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影直播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8040发布日期:2019-08-20 23:3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影直播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播间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影直播间。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目前很多网络应用都在进行直播节目。直播平台需要建立相应的直播室,直播人员在直播室内播报各类信息或者进行相应的表演。

目前的直播间,比较常见的是通过木板围合成一个空间,相邻的两块木板之间往往采用直角拼装的方式,并且整个安装过程,往往需要两个甚至更多个人的协同操作,安装比较费时费力。另外,直播间内具有较多的边角斜面,导致后期的剪辑比较困难,灯光布置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影直播间,通过将各处的连接夹角设有弧形过渡,将平面和弧形面相互结合,提高拍摄便利性,便于后期的制作剪辑,便于安装,节省人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影直播间,包括直播间本体,所述直播间本体包括直立侧面、弧形连接面、底部连接块和底板,底板与底部连接块的底面水平安装连接,直立侧面的下端面安装在底部连接块的上端面,弧形连接面的侧边与直立侧面的侧边安装连接,弧形连接面的下端面安装在底部连接块的上端面,底部连接块由上往下弧形过渡至底板表面,直立侧面、弧形连接面、底部连接块和底板围合构成半封闭结构。

所述底部连接块包括背面竖直面、底部水平面和前端弧形面,前端弧形面由背面竖直面的上端延伸至底部水平面。

所述直立侧面、弧形连接面、底部连接块和底板之间通过凸起和凹槽的卡扣结构卡合连接后再利用螺丝锁紧。

所述直立侧面设有两个,弧形连接面设有一个,两个直立侧面分别安装在弧形连接面的两侧面,两个直立侧面之间由弧形连接面弧形过渡。

所述直立侧面设有三个,弧形连接面设有两个,相邻的两个直立侧面之间通过一个弧形连接面连接过渡。

所述底板、直立侧面、弧形连接面、底部连接块上均涂覆有漆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板与板之间的卡合安装,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提高装配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将平面与弧形面进行结合设计,使得各个区域都是平面,使光线能够均匀照射,提高拍摄效果,便于在视频拍摄后,后期视频剪辑时,方便一键抠像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连接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无影直播间,包括直播间本体,所述直播间本体包括直立侧面1、弧形连接面2、底部连接块3和底板4,底板与底部连接块的底面水平安装连接,直立侧面的下端面安装在底部连接块的上端面,弧形连接面的侧边与直立侧面的侧边安装连接,弧形连接面的下端面安装在底部连接块的上端面,底部连接块由上往下弧形过渡至底板表面,直立侧面、弧形连接面、底部连接块和底板围合构成半封闭结构。

所述底部连接块包括背面竖直面31、底部水平面33和前端弧形面32,前端弧形面32由背面竖直面31的上端延伸至底部水平面33。对于前端弧形面的弧形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整体大小而灵活设定。

通过弧形连接面和底部连接块的弧形设置,使得各个区域的夹角处都为弧形过渡,设为非90度的夹角过渡,有效避免90度的夹角弯度使光线不能均匀照射,使得本方案中的各个区域都能够被光线均匀照射。

所述直立侧面、弧形连接面、底部连接块和底板之间通过凸起和凹槽的卡扣结构卡合连接后再利用螺丝锁紧。安装方便,节省人工,提高装配效率。

所述直立侧面设有两个,弧形连接面设有一个,两个直立侧面分别安装在弧形连接面的两侧面,两个直立侧面之间由弧形连接面弧形过渡。

或者所述直立侧面设有三个,弧形连接面设有两个,相邻的两个直立侧面之间通过一个弧形连接面连接过渡。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设置不同数量的直立侧面。

所述底板、直立侧面、弧形连接面、底部连接块上均涂覆有漆面,可以统一为相同的漆面,也可以多种不同的漆面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两个面之间的夹角设为弧形过渡,弧形面和平面相互结合,避免90度的弯度使光线不能均匀照射,在影视拍摄的角度,无论在任何角度都是平面,便于在视频拍摄后,后期视频剪辑时,方便一键抠像处理。整体安装方便,板与板之间卡合安装,通过螺丝锁紧。整体通过各个面构成,可以方便的组合不同的面积大小,更加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