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盖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389发布日期:2019-05-24 21:0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盖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设计中的各种复杂的隔震缝构造。



背景技术:

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构造,作为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设计中隔震区与非隔震区间的最为关键的连接节点,不仅要满足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平时的正常使用功能;满足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常规的温度变形及土建沉降;尤其需要在设计烈度范围内的较大型地震发生时,仍能有效保障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正常使用以及震后快速维修。

目前,隔震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设计,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基于传统抗震理论的常规隔震缝构造,仅能满足日常的温度变形及土建沉降,无法应对更大烈度的地震危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隔震技术的迫切要求,现有做法杂乱无章、缺陷明显,从而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和众多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盖板构造。其充分保障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安全,适应各种复杂工况条件,既满足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平时的正常使用功能,又能在设计烈度范围内的较大型地震发生时仍有效保障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正常使用以及震后快速维修;同时具备通用性、标准化、模块化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的隔震缝构造设计思路,采用新型构造理念,使之具备更适用、更有效、更便捷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各类建筑物,而且也适用于建筑物周边场地范围内在隔震缝路径上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盖板构造,包括隔震缝,及位于隔震缝两侧的土建构件,土建构件靠近隔震缝两侧分别局部下凹,形成凹槽跨在隔震缝上,凹槽内搁置连接板,连接板的宽度满足覆盖隔震缝的最大变形宽度,第一滑移构件固定在连接板的一侧,第一滑移构件的截面由垂直线、水平线和外凸曲线形成,凹槽的一侧壁处设有滑坡,滑坡的内凹曲面与第一滑移构件的外凸曲面契合,使第一滑移构件能沿着滑坡滑动;连接板的另一侧与凹槽的另一侧壁铰接,在连接板与凹槽的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二滑移构件。

发生地震时,隔震缝两侧的土建构造会发生水平向为主的相对位移。当隔震缝的宽度变大时,由于连接板跨在所述隔震缝上,且连接板的宽度满足覆盖隔震缝的最大变形宽度,所以可以保证发生地震时隔震缝不外露。隔震缝的最大变形宽度可根据现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号为GB50011)计算得出。当隔震缝的宽度变小时,由于连接板的一端为铰接,另一端为滑动连接,且连接板搁置在凹槽内,即连接板的底部与凹槽未连接,所以连接板可沿着内凹曲面的滑坡滑出。本实用新型技术的隔震缝的盖板构造能适应隔震缝两侧的土建构件的相对水平及垂直位移。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考虑到减轻连接板的自重及连接板与周边土建构件的外观一致性,连接板由下部的钢箱混凝土板和上部的面层组成。面层可为沥青、混凝土、砂石等各种室内外面层材料构成。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二滑移构件为若干钢球,钢球放置在浸有润滑油的容器内,容器的高度不大于钢球的直径,容器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上,但所述同一容器不能同时固定在隔震缝的两侧。容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由于考虑到发生地震时,隔震缝两侧的土建构造会发生水平向为主的相对位移,为了不破坏容器,所以需要满足同一个容器不能同时固定在隔震缝的两侧。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二滑移构件为表面光滑的垫板,垫板固定在凹槽的槽底上。垫板可为平面四氟板或者不锈钢板或其它表面摩擦系数小的板材。垫板可以为一片或多片。同上述容器的原理,当垫板固定在凹槽的槽底时,同一个垫板不能同时固定在隔震缝的两侧。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二滑移构件为表面光滑的垫板,垫板直接固定在连接板的底面上。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考虑到温度应力及可能的日常变形,滑坡的内凹曲面与第一滑移构件的外凸曲面之间留有空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连接板不滑出内凹曲面的滑坡,依靠空隙的冗余度,可满足隔震缝两侧土建构造的日常位移。上述日常变形包括车辆驶过隔震缝的振动位移或周边场地施工时产生的振动位移等。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滑移构件的顶标高与相邻的土建构件的顶标高相同,搭接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移构件的上表面,另一端延伸并搭在相邻的土建构件上。搭接板可用于遮盖滑坡的内凹曲面与第一滑移构件的外凸曲面之间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技术中的土建构造包括不限于墙、梁、板和柱。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盖板的长度不限,可根据各工程、场地等实际情况确定。实际应用中,可采用模块化设计,即现场拼接相同尺寸的盖板,本专利的盖板可模块化,在工厂预制,降低现场施工的误差及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用性强、适用性好: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实现建筑及其周边场地的隔震缝的安全使用。

2.安装工艺性好:可以预制,也可以根据施工要求现场加工,可在无电的环境下正常施工,安装调节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完成面平整。

3.抗震性好:在地震变形位移较大时不会被破坏,保障安全。同时满足日常使用时产生的变形。

4.制作和维护成本低:采用适宜性技术,不使用高精构件及工艺,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维护强度和难度,有利于成品保护和现场施工及安全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隔震缝盖板构造的顶视平面节点详图。

图2是隔震缝盖板构造的正视立面节点详图。

图3是隔震缝盖板构造的三维模拟节点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盖板构造位于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路径上。本实用新型技术使得连接板具有X、Y、Z三维方向的线位移和角位移能力,所以能够适应隔震缝两侧的土建构件的相对水平及垂直位移。

结合附图1-3,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土建构件1和第二土建构件2位于隔震缝两侧分别局部下凹,形成凹槽跨在隔震缝上,凹槽内设置连接板,连接板由面层3、钢箱混凝土板4上下叠合形成,面层3固定在钢箱混凝土板4上作为整体承受荷载。连接板的宽度满足覆盖隔震缝的最大变形宽度,第一滑移构件5固定在连接板的一侧,第一滑移构件的截面由垂直线、水平线和外凸曲线形成,凹槽的一侧壁处设有滑坡9,滑坡9的内凹曲面与第一滑移构件5的外凸曲面契合,使所述第一滑移构件能沿着滑坡9滑动;连接板的另一侧与凹槽的另一侧壁通过铰接构件7铰接,在连接板与凹槽的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二滑移构件,图中第二滑移构件为垫板6,垫板6固定在凹槽的槽底上,但同一垫板不能同时固定在隔震缝的两侧。当然也可采取其它现有技术实现连接板与凹槽底部接触面的滑动,如采用若干钢球,钢球放置在浸有润滑油的容器内,容器的高度不大于钢球的直径,容器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上,但所述同一容器不能同时固定在隔震缝的两侧。

如图2所示,滑坡9的内凹曲面与第一滑移构件5的外凸曲面之间留有空隙10。 第一滑移构件5的顶标高与第二土建构件2的顶标高相同,搭接板8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移构件5的上表面,另一端延伸并搭在第二土建构件2上。

连接板可以实现X和Y方向的水平位移。并且,当发生地震时,连接板会发生如图3所示以铰接构件7为轴沿θ角方向的翻转,顺势沿内凹曲面的滑坡9滑出。

图2中所示的第一土建构件1与连接板上部的缝隙处设有Z字形角钢11和橡胶条12填缝仅为一种示意,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也可以采取其它现有技术填缝,只需要满足连接板在翻转范围内不受阻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