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088发布日期:2019-05-03 19:2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繁华的商业地段土地面积紧张,为解决停车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建立高层停车设备,这样才能满足车位数量的需求。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具有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空间利用率高、停车密度高等优点。

但是,目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所使用的车辆升降承载台在下落到地面时,基本都是硬性着地,这样经过频繁的使用,最终会损伤到承载台和地面,造成短时间大额的维修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置,包括支承板、带升降机构的载车板、上缓冲机构和下缓冲机构,所述支承板通过其底端设置的下缓冲机构架设安装在固定基座上开设的缓冲腔内,所述载车板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上缓冲机构,相邻两个上缓冲机构之间还设有固定安装在载车板底端表面的缓冲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缓冲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套筒,第二支撑套筒固定安装在载车板的底端表面,第二支撑套筒内上下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滑块,第二支撑套筒内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套筒的底板上滑动贯穿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滑块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承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套筒的侧板顶部还开设有第二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套筒,第一支撑套筒固定安装在缓冲腔的底部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内上下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滑块,第一支撑套筒的内腔顶板与第一支撑滑块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弹簧B相连接,第一支撑套筒的内腔底板与第一支撑滑块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弹簧A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套筒的顶板上滑动贯穿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与支承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滑块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部外圈还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C,第一缓冲弹簧C位于支承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套筒的顶板上表面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套筒的侧板底部开设有第一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上缓冲机构上设置的第二缓冲弹簧以及下缓冲机构上设置的第一缓冲弹簧B、第一缓冲弹簧A和第一缓冲弹簧C,并配合缓冲垫的设置,有效地减轻了载车板在下落时的撞击程度,延长了使用时间,缓冲效果和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降低维修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中下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中上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承板,2-载车板,3-升降机构,4-上缓冲机构,5-下缓冲机构,6-缓冲垫,7-固定基座,8-缓冲腔,41-第二支撑套筒,42-支承块,43-第二支撑柱,44-第二支撑滑块,45-第二缓冲弹簧,46-第二通气孔,51-第一支撑套筒,52-第一支撑柱,53-第一缓冲弹簧B,54-第一支撑滑块,55-第一缓冲弹簧A,56-第一缓冲弹簧C,57-第一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立体车库升降架载车板的缓冲装置,包括支承板1、带升降机构3的载车板2、上缓冲机构4和下缓冲机构5,所述支承板1通过其底端设置的下缓冲机构5架设安装在固定基座7上开设的缓冲腔8内,所述载车板2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上缓冲机构4,相邻两个上缓冲机构4之间还设有固定安装在载车板2底端表面的缓冲垫6。

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机构4包括第二支撑套筒41,第二支撑套筒41固定安装在载车板2的底端表面,第二支撑套筒41内上下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滑块44,第二支撑套筒41内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45,第二缓冲弹簧45置于第二支撑滑块44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套筒41的侧板顶部还开设有第二通气孔46,第二通气孔46用于平衡第二支撑套筒41内腔的气压,所述第二支撑套筒41的底板上滑动贯穿设置有第二支撑柱43,所述第二支撑柱43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滑块44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4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承块42,支承块42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缓冲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套筒51,第一支撑套筒51固定安装在缓冲腔8的底部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套筒51内上下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滑块54,第一支撑套筒51的内腔顶板与第一支撑滑块54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弹簧B53相连接,第一支撑套筒51的内腔底板与第一支撑滑块54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弹簧A55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套筒51的侧板底部开设有第一通气孔57,第一通气孔57用于平衡第一支撑套筒51内腔的气压;所述第一支撑套筒51的顶板上滑动贯穿设置有第一支撑柱52,第一支撑柱52的顶端与支承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52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滑块54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2的上部外圈还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C56,第一缓冲弹簧C56位于支承板1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套筒51的顶板上表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上缓冲机构4上设置的第二缓冲弹簧45以及下缓冲机构5上设置的第一缓冲弹簧B53、第一缓冲弹簧A55和第一缓冲弹簧C56,并配合缓冲垫6的设置,有效地减轻了载车板2在下落时的撞击程度,延长了使用时间,缓冲效果和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