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5777发布日期:2019-04-13 01:5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机械车库也随着这一大趋势被普遍的应用在生活当中,特别是智能停车库取得了很大发展。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汽车升降机,大多采用卷筒式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升降机上方一般都借助曳引钢丝直接连接一个卷筒,其在工作状态下,曳引电机驱动卷筒转动,再借由卷筒的转动完成对曳引钢丝的卷绕/舒展,从而实现升降机的升降。

通常也有一些汽车升降机上设置有平衡块或配重,平衡块或配重悬置在提升绳索上,而此类设备的电动机避免不了在升降机上下移动过程中,因卷筒两侧因钢丝绳或链条长度不同,钢丝绳或链条自重带来的重量偏衡,进而需增大主提升的电动机及相应控制器功率,尤其在底部、或顶部极限位置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在大载重的大巴车停车库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机械停车设备因升降机在升降井道上下移动过程中,导致电动机及相应控制器功率增大,尤其在底部、或顶部极限位置处更为明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升降配重、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或第二转向轮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

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升降机下部两侧对称固连第一补偿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所述升降配重的下部固连第三补偿绳索;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的升降高度;升降井道底部对应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的位置分别设置补偿绳收纳器。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绳收纳器为弹性卷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外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升降配重、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或第二转向轮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

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的升降高度;所述第一补偿绳索一端和第二补偿绳索一端对称固连在升降机下部的两侧,另一端均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上;所述第三补偿绳索一端固连在升降配重的下部,另一端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升降井道墙体)的某一点上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上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升降井道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升降配重、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或第二转向轮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

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及第二补偿链涨紧轮;所述第一补偿绳索一端和第二补偿绳索一端对称固连在升降机下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补偿链涨紧轮、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分别设置在升降机下方的两侧,且均铰接于墙体上;所述第一补偿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下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补偿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下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

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且均铰接于墙体上,涨紧轮铰接可以自动调整涨紧轮与墙体的角度,铰接点只起连接作用,整个涨紧的力度(涨紧块的自重)不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地涨紧效果,在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下方均连接涨紧配重块。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分别通过连接杆与墙体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一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第二提升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升降机和升降配重的下部均设置有补偿绳索,使得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时,升降机上部的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及升降机下部的补偿绳索重量之和始终等于升降配重一侧的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及补偿绳索之和,解决了因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长度不同(即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自重带来的重量偏衡),导致驱动机(电动机)功率增大,控制驱动机的变频器功率也相应增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第一补偿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的一端均与升降机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在升降井道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补偿绳收纳器;第三补偿绳索一端与升降配重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在升降井道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补偿绳收纳器,且补偿绳收纳器采用弹性卷筒,自动收放补偿绳索,补偿绳收纳器防止了补偿绳索在收回时发生乱绳,避免二次不能有序释放。

3、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设置有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且均铰接于墙体上,涨紧轮铰接可以自动调整涨紧轮与墙体的角度,铰接点只起连接作用,整个涨紧的力度(涨紧块的自重)不发生变化。

4、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为了达到更好地涨紧效果,在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下方均连接涨紧配重块。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提升绳索与第一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第二提升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可使因提升绳索所产生的任何不确定的不平衡得以避免或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升降机在井道底部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升降机在井道顶部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升降机在井道底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升降机在井道顶部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升降机在井道底部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升降机在井道顶部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第二转向轮,2-第一转向轮,3-升降配重,4-第一提升绳索,5-升降机,6-第三补偿绳索,7-第一补偿链涨紧轮,8-涨紧配重块,9-连接杆,10-第二提升绳索,11-第一补偿绳索,12-第二补偿绳索,13-第二补偿链涨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5、升降配重3、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驱动机,以及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第二转向轮1与驱动机相连,驱动机驱动第二转向轮1转动,第二转向轮1带动第一转向轮2转动,最终使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第一提升绳索4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后与升降配重3固连;第二提升绳索10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1后与升降配重3固连;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选用相同规格的提升链条或钢丝绳。

升降机5和升降配重3下部分别布置独立的补偿绳索,补偿绳索一端与升降机5或升降配重3固连,另一端均为自由端。补偿绳包括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长度大于升降机5的升降高度,升降机5下部两侧对称固连第一补偿绳索11和第二补偿绳索12;升降配重3的下部固连第三补偿绳索6,第一补偿绳索11和第二补偿绳索12均可选用与提升绳索同规格(每单位长度的重量相同)的链条或钢丝绳,第三补偿绳索6可选用两根与提升绳索同规格的链条或钢丝绳,或者每单位长度的重量为提升绳索两倍的链条或钢丝绳。

升降井道底坑对应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位置分别设置补偿绳收纳器,补偿绳收纳器采用弹性卷筒,自动收放补偿绳索,补偿绳收纳器防止了补偿绳索在收回时发生乱绳,避免二次不能有序释放。在升降机5升降过程中始终保证升降机上部的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及升降机下部的补偿绳索重量之和始终等于升降配重一侧的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及补偿绳索之和。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5、升降配重3、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驱动机,以及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第二转向轮1与驱动机相连,驱动机驱动第二转向轮1转动,第二转向轮1带动第一转向轮2转动,最终带动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第一提升绳索4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后与升降配重3固连;第二提升绳索10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1后与升降配重3固连;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均可选用提升链条或钢丝绳。

升降机5和升降配重3下部分别布置独立的补偿绳索,补偿绳索一端与升降机5或升降配重3固连,补偿绳索的另一端均为自由端。补偿绳索包括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5的升降高度,第一补偿绳索11和第二补偿绳索12均可选用与提升绳索同规格(每单位长度的重量相同)的链条或钢丝绳,升降配重3的下部固连第三补偿绳索6可选用两根与提升绳索同规格的链条或钢丝绳,或者每单位长度的重量为提升绳索两倍的链条或钢丝绳。

第一补偿绳索11一端和第二补偿绳索12一端对称固连在升降机5下部的两侧,另一端均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升降井道墙体)上;第三补偿绳索6一端固连在升降配重3的下部,另一端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上,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上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悬挂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优选为位于升降机5升降高度的中部,在升降机5升降过程中始终保证升降机上部的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及升降机下部的补偿绳索重量之和始终等于升降配重一侧的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及补偿绳索之和,达到减小电动机功率及其控制器功率的目的,此种设置补偿绳索的方式适用于底坑安装条件受到限制。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5、升降配重3、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驱动机,以及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第二转向轮1为提升主动轮并与驱动机相连,驱动机驱动第二转向轮1转动,第二转向轮1带动第一转向轮2转动,带动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第一提升绳索4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后与升降配重3固连;第二提升绳索10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1后与升降配重3固连;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均可选用提升链条或钢丝绳。

升降机5下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补偿链涨紧轮7、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且均铰接于墙体上;升降机5的下部两侧对称固连第一补偿绳索11和第二补偿绳12,第一补偿绳索11的一端与升降机5下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一补偿链涨紧轮7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第二补偿绳索12的一端与升降机5下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第一补偿绳索11和第二补偿绳索12均可选用与提升绳索同规格(每单位长度的重量相同)的链条或钢丝绳。

第一转向轮2、第二转向轮1、第一补偿链涨紧轮7及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的位置以可实现第一提升绳索4和第一补偿绳索11形成矩形闭合回路为优。

第一补偿链涨紧轮7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均通过连接杆9铰接于墙体,第一补偿链涨紧轮7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可以自动调整涨紧轮与墙体的角度,铰接点只起连接作用,整个涨紧的力度(涨紧块的自重)不发生变化,第一补偿链涨紧轮7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的自重可达到涨紧的作用,为了提高涨紧效果,第一补偿链涨紧轮7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13下方均连接涨紧配重块8,可对补偿绳索进行实时涨紧。

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升降过程中,以第二转向轮1为界限,始终保证升降机上部的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及升降机下部的补偿绳索重量之和始终等于升降配重一侧的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及补偿绳索之和。完全避免了没有补偿绳索时因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最顶层和最低层时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在第二转向轮1两侧重量不同,对驱动机带来的负载,降低了驱动机的功率。特别在大负载的大巴车库中因链条或钢丝绳规格较大,钢丝绳或链条自重对主提升电机功率的影响。此种设置悬挂补偿绳索的方式适用于底坑及升降井道的安装条件受到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