压配电柜,16-#2机高压配电柜,17-高压给水泵,18-低压给水泵,19-UPS室,20-#1蓄电池室,21-#2蓄电池室,22-燃机蓄电池室,23-机组低压配电室,24-燃机控制室,25-#1机低压配电柜,26-#2机低压配电柜,27-#1燃机控制柜,28-#2燃机控制柜,29-CEMS室,30-热控设备间,31-交接班室,32-集中控制室,33-工程师站,34-热控柜,35-电控楼屋面,36-暖通空调机组,38-汽水取样房,39-汽水取样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构成如图1-图4所示,包括汽机房1、两间锅炉房2和电控楼3,所述电控楼3设置于两间锅炉房2之间,所述电控楼3和两间锅炉房2与汽机房1相邻,所述汽机房1内设置有汽轮发电机组4和辅助设备,所述两间锅炉房2中分别设置有#1余热锅炉5和#2余热锅炉6,所述电控楼3包括三层,分别为电控楼一层7、电控楼二层8和电控楼三层9,每层布局有不同的房间并集成了不同的设备,动力岛内的设备常规连接。

所述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3包括三层,分别为从下至上布置的电控楼一层7、电控楼二层8和电控楼三层9,所述电控楼一层7包括化学加药间11、高压配电室12和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3,所述高压配电室12、化学加药间11、两间锅炉房2与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3相邻布置,所述#2余热锅炉6所在的锅炉房2、汽机房1与高压配电室12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11与#1余热锅炉5所在的锅炉房2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11与汽机房1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11内设置有化学加药装置14,所述高压配电室12设置有并列布置的#1机高压配电柜15和#2机高压配电柜16,所述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3内设置有若干台高压给水泵17和低压给水泵18。

所述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二层8分为左侧和右侧两部分,其中左侧从前至后顺次布置有UPS室19、机组低压配电室23、燃机控制室24,其中右侧从前至后顺次布置有#1蓄电池室20、#2蓄电池室21、燃机蓄电池室22、化学取样间10和汽水取样房38,所述机组低压配电室23内设置有并列布置的#1机低压配电柜25和#2机低压配电柜26,所述燃机控制室24内设置有相邻布置的#1燃机控制柜27的#2燃机控制柜28,所述汽水取样房38内设置有汽水取样装置39。汽水取样装置39包括若干个仪表架和高温架,仪表架集中布置各类分析仪表并可人工取样,对进入仪表的样水进行超温超压和断流保护,而且设置冷却水断流保护系统,保证仪表安全可靠运行。高温架上安装着高温高压阀、排污阀、减压阀、预冷装置、冷却器、保护系统、冷却水进出水母管、温度压力流量指示仪表等功能部件,将高温高压样品水和蒸汽降温减压处理。其中UPS(即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是不间断电源,UPS室是一种配电室。

所述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三层9分为前侧和后侧两部分,其中前侧从左至右顺次布置有集中控制室32和工程师站33,所述工程师站33的后侧还设置有交接班室31,所述交接班室31也与集中控制室32相邻布置,其中后侧从左至右顺次布置有热控设备间30和CEMS室29,所述热控设备间30内设置有若干台并排设置的热控柜34。其中CEMS(即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是连续烟气监测系统,CEMS室是一种设备间。集中控制室32中集成了DCS操作员站、燃机操作员站、DEH操作员站、气包水位站、水网操作员站、辅机操作员站、电气操作员站、五防操作员站#1燃机监控站、#2燃机监控站、门禁工作站和CCTV站,从而能够在集中控制室32中对整个动力岛进行集中控制。

在电控楼3中从下至上设置有楼梯间,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各楼层移动,楼梯间可作为日常通道和逃生通道;在电控楼三层9中还设置有卫生间,卫生间中设置防火用的消防栓、水枪和干粉灭火器。

实施例2: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构成如图1-图4所示,包括汽机房1、两间锅炉房2和电控楼3,所述电控楼3设置于两间锅炉房2之间,所述电控楼3和两间锅炉房2与汽机房1相邻,所述汽机房1内设置有汽轮发电机组4和辅助设备,所述两间锅炉房2中分别设置有#1余热锅炉5和#2余热锅炉6,所述电控楼3包括三层,分别为电控楼一层7、电控楼二层8和电控楼三层9,每层布局有不同的房间并集成了不同的设备,动力岛内的设备常规连接。

所述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3包括三层,分别为从下至上布置的电控楼一层7、电控楼二层8和电控楼三层9,所述电控楼一层7包括化学加药间11、高压配电室12和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3,所述高压配电室12、化学加药间11、两间锅炉房2与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3相邻布置,所述#2余热锅炉6所在的锅炉房2、汽机房1与高压配电室12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11与#1余热锅炉5所在的锅炉房2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11与汽机房1相邻布置,所述化学加药间11内设置有化学加药装置14,所述高压配电室12设置有并列布置的#1机高压配电柜15和#2机高压配电柜16,所述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3内设置有若干台高压给水泵17和低压给水泵18。

所述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二层8分为左侧和右侧两部分,其中左侧从前至后顺次布置有UPS室19、机组低压配电室23、燃机控制室24,其中右侧从前至后顺次布置有#1蓄电池室20、#2蓄电池室21、燃机蓄电池室22、化学取样间10和汽水取样房38,所述机组低压配电室23内设置有并列布置的#1机低压配电柜25和#2机低压配电柜26,所述燃机控制室24内设置有相邻布置的#1燃机控制柜27的#2燃机控制柜28,所述汽水取样房38内设置有汽水取样装置39。汽水取样装置39包括若干个仪表架和高温架,仪表架集中布置各类分析仪表并可人工取样,对进入仪表的样水进行超温超压和断流保护,而且设置冷却水断流保护系统,保证仪表安全可靠运行。高温架上安装着高温高压阀、排污阀、减压阀、预冷装置、冷却器、保护系统、冷却水进出水母管、温度压力流量指示仪表等功能部件,将高温高压样品水和蒸汽降温减压处理。其中UPS(即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是不间断电源,UPS室是一种配电室。

所述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三层9分为前侧和后侧两部分,其中前侧从左至右顺次布置有集中控制室32和工程师站33,所述工程师站33的后侧还设置有交接班室31,所述交接班室31也与集中控制室32相邻布置,其中后侧从左至右顺次布置有热控设备间30和CEMS室29,所述热控设备间30内设置有若干台并排设置的热控柜34。其中CEMS(即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是连续烟气监测系统,CEMS室是一种设备间。集中控制室32中集成了DCS操作员站、燃机操作员站、DEH操作员站、气包水位站、水网操作员站、辅机操作员站、电气操作员站、五防操作员站#1燃机监控站、#2燃机监控站、门禁工作站和CCTV站,从而能够在集中控制室32中对整个动力岛进行集中控制。

所述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所述电控楼3还包括有电控楼屋面35,所述电控楼屋面35上设置有若干台暖通空调机组36,所述暖通空调机组36分别对集中控制室32和热控设备间30进行空气处理,从而对电控楼3内集中控制室32和热控设备间30的空气质量和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集中控制室32和热控设备间30内热控柜34等设备能够安全有效运行。

在电控楼3中从下至上设置有楼梯间,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各楼层移动,楼梯间可作为日常通道和逃生通道;在电控楼三层9中还设置有卫生间,卫生间中设置防火用的消防栓、水枪和干粉灭火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将汽机房1、两间锅炉房2和电控楼3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节能优化的集成动力岛,通过合理布局房屋和设备,减少了厂房占地面积和设备间接线和管道的长度,减少了电能和工质热能的损耗,同时集中化的布局极大地便利了集成控制和管理,其中通过在两间锅炉房2之间设置功能集中但又分工明确的电控楼3,使得厂房的占地面积更小,设备布置的更紧凑,控制更集中,电控楼3能向位于两侧的锅炉房2实现集中控制;其中,将按常规应该布置在汽机房1内的化学取样间10、化学加药间11、热控设备间30、UPS室19、#1蓄电池室20、#2蓄电池室21、集中控制室32、汽水取样房38、机组低压配电室23、燃机控制室24均和CEMS室29设置到电控楼3内,使得汽机房1内的占地面积更小,也使得电控楼3内的设备离两台余热锅炉都更近,两台余热锅炉与汽机房1的距离更近,大大缩短了设备间接线和管道的长度,减少了电能和工质热能的损耗,并且方便了集成控制;通过将原本散乱排布在#1余热锅炉5和#2余热锅炉6周边的多台高压给水泵17和低压给水泵18设置在#1余热锅炉5和#2余热锅炉6之间,使得高压给水泵17和低压给水泵18的与#1余热锅炉5和#2余热锅炉6之间的管道连接更加简单,同时也方便了控制和检修;通过在电控楼屋面35设置若干台暖通空调机组36,从而对电控楼3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电控楼3内的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尤其是通过将常规分别独立设置的余热锅炉辅助泵房13、燃机控制室24合并布置在两台余热锅炉之间的电控楼7内,极大限度的减少了能源站单体建筑物的数量,降低了能源站的初期投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