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5247发布日期:2019-10-08 21:40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



背景技术:

在传统建筑领域,填充墙大多为砌块结构,先用水泥砂浆砌筑砌块,再用水泥砂浆抹面,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遗弃废料多,全流程均为湿作业,不可能做到文明施工。现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对填充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非砌筑”,发展干法施工的装配式填充墙,实现自保温、免装饰、管线安装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当前,也有采用现浇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作为隔墙,现浇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是指《现浇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应用技术规程》(CECS406:2015)规定的是以轻钢龙骨为支撑,以固定在轻钢龙骨上的纤维增强水泥板为面板,中间现浇泡沫的新型复合墙体,该种墙体体系具有轻质、平整度好、保温隔音、抗震性能等优点,但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施工也相对复杂。且时间久面板易与龙骨脱离,因此整体性较差。

轻质墙板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多重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火、快速施工、降低墙体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优点,已在建筑隔墙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PVC墙板是以PVC 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钙粉、竹木纤维粉、发泡剂、稳定剂、加工助剂等,经热塑成型、连续挤出、切割等生产工艺所制成的一种硬质墙板,具有硬度大、强度高、耐酸碱、耐老化、耐火阻燃、不吸水、不变形、表面光洁平整,可贴膜装饰、绝缘性能可靠,甲醛含量低、加工性能好等特点,是用作复合墙体面板的一种理想材料。

目前,市面上有采用硬质PVC隔墙板拼装成隔墙,采用岩棉、隔音棉、或发泡胶等做作为隔墙板的填充物,此种墙体存在整体性能、隔音性能、防火性能及握钉力性能差等缺点;采用蒸压加气条板作为隔墙板,尽管该种墙体条板具有轻质、保温、免抹灰、安装快捷、造价低等优点,但存在接缝容易开裂、管线安装不方便等缺点。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201020678118.7,发明专利名称PVC复合墙体,该技术墙体是采用干式组合安装和湿式水泥砂浆涂抹的工艺成墙,由PVC模板,外挂铁丝网,水泥砂浆层和槽铁组成。该墙体需要外挂抹浆,不满足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存在保温、隔音性能差等缺点。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201410135622.5,发明专利名称一种围护结构式PVC建筑墙体,该技术采用主体模块和连接模块,通过卡扣式无限连续拼装方式进行连接,其单面墙体采用框架式的建筑模板,相比之前的单PVC板强度大大增强,在再配合钢筋口设计,浇注后使主体模块、连接模块和钢筋连成一体。但该技术其墙体的厚度由主体模块和连接模块的大小控制厚度,不利于墙体厚度的调整,也不利于水电管线的安装。同样,该墙体也存在不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保温、隔音性能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满足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要求,且保温和隔音性能好的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包括两个PVC面板和多根PVC连接杆;所述PVC面板和PVC连接杆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两个PVC面板沿隔墙厚度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所述PVC面板包括沿隔墙的长度方向x布置的多个PVC面板单元,多个PVC面板单元的侧端部依次连接;

所述PVC面板单元的内侧面上沿隔墙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件,所述第一卡槽件具有第一卡槽;所述PVC连接杆包括沿隔墙厚度方向布置的杆体及设于杆体两端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配合,所述PVC连接杆的两个第一卡扣分别卡入两个面板相应的第一卡槽中;

所述两个PVC面板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腔,所述混凝土浇筑空腔中浇筑有泡沫混凝土从而使泡沫混凝土、两个PVC面板以及多根PVC连接杆形成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

由于PVC面板自带卡槽,可快速安装PVC连接杆,其中PVC连接杆连接杆对两侧的PVC面板既起支撑的作用,又起对拉的作用,每平方米隔墙需安装约40~50根,密集布置的PVC连接杆与PVC面板相互支撑、共同受力,结构成一个牢固的隔墙骨架;隔墙骨架内浇注轻质泡沫混凝土浆料;待浆料凝固后, 即形成完整的复合隔墙,因而该墙体整体性、保温隔音性能,以及经济性及施工便利性较现有的装配式墙体更佳。

另外,复合隔墙的厚度由PVC连接杆和面板的长度,要改变复合隔墙的厚度只需改变PVC连接杆的长度。PVC面板可通用,非常灵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卡槽件为向混凝土浇筑空腔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的端部朝向PVC面板折弯从而将侧板分成竖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竖向段、横向段和相应的PVC面板单元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卡槽。

所述第一卡槽件沿隔墙高度方向布置。

该第一卡槽件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在第一卡槽内和第一卡扣表面涂胶后,将PVC连接杆的第一卡扣卡入第一卡槽内即可,安装便捷且牢固。

所述PVC面板单元沿隔墙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槽件,所述第二卡槽件具有第二卡槽;所述PVC面板单元沿隔墙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单个PVC面板单元的第二卡扣卡入相邻PVC面板单元的第二卡槽中。

所述PVC面板单元一端端部的第一卡槽件形成所述第二卡槽件,所述第二卡扣设于PVC面板单元的另一端端部的侧板竖向段的侧面上;所述PVC面板单元两个端部的第一卡槽中均不设PVC连接杆。

藉由PVC面板单元端部的第一卡槽件成型连接相邻PVC面板单元的连接件,无需额外设计复杂的连接结构,相应地,无需设计复杂模具,制备工艺大大简化且成本大大降低。

所述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沿高度方向的一端和/或两端设有用于封口的PVC龙骨板,和/或所述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和/或两端设有用于封口的PVC龙骨板。

拼装时, 先在楼板和主体梁上安装PVC龙骨板, 然后把两块PVC面板单元内侧面对面竖立, 将PVC连接杆插入对位的卡槽中(每间隔150mm~200mm插入一根, 即可很快拼装成一组硬质PVC骨架。

所述PVC龙骨板沿隔墙厚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三卡扣,沿隔墙长度方向两端布置的PVC龙骨板的第三卡扣卡入相应的PVC面板端部的第一卡槽中;

所述竖向段沿隔墙高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三卡扣配合的第三卡槽,沿隔墙高度方向两端布置的PVC龙骨板的第三卡扣卡入相应的第三卡槽中。

藉由PVC面板端部的第一卡槽件成型连接PVC连接杆的连接件,从而避免了设计复杂模具导致工艺成本增加的问题。

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卡槽件之间沿隔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根PVC连接杆。

沿隔墙长度方向相邻的两排PVC连接杆,以及两个PVC面板之间围成容纳空间,每隔1~2个容纳空间内设置拉结筋。以增强隔墙的抗剪抗冲击性能; 竖向拉结筋采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螺纹钢, 其两端与打入主体梁内的膨胀螺栓焊接。

所述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通过龙骨板与建筑物主体固连;位于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上端的龙骨板上开设有用于浇灌泡沫混凝土的浇灌孔。

其中,PVC面板单元、PVC连接杆和PVC连接杆的材质优选硬质PVC,指的是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制成的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加一定的添加剂(如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等)组成,硬度在SHORE D 80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采用PVC材料做成轻质格栅墙板单元,通过PVC连接杆形成组合式骨架,其组合式骨架的刚度及整体性好,在骨架空腔内浇筑泡沫混凝土形成复合墙体,具有质量轻,隔音保温效果佳等效果,预埋水电管线及线盒与墙体同步施工,避免了墙体后期开槽钻孔的二次装修,提高了复合墙体的经济效益及施工便利性;通过连接杆的长度可控制墙体的厚度,增加了复合墙体厚度调节的灵活性。因而满足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填充泡沫混凝土)。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搭建的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的墙体骨架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VC面板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VC面板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VC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VC龙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VC龙骨板与PVC面板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例说明:1、PVC面板;11、PVC面板单元;12、第一卡槽件;121、第一卡槽;122、竖向段;1221、第三卡槽;123、横向段;13、第二卡槽件;14、第二卡扣;2、PVC连接杆;21、杆体;22、第一卡扣;3、龙骨板;31、第三卡扣;4、泡沫混凝土;13、第二卡槽件;14、第二卡扣;5、容纳空间;6、拉结筋;7、建筑物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包括两个PVC面板1、多根PVC连接杆2和多个用于封口的PVC龙骨板3;PVC面板1、PVC连接杆2和PVC龙骨板3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2~4所示,两个PVC面板1沿隔墙厚度方向y间隔且对称设置,PVC面板1包括沿隔墙的长度方向x布置的多个PVC面板单元11,多个PVC面板单元11的侧端部依次连接。

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沿高度方向z的两端,以及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设有PVC龙骨板3。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通过龙骨板3与建筑物主体7固连。

两个PVC面板1的内侧面、PVC龙骨板3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腔,位于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上端的PVC龙骨板3上开设有用于浇灌泡沫混凝土4的浇灌孔,混凝土浇筑空腔中浇筑有泡沫混凝土4从而使泡沫混凝土4、两个PVC面板1以及多根PVC连接杆2形成组合式PVC骨架复合隔墙。

如图5和6所示,PVC面板单元11的内侧面上沿隔墙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件12,第一卡槽件12具有第一卡槽121;如图7所示,PVC连接杆2包括沿隔墙厚度y方向布置的杆体21及设于杆体21两端的第一卡扣22,第一卡扣22与第一卡槽件12的卡槽121配合,PVC连接杆2的两个第一卡扣22分别卡入两个面板1相应的第一卡槽121中;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卡槽件12之间沿隔墙的高度方向z间隔设有多根PVC连接杆2。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件12为向混凝土浇筑空腔延伸的侧板,侧板的端部朝向PVC面板折弯从而将侧板分成竖向段122和横向段123,竖向段122、横向段123和相应的PVC面板单元11之间围成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件12沿隔墙高度方向z布置。

继续参阅图5和6,PVC面板单元11沿隔墙长度方向x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槽件13,第二卡槽件13具有第二卡槽;PVC面板单元11沿隔墙长度方向x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14,单个PVC面板单元11的第二卡扣14卡入相邻PVC面板单元11的第二卡槽中。

本实施例中,PVC面板单元11一端端部的第一卡槽件12形成第二卡槽件13,第二卡扣14设于PVC面板单元11的另一端端部的侧板竖向段122的侧面上;由此,第二卡槽件13中不设PVC连接杆2。

如图8所示,PVC龙骨板3沿隔墙厚度方向y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卡槽121配合的第三卡扣31,沿隔墙长度方向x两端布置的PVC龙骨板3的第三卡扣31卡入相应的PVC面板1端部的第一卡槽121中。

如图9所示,竖向段122沿隔墙高度方向z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三卡扣31配合的第三卡槽1221,沿隔墙高度方向z两端布置的PVC龙骨板3的第三卡扣31卡入相应的第三卡槽1221中。

本实施例中,沿隔墙长度方向x相邻的两排PVC连接杆2,以及两个PVC面板1之间围成容纳空间5,每隔1~2个容纳空间5内设置拉结筋6。

本实施例中,PVC面板单元11的厚度为5mm~10mm,宽度为400mm~1000mm,长度根据墙体的高度进行切割。

墙板单元的内侧设置第一卡槽件12,第一卡槽件12为条型,间距为150mm~250mm。PVC连接杆呈C型。

复合隔墙拼装时,先在楼板和主体梁上安装PVC龙骨板3, 然后把两块PVC面板单元11内侧面对面竖立,右侧PVC面板单元11通过PVC连接杆插入条型卡槽与左侧PVC面板单元11相对应的条型卡槽连接,PVC连接杆的竖向间距为150mm~200mm;由PVC面板单元11、C型连接杆、PVC面板单元11拼装成硬质PVC组合式骨架,其中C型连接杆对左右两侧的墙板起支撑作用和对拉作用,连接杆布置的数量每平方米40~60根。下一组墙板单元拼装时,先把墙板单元的子槽涂连接胶,插入已拼装好的墙板单元的母槽内,再安装中间的连接杆。

PVC面板1门窗洞口的封口,以及PVC面板1与主体立柱、 剪力墙交界处的封口, 均采用PVC龙骨板3;PVC龙骨板3与PVC面板1采用硬质PVC专用胶粘接。

预埋至墙体内的水电管线、线盒,与墙板安装同时进行。

为提高墙体的抗剪性能及抗冲击性能,墙体每隔1~2个容纳空间内设置1根竖向拉结筋,竖向拉结筋采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螺纹钢,其两端与打入主体梁内的膨胀螺栓焊接。

硬质PVC组合式骨架、线管、线盒、拉结筋均安装好后,在PVC组合式骨架形成的空腔内浇注轻质泡沫混凝土,待轻质泡沫混凝土凝固后,即形成完整的复合墙体。

复合墙体的厚度由墙板连接杆的长度决定,要改变复合墙体的厚度只需改变墙板连接杆的长度即可,因此调整墙体的厚度非常灵活。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