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加热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465发布日期:2019-03-02 02:3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加热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加热房。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低温压力容器的抽真空加热系统,多采用手动或半自动的控制生产模式,加热房为单层,压力容器进出烘房为人力、或钢丝绳、或比较笨拙机械装置拉进拉出,加热房的门体为手动关闭,在生产过程中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同时单层的烘房占地面积比较大,浪费了大量的立体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双层加热房,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层加热房,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加热工位、运输工位以及等待工位,加热工位和等待工位均设在底座上的左半部分,运输工位设置在底座上的右半部分,加热工位上设有两层加热房,两层加热房包括上层加热房和下层加热房,上层加热房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房间,下层加热房至少包括两个第二房间,第一房间内和第二房间内均设有固定的安放架,加热工位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等待工位,每个等待工位上设有一个固定的安放架,所述运输工位上设有提升运输装置,提升运输装置中至少设有一个公用接驳轨道车,公用接驳轨道车上设有安放架,安放架上设有罐体,公用接驳轨道车上的安放架与加热工位上的安放架以及等待工位上的安放架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提升运输装置中设有两个公用接驳轨道车,加热工位上同一垂直方向上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共用一个加热系统和一个抽真空系统,两层加热房是由第二支撑杆、横杆、纵杆、墙板以及隔板组成,其中第二支撑杆分为左右两排,每排至少包括三根第二支撑杆,每排第二支撑杆上设置一根纵杆,两根纵杆上至少设置有三根横杆,横杆的底部与纵杆的顶部连接,墙板第二房间内的安放架和等待工位的安放架均通过垫高柱与底座连接,第一房间内的安放架与横杆和纵杆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两层加热房的前侧设有楼梯,上层加热房的前侧设有与楼梯连接的走道,这样便于操作人员检查维修上层加热房。

进一步,所述提升运输装置包括两个提升架,两个提升架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等待工位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提升架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四个第一电动机,每个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一个绕线辊,每个提升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块可以上下移动的配重块,每个提升架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顶部侧板,两个提升架之间的底座上设有两条第一滑动轨道,两个提升架之间的底座上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分别为设置在左侧的第一滑动轨道C和设置在右侧的第一滑动轨道D,两个提升架之间悬空架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两个提升架之间悬空架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中左侧的第一滑动轨道为第一滑动轨道A,右侧的第一滑动轨道为第一滑动轨道B,底座上至少设有左右两排第一辅助立杆,每排第一辅助立杆中至少包括三根第一辅助立杆,右排第一辅助立杆设在第一滑动轨道的右侧,右排第一辅助立杆中两个提升架之间的第一辅助立杆上设有与第一滑动轨道B连接的第一辅助支杆,两层加热房上设有延伸支杆与第一滑动轨道A连接,提升架下方的底座上设有基础架,基础架上设有两个第二滑动轨道,两个第二滑动轨道中设置在左侧的为第二滑动轨道A和设置在右侧的第二滑动轨道B,第一滑动轨道C、第一滑动轨道A以及第二滑动轨道A设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第一滑动轨道D、第一滑动轨道B以及第二滑动轨道B设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基础架上设有公用接驳轨道车,公用接驳轨道车上设有安放架,安放架上设有罐体,所述基础架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与绕线辊一一对应,基础架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二连接绳,所述提升架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夹板,一组夹板包括两块夹板,两块夹板中的内侧的夹板为第一夹板,两块夹板中的外侧的夹板为第二夹板,第一夹板的顶部和第二夹板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一辅助滚轮,第一夹板上的第一辅助滚轮与第一连接绳一一对应,第二夹板上的第一辅助滚轮与第二连接绳对应,每个配重块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二辅助滚轮,第二辅助滚轮与第二连接绳一一对应,第一辅助滚轮的表面和第二辅助滚轮的表面均设有一条引线槽,第一连接绳的一端与基础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沿着对应的第一夹板上的第一辅助滚轮顶部的引线槽引出与对应的绕线辊连接,第二连接绳的一端与基础架连接,同在左侧的两条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夹板上的第一辅助滚轮顶部的引线槽和配重块上的第二辅助滚轮底部的引线槽引出与左侧的顶部侧板连接,同在右侧的两条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夹板上的第一辅助滚轮顶部的引线槽和配重块上的第二辅助滚轮底部的引线槽引出与右侧的顶部侧板连接。初始时第二滑动轨道与公用接驳轨道车上的两条第二滑动轨道分别与两个提升架之间的底座上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对接形成底层轨道,第一电动机通过旋转输出轴带动输出轴上连接的绕线辊旋转,绕线辊会进行收卷第一连接绳的操作,基础架以及基础架上的公用接驳轨道车和罐体会随之上升,直至两条第二滑动轨道与两个提升架之间悬空架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电动机停止运行,此时不仅将罐体提升至第二层,两条第二滑动轨道与两个提升架之间悬空架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也对接形成悬空轨道。

更进一步,所述公用接驳轨道车的底部设有四个滚轮和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滚轮连接,达到控制滚轮旋转的目的,另外三个滚轮均是可以旋转的,四个滚轮的表面设有轨道槽,第二滑动轨道嵌在轨道槽内,从而使得公用接驳轨道车沿着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更进一步,所述公用接驳轨道车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各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有导杆,凹槽内的安放架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辅助块,辅助块套在导杆上,辅助块可以在导杆上左右滑动,所述凹槽前后两侧的公用接驳轨道车上各设有一个与气泵连接的气缸,每个气缸上设有一个伸缩杆,伸缩杆与辅助块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安放架包括主架体和辅助套组件,辅助套组件包括固定套,所述加热工位和等待工位上的安放架中的主架体内均设有辅助动力传输装置,所述运输工位上的安放架中的主架体内设有主动力传输装置,主动力传输装置的位置与辅助动力传输装置的位置相对应,主动力传输装置中包括主动力传输组件、电动机以及动力对接主件,电动机通过主动力传输组件与动力对接主件连接,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包括动力对接辅件和辅助动力传输组件,动力对接辅件与辅助动力传输组件连接,动力对接主件和动力对接辅件中均包含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辅助连接杆,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辅助连接杆与第二锥齿轮连接,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设置在第二锥齿轮的斜后方,第二锥齿轮通过辅助连接杆连接连接套,连接套内设有连接槽,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与主动力传输组件连接;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设置在第二锥齿轮的斜前方,第二锥齿轮通过辅助连接杆连接连接杆,连接杆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与连接槽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相对应,连接杆可以嵌在连接槽内,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与辅助动力传输组件连接;主动力传输组件中包括一个第一辅助传动装置、至少一个第二辅助传动装置、一个第三辅助传动装置以及两条链条圈,第二辅助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一辅助传动装置与第三辅助传动装置之间,第一辅助传动装置、第二辅助传动装置、第三辅助传动装置在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辅助传动装置由第一连接轴和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轴的前后两端的两个第一齿轮盘组成,第一连接轴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辅助传动装置由第二连接轴和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轴的前后两端的两个齿轮盘组成,第三辅助传动装置由第三连接轴和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轴的前后两端的两个第二齿轮盘组成,第一辅助传动装置中的两个第一齿轮盘之间的距离、第二传动装置中的两个齿轮盘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传动装置中的两个第二齿轮盘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连接轴前端的第一齿轮盘、第二连接轴前端的齿轮盘以及第三连接轴前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其中一条链条圈内,第一连接轴后端的第一齿轮盘、第二连接轴后端的齿轮盘以及第三连接轴后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另一条链条圈内,第一齿轮盘、齿轮盘以及第二齿轮盘与链条圈啮合,主动力传输组件中的第三连接轴与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一锥齿轮连接;辅助动力传输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辅助传动装置、一个第三辅助传动装置以及两条链条圈,第二连接轴前端的齿轮盘和第三连接轴前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其中一条链条圈内,第二连接轴后端的齿轮盘和第三连接轴后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另一条链条圈内,辅助动力传输组件中的第三连接轴与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一锥齿轮连接,第一锥齿轮的中心线和第三连接轴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连接套穿出连接套所在的主架体,连接杆穿出连接杆所在的主架体,而第二连接轴的中间段设置在主架体的外面,设置在主架体外面的第二连接轴上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设有八个同心圆,八个同心圆中包括两个圆A、两个圆B、两个圆C以及两个圆D,圆 A的直径小于圆B的直径,圆B的直径小于圆C的直径,圆C的直径小于圆D的直径,两个圆A之间、两个圆B之间、两个圆C之间以及两个圆D之间均关于固定套的中心处对称,两个圆A设置在固定套上靠近固定套中心处的位置上,两个圆B分别设置在两个圆A的外侧,两个圆C分别设置在两个圆B的外侧,两个圆D分别设置在两个圆C的外侧,圆A、圆B、圆C以及圆D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个圆弧上,圆弧所在圆的直径大于等于罐体的直径,同心圆的边缘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的上表面呈圆弧状,这样不仅能够便于罐体的传送,也能够有效的保护罐体,避免同心圆的边缘由于比较尖锐而对罐体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所述主架体上至少设有三组护边组,每组护边组包括两个斜撑杆,同一组护边组中的两个斜撑杆分别设在主架体的前后两侧,同一组护边组中的两个斜撑杆关于主架体的对称,同一组护边组中的两个斜撑杆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二辅助固定座,同一斜撑杆上的两个第二辅助固定座之间设有辊,辊可以自由旋转,其中斜撑杆与斜撑杆上的辊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层加热房的优点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提高了立体空间的利用率,减低了罐体运输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有效的保证了双层加热房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双层加热房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双层加热房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双层加热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d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A-e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A-f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A-g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A-h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主动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动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层加热房,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加热工位、运输工位以及等待工位,加热工位和等待工位均设在底座1上的左半部分,运输工位设置在底座1上的右半部分,加热工位上设有两层加热房,两层加热房包括上层加热房29和下层加热房30,上层加热房29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房间,下层加热房30至少包括两个第二房间,第一房间内和第二房间内均设有固定的安放架,加热工位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等待工位,每个等待工位设有一个固定的安放架,所述运输工位上设有提升运输装置,提升运输装置中至少设有一个公用接驳轨道车4,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设有安放架,安放架上设有罐体3,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的安放架与加热工位上的安放架以及等待工位上的安放架相互平行。加热工位上的加热房采用双层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立体空间的有效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提升运输装置中设有两个公用接驳轨道车4,加热工位上同一垂直方向上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共用一个加热系统28和一个抽真空系统31,两层加热房是由第二支撑杆34、横杆35、纵杆36、墙板以及隔板组成,其中第二支撑杆34分为左右两排,每排至少包括三根第二支撑杆34,每排第二支撑杆34上设置一根纵杆36,两根纵杆36上至少设置有三根横杆35,横杆35的底部与纵杆36的顶部连接,墙板第二房间内的安放架和等待工位的安放架均通过垫高柱5与底座1连接,第一房间内的安放架与横杆35和纵杆36固定连接。其中两层加热房的前侧设有楼梯32,上层加热房29的前侧设有与楼梯32连接的走道33,这样便于操作人员检查维修上层加热房29。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提升运输装置包括两个提升架14,两个提升架14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等待工位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提升架14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 上设有四个第一电动机16,每个第一电动机16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一个绕线辊17,每个提升架1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块可以上下移动的配重块19,每个提升架14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顶部侧板21,两个提升架14之间的底座1上设有两条第一滑动轨道26,两个提升架14之间的底座1上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26分别为设置在左侧的第一滑动轨道C和设置在右侧的第一滑动轨道D,两个提升架 14之间悬空架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26,两个提升架14之间悬空架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26中左侧的第一滑动轨道 26为第一滑动轨道A,右侧的第一滑动轨道26为第一滑动轨道B,底座1上至少设有左右两排第一辅助立杆24,每排第一辅助立杆24 中至少包括三根第一辅助立杆24,右排第一辅助立杆24设在第一滑动轨道26的右侧,右排第一辅助立杆24中两个提升架14之间的第一辅助立杆24上设有与第一滑动轨道B连接的第一辅助支杆25,两层加热房上设有延伸支杆与第一滑动轨道A连接,提升架14下方的底座1上设有基础架27,基础架27上设有两个第二滑动轨道2,两个第二滑动轨道2中设置在左侧的为第二滑动轨道A和设置在右侧的第二滑动轨道B,第一滑动轨道C、第一滑动轨道A以及第二滑动轨道A设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第一滑动轨道D、第一滑动轨道B以及第二滑动轨道B设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基础架27上设有公用接驳轨道车4,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设有安放架,安放架上设有罐体3,所述基础架27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绳18,第一连接绳18 与绕线辊17一一对应,基础架27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二连接绳22,所述提升架14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夹板,一组夹板包括两块夹板,两块夹板中的内侧的夹板为第一夹板40,两块夹板中的外侧的夹板为第二夹板39,第一夹板40的顶部和第二夹板39 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一辅助滚轮20,第一夹板40上的第一辅助滚轮20 与第一连接绳18一一对应,第二夹板39上的第一辅助滚轮20与第二连接绳22对应,每个配重块19的顶部设有两个第二辅助滚轮23,第二辅助滚轮23与第二连接绳22一一对应,第一辅助滚轮20的表面和第二辅助滚轮23的表面均设有一条引线槽,第一连接绳18的一端与基础架2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18的另一端沿着对应的第一夹板40上的第一辅助滚轮20顶部的引线槽引出与对应的绕线辊17连接,第二连接绳22的一端与基础架27连接,同在左侧的两条第二连接绳22的另一端从第二夹板39上的第一辅助滚轮20顶部的引线槽和配重块19上的第二辅助滚轮23底部的引线槽引出与左侧的顶部侧板21连接,同在右侧的两条第二连接绳22的另一端从第二夹板39 上的第一辅助滚轮20顶部的引线槽和配重块19上的第二辅助滚轮 23底部的引线槽引出与右侧的顶部侧板21连接。初始时第二滑动轨道2与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的两条第二滑动轨道2分别与两个提升架 14之间的底座1上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26对接形成底层轨道,第一电动机16通过旋转输出轴带动输出轴上连接的绕线辊17旋转,绕线辊17会进行收卷第一连接绳18的操作,基础架27以及基础架27 上的公用接驳轨道车4和罐体3会随之上升,直至两条第二滑动轨道 2与两个提升架14之间悬空架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26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电动机16停止运行,此时不仅将罐体3提升至第二层,两条第二滑动轨道2与两个提升架14之间悬空架设的两条第一滑动轨道26也对接形成悬空轨道。在基础架27上升的同时配重块19会随之下降。反之,第一电动机16反向旋转时也能够控制基础架27以及基础架27上的公用接驳轨道车4和罐体3下降。

公用接驳轨道车4的底部设有四个滚轮12和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滚轮12连接,达到控制滚轮12旋转的目的,另外三个滚轮12均是可以旋转的,四个滚轮12的表面设有轨道槽,第二滑动轨道2嵌在轨道槽内,从而使得公用接驳轨道车4沿着第二滑动轨道2的延伸方向移动。在形成底层轨道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滚轮12旋转使得公用接驳轨道车4可以沿着底层轨道前后运行;在形成悬空轨道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滚轮12旋转使得公用接驳轨道车4可以沿着悬空轨道前后运行,这样能够实现移动座在不同平面时均可进行前后运行。有效的提高了该双层加热房的实用性,保证了该双层加热房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各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有导杆13,凹槽内的安放架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辅助块,辅助块套在导杆13上,辅助块可以在导杆13上左右滑动,所述凹槽前后两侧的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各设有一个与气泵连接的气缸,每个气缸上设有一个伸缩杆,伸缩杆与辅助块固定连接,通过气泵和气缸的运作带动凹槽内的安放架沿着导杆13的延伸方向运行,气泵与气缸等均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详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安放架包括主架体6和辅助套组件,辅助套组件包括固定套7,所述加热工位和等待工位上的安放架中的主架体6内均设有辅助动力传输装置,所述运输工位上的安放架中的主架体6内设有主动力传输装置,主动力传输装置的位置与辅助动力传输装置的位置相对应,主动力传输装置中包括主动力传输组件、电动机112以及动力对接主件,电动机112通过主动力传输组件与动力对接主件连接,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包括动力对接辅件和辅助动力传输组件,动力对接辅件与辅助动力传输组件连接,动力对接主件和动力对接辅件中均包含第一锥齿轮106、第二锥齿轮107以及辅助连接杆108,第二锥齿轮107与第一锥齿轮106啮合,辅助连接杆108与第二锥齿轮107连接,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106设置在第二锥齿轮107的斜后方,第二锥齿轮107通过辅助连接杆108连接连接套110,连接套110内设有连接槽,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106与主动力传输组件连接;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106设置在第二锥齿轮107的斜前方,第二锥齿轮107通过辅助连接杆108连接连接杆109,连接杆109 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与连接槽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相对应,连接杆 109可以嵌在连接槽内,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第一锥齿轮106与辅助动力传输组件连接;主动力传输组件中包括一个第一辅助传动装置、至少一个第二辅助传动装置、一个第三辅助传动装置以及两条链条圈 101,第二辅助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一辅助传动装置与第三辅助传动装置之间,第一辅助传动装置、第二辅助传动装置、第三辅助传动装置在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辅助传动装置由第一连接轴111和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轴111的前后两端的两个第一齿轮盘组成,第一连接轴111与电动机112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辅助传动装置由第二连接轴104和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轴104的前后两端的两个齿轮盘102 组成,第三辅助传动装置由第三连接轴105和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轴 105的前后两端的两个第二齿轮盘组成,第一辅助传动装置中的两个第一齿轮盘之间的距离、第二传动装置中的两个齿轮盘10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传动装置中的两个第二齿轮盘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连接轴111前端的第一齿轮盘、第二连接轴104前端的齿轮盘102以及第三连接轴105前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其中一条链条圈101内,第一连接轴111后端的第一齿轮盘、第二连接轴104后端的齿轮盘102 以及第三连接轴105后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另一条链条圈101 内,第一齿轮盘、齿轮盘102以及第二齿轮盘均与链条圈101啮合,主动力传输组件中的第三连接轴105与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一锥齿轮106连接;辅助动力传输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辅助传动装置、一个第三辅助传动装置以及两条链条圈101,第二连接轴104前端的齿轮盘102和第三连接轴105前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其中一条链条圈101内,第二连接轴104后端的齿轮盘102和第三连接轴 105后端的第二齿轮盘均设置在另一条链条圈101内,辅助动力传输组件中的第三连接轴105与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一锥齿轮106连接,第一锥齿轮106的中心线和第三连接轴10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连接套110穿出连接套110所在的主架体6,连接杆109 穿出连接杆109所在的主架体6,而第二连接轴104的中间段设置在主架体6的外面,设置在主架体6外面的第二连接轴104上设有固定套7,固定套7上设有八个同心圆8,八个同心圆8中包括两个圆A、两个圆B、两个圆C以及两个圆D,圆A的直径小于圆B的直径,圆 B的直径小于圆C的直径,圆C的直径小于圆D的直径,两个圆A之间、两个圆B之间、两个圆C之间以及两个圆D之间均关于固定套7 的中心处对称,两个圆A设置在固定套7上靠近固定套7中心处的位置上,两个圆B分别设置在两个圆A的外侧,两个圆C分别设置在两个圆B的外侧,两个圆D分别设置在两个圆C的外侧,圆A、圆B、圆C以及圆D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个圆弧上,圆弧所在圆的直径大于等于罐体3的直径,同心圆8的边缘设置有保护套11,保护套11的上表面呈圆弧状,这样不仅能够便于罐体3的传送,也能够有效的保护罐体3,避免同心圆8的边缘由于比较尖锐而对罐体3造成的损伤。

当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安放架上的连接套110的中心线与固定工位上安放架上的连接杆109的中心线在同一套直线上的时候公用接驳轨道车4停止沿滑动轨道2运行,气缸开始运行,气泵通过气缸、伸缩杆以及辅助块控制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凹槽内的安放架在导杆 13向左滑动,使得连接杆109嵌到连接套110上的连接槽中,然后气泵、气缸停止运行,主动力传输装置上的电动机112打开,电动机 112就会带动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一辅助传动装置旋转,然后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一辅助传动装置会通过前后两端的第一齿轮盘带动与第一齿轮盘上连接的两条链条圈101传输,然后通过两条链条圈 101的传输带动主动力传输装置中的链条圈101上所连接第二辅助传动装置和第三辅助传动装置转动,然后第三辅助传动装置中的第三连接轴10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其上的第一齿轮106、与第一锥齿轮106 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07、与第二锥齿轮107连接的辅助连接杆108以及与辅助连接杆108连接的连接套110旋转,然后连接套110会通过连接杆109带动连接杆109上所连接的辅助连接杆108、与辅助连接杆108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07、与第二锥齿轮107连接的第一锥齿轮 106旋转,然后第一锥齿轮106就会带动与其连接的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三连接轴105、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三连接轴105前后两端的第二齿轮盘旋转,然后第二齿轮盘就会通过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的两条链条圈101传送,然后通过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的两条链条圈101的传送带动辅助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第二辅助传动装置连接,达到带动辅助动力传输装置运行的目的,所有的第二辅助传动装置中的第二连接轴104以及第二连接轴104上的辅助套组件均均开始逆时针旋转,这样使得与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安放架上的连接套10连接的加热工位或等待工位的安放架表面和移动工位区的安放架的表面形成一个向左传送的输送装置,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的安防架上的罐体 3会回在该向左传送的输送装置的作用下向左传送,达到将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的安防架上的罐体3传送到与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安放架上的连接套10连接的加热工位或等待工位上的安放架上的目的。按照以上原理电动机112反向旋转时也能够将加热工位或等待工位上的安放架上的罐体3传送到公用接驳轨道车4上安放架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主架体6上至少设有三组护边组,每组护边组包括两个斜撑杆9,同一组护边组中的两个斜撑杆9分别设在主架体6的前后两侧,同一组护边组中的两个斜撑杆9关于主架体 6的对称,同一组护边组中的两个斜撑杆9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二辅助固定座37,同一斜撑杆9上的两个第二辅助固定座37之间设有辊10,辊10可以自由旋转,其中斜撑杆9与斜撑杆9上的辊10 平行。斜撑杆9和辊10能够对罐体3起到限位作用,有效的增强了罐体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