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槽连接件、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及光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3451发布日期:2019-05-31 20:3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槽连接件、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及光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槽连接件、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及光伏建筑。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屋面长度较长时,其排水结构中的纵向水槽长度也要相应的加长,若纵向水槽采用一体结构,则纵向水槽构件较大,不便于生产、运输以及安装,因此通常采用多个纵向水槽拼接的方式满足长度要求。

目前,纵向水槽拼接主要通过焊接或者钻孔安装的方式,上述拼接方式对于施工人员的水平有较高要求,防水性能容易受施工人员水平的影响,难以保证,且工作强度大、耗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使水槽防水性能免受施工人员水平的影响,便于水槽拼装,降低工作强度,缩短耗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槽连接件,包括:

外接槽部与内接槽部,所述外接槽部与所述内接槽部之间形成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外接槽部用于从水槽A端部外侧与所述水槽A配合连接,所述内接槽部用于从水槽B端部内侧与所述水槽B配合连接,所述过流通道用于将所述水槽A与所述水槽B导通。

优选地,所述外接槽部与所述内接槽部的相接处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水槽A的端面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相接处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水槽B的端面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密封台阶面。

优选地,所述外接槽部与所述内接槽部相接处的内侧设置有过渡坡面,所述过渡坡面的坡底与所述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相接。

优选地,所述外接槽部用于与所述水槽A接触的壁面上设置有多条卡接凸棱,和/或,所述内接槽部用于与所述水槽B接触的壁面上设置有多条卡接凸棱。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包括:

排水支架,所述排水支架的两侧形成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支撑平台,两个所述支撑平台之间形成有下凹的排水槽,相邻两个所述排水支架中的一个的排水槽为水槽A,另一个的排水槽为水槽B;

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槽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排水支架通过所述水槽连接件对接导通。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压板,所述限位压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水支架配合以使两个所述排水支架对正,所述限位压板与两个所述排水支架配合后顶紧所述水槽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排水支架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压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压板上的限位卡槽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水支架上的限位卡板配合以使两个所述排水支架对正。

优选地,所述限位压板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锁紧于所述排水支架

,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包括锁紧螺栓以及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所述限位卡槽的两侧壁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以使所述限位卡槽夹紧所述限位卡板。

优选地,所述排水支架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连接于光伏建筑屋面

,所述排水支架两侧形成L形卡板,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包括安装螺栓以及C形扣板,所述C形扣板与所述L形卡板扣接,所述安装螺栓穿过所述C形扣板与所述光伏建筑屋面配合将所述排水支架固定于所述光伏建筑屋面。

优选地,所述排水支架包括底板、两个所述支撑平台、两个内侧立板以及两个外侧立板,两个所述内侧立板与所述底板配合围成所述排水槽,两个所述外侧立板分别位于所述排水槽的两侧,所述支撑平台横跨于所述排水槽同一侧的所述内侧立板与所述外侧立板的上方,所述内侧立板与所述外侧立板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水槽连接件的外接槽部配合的安装卡槽。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上压板以及第三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三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上压板与所述排水支架连接以使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上压板配合将光伏组件夹紧。

优选地,还包括下压板,两个所述支撑平台分别向所述排水槽内侧延伸形成卡爪,所述下压板的两侧分别在两个所述卡爪的下方与两个所述卡爪接触配合,所述第三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连接将所述下压板连接于所述排水支架。

一种光伏建筑,包括:

建筑主体;

光伏组件;

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安装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屋面。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包括外接槽部与内接槽部,外接槽部与内接槽部之间形成连通的过流通道,外接槽部用于从水槽A端部外侧与水槽A配合连接,内接槽部用于从水槽B端部内侧与水槽B配合连接,过流通道用于将水槽A与水槽B导通;

在应用时,水槽连接件最好能够应用在具有一定落差的水槽A与水槽B之间,即水槽A位于水槽B的上游,这样水槽A搭接于水槽连接件,水槽连接件搭接于水槽B,从而起到防水的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上述水槽连接件连接水槽A与水槽B,只需将水槽连接件分别与水槽A与水槽B插接配合即可,无需焊接、钻孔或者打胶,对于施工人员水平要求不高,水槽接合处防水性能不易受施工人员水平的影响,且安装操作简单,有助于减轻施工人员工作强度,缩短施工耗时,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水槽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及具有该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的光伏建筑,由于该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水槽连接件,因此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以及光伏建筑兼具上述水槽连接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与水槽组装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与水槽组装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排水支架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限位压板的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排水支架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安装结构的轴测图。

其中:

1为水槽连接件;101为外接槽部;102为内接槽部;103为第二抵接密封台阶面;104为过渡坡面;105为卡接凸棱;106为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

2为水槽A;3为水槽B;

4为排水支架;401为支撑平台;402为底板;403为排水槽;404为内侧立板;405为外侧立板;406为L形卡板;407为限位凸起;

5为光伏组件;

6为限位压板;601为限位卡槽;

7为安装结构;701为上压板;702为第三螺纹紧固件;703为下压板;704为限位凹槽;

8为第一螺纹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水槽连接件,以达到使水槽防水性能免受施工人员水平的影响,便于水槽拼装,降低工作强度,缩短耗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水槽连接件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以及光伏建筑。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与水槽组装结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与水槽组装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的轴测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水槽连接件1,该水槽连接件1与其所要连接的水槽形状大致相同,包括相对尺寸较大的外接槽部101与相对尺寸较小的内接槽部102,外接槽部101与内接槽部102之间形成连通的过流通道,该过流通道从水槽连接件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外接槽部101用于从水槽A2端部外侧与水槽A2配合连接,内接槽部102用于从水槽B3端部内侧与水槽B3配合连接,过流通道用于将水槽A2与水槽B3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时,水槽连接件1最好能够应用在具有一定落差的水槽A2与水槽B3之间,即水槽A2位于水槽B3的上游,这样水槽A2搭接于水槽连接件1,水槽连接件1搭接于水槽B3,从而起到防水的效果。

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水槽连接件1在使用时只需将水槽连接件1分别与水槽A2与水槽B3插接配合即可,无需焊接、钻孔或者打胶,对于施工人员水平要求不高,水槽接合处防水性能不易受施工人员水平的影响,且安装操作简单,有助于减轻施工人员工作强度,缩短施工耗时,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地,为提高水槽连接件1与水槽接缝处的防水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外接槽部101与内接槽部102的相接处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水槽A2的端面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106,相接处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水槽B3的端面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密封台阶面103,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106以及第二抵接密封台阶面103均为光滑的平面,以与水槽端面紧密配合,避免出现缝隙,提高防水效果。

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106以及第二抵接密封台阶面103可以与过流通道开设方向垂直,也可以与过流通道开设方向之间为小于90°的夹角,与之相对应的,水槽A2以及水槽B3的端面也分别采用与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106以及第二抵接密封台阶面103相同的角度设置。

在使用时水槽A2端部插入到水槽连接件1的外接槽部101,水从水槽A2流向水槽连接件1,为避免水槽A2与水槽连接件1之间形成挡水台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106的宽度不超过水槽A2的壁厚,这样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106上沿与水槽A2内壁面齐平或低于水槽A2的内壁面,以使水能够顺利从水槽A2流向水槽连接件1。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为使外接槽部101与内接槽部102的内侧壁能够平滑连接,便于水流通过,外接槽部101与内接槽部102相接处的内侧设置有过渡坡面104,过渡坡面104的坡底与第一抵接密封台阶面106相接。

可以理解的是,水槽连接件1与水槽之间为插接,为保证水槽连接件1与水槽的稳固连接,水槽连接件1与水槽之间通常为过盈配合,若水槽连接件1与水槽整个接触面均过盈配合,则在装配时阻力较大,较为费力,为此,作为优选地,外接槽部101用于与水槽A2接触的壁面上设置有多条卡接凸棱105,和/或,内接槽部102用于与水槽B3接触的壁面上设置有多条卡接凸棱105。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水槽A2上设置有用于与外接槽部101配合的插槽,外接槽部101在与水槽A2配合时两面受力,因此外接槽部101所受阻力最大,最不容易组装到位,为此上述卡接凸棱105仅设置于外接槽部101的外表面上,且卡接凸棱105的长度方向与装配方向相同,这样,既不影响外接槽部101与水槽A2之间以及内接槽部102与水槽B3之间的紧密接触,又能够减少装配阻力。

作为优选地,在卡接凸棱105的前端可设置导向斜面,以便于外接槽部101插入水槽A2的插槽。

基于上述水槽连接件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轴测图,该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支架4以及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水槽连接件1,其中,排水支架4的两侧形成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5的支撑平台401,两个支撑平台401之间形成有下凹的排水槽403,相邻两个排水支架4中的一个的排水槽为水槽A,另一个的排水槽为水槽B,相邻两个排水支架4通过水槽连接件1对接导通,两个排水支架4的排水槽403通过水槽连接件1的过流通道导通。

两个排水支架4之间可仅通过水槽连接件1实现过渡连接,但这对水槽连接件1的强度、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水槽连接件1的制作成本升高,装配难度增加,且如果两个排水支架4之间出现安装偏差,两个排水支架4会对水槽连接件1施加压力,容易导致水槽连接件1或两个排水支架4变形,从而使水槽连接件1与排水支架4之间形成间隙,影响防水效果,为避免上述问题,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还包括限位压板6,限位压板6分别与两个排水支架4配合以使两个排水支架4对正,利用限位压板6分别与两个排水支架4配合以消除两个排水支架4之间的装配误差,避免限位压板6受到两个排水支架4的挤压而变形。

上述限位压板6可采用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既可以设置于排水支架4的底部,也可以设置于排水支架4的侧部或者顶部。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限位压板6对两个排水支架4进行导向对正,因此,水槽连接件1的长度可以适当缩短,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水槽连接件1依然能够与排水支架4稳固配合,可使限位压板6与两个排水支架4配合后顶紧水槽连接件1,从而为水槽连接件1提供支撑,防止其松动,保证排水效果。

限位压板6可采用多种方式连接于排水支架4,为避免在排水支架4的排水槽403上开孔,限位压板6与排水支架4之间最好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比如可在排水支架4两侧以及限位压板6的两侧中的一处设置限位卡板,排水支架4两侧以及限位压板6的两侧中的另一处设置限位卡槽601,限位卡槽601分别与限位卡板配合以使两个排水支架4对正,如图5所示,通过上述结构,只需要将限位压板6分别与两个排水支架4插接配合即可实现对两个排水支架4的对正,操作方便。

具体地,如图6所示,图6给出了限位压板6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该限位压板6包括主体板件,主体板件两侧边向内弯折形成,形成的折边与主体板件围成限位卡槽601,两个限位卡槽601的开口相向设置。

仅通过限位卡槽601与限位卡板的配合将限位压板6固定于排水支架4,限位压板6容易沿排水支架4滑动,为此,限位压板6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8锁紧于排水支架4,第一螺纹紧固件8可以直接穿过排水支架4上的限位卡板以及限位压板6将限位压板6固定于排水支架4,也可以仅穿过限位压板6的限位卡槽601的两侧壁,使限位卡槽601的两侧壁夹紧限位卡板实现规定。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螺纹紧固件8包括锁紧螺栓以及锁紧螺母,锁紧螺栓穿过限位卡槽601的两侧壁与锁紧螺母配合以使限位卡槽601夹紧限位卡板。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纹紧固件8位于两个排水支架4同一侧的限位卡板之间,这样,第一螺纹紧固件8既能够使限位卡槽601夹紧限位卡板,同时还能够阻止限位压板6相对于排水支架4滑动。

为实现对光伏组件5的稳固支撑,排水支架4必须安装于光伏建筑屋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水支架4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连接于光伏建筑屋面。

具体地,第二螺纹紧固件包括长螺栓,长螺栓穿过支撑平台401与光伏建筑屋面配合将排水支架4固定于光伏建筑屋面,排水支架4具有两个支撑平台401,则在安装时,排水支架4能够从两侧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光伏组件5固定于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时,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的受力点一般处于中部位置,通过两个长螺栓穿过支撑平台401从两侧对排水支架4进行固定,能够使排水支架4的三个受力点形成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定。

当然排水支架4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支架4两侧形成安装板,第二螺纹紧固件包括安装螺栓,安装螺栓穿过安装板与光伏建筑屋面配合将排水支架4固定于光伏建筑屋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排水支架4两侧形成L形卡板406,第二螺纹紧固件包括安装螺栓以及C形扣板,C形扣板与L形卡板406扣接,安装螺栓穿过C形扣板与光伏建筑屋面配合将排水支架4固定于光伏建筑屋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几种固定方式均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案,实际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排水支架4与光伏建筑屋面之间的固定结构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优选地,如图8所示,排水支架4包括底板402、两个支撑平台401、两个内侧立板404以及两个外侧立板405,两个内侧立板404与底板402配合围成排水槽403,两个外侧立板405分别位于排水槽403的两侧,支撑平台401横跨于排水槽403同一侧的内侧立板404与外侧立板405的上方,内侧立板404与外侧立板405之间形成用于与水槽连接件1的外接槽部101配合的安装卡槽,通过上述结构,既能够为排水支架4与外接槽部101的配合提供安装卡槽,又能够为支撑平台401提供稳固的支撑。

上述的安装板以及L形卡板406均可由外侧立板405的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当然,也可以由底板402向两侧延伸构成。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卡板与上述的L形卡板406或安装板为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地,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光伏组件5的安装结构7,如图7所示,安装结构7包括上压板701以及第三螺纹紧固件702,第三螺纹紧固件702穿过上压板701与排水支架4连接以使支撑平台401与上压板701配合将光伏组件5夹紧,排水支架4上可设置用于与第三螺纹紧固件702配合的配合结构,该配合结构可以与排水支架4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配合结构包括下压板703,两个支撑平台401分别向排水槽403内侧延伸形成卡爪,下压板703的两侧分别在两个卡爪的下方与两个卡爪接触配合,第三螺纹紧固件702穿过上压板701与下压板703连接将下压板703连接于排水支架4,上述配合结构,对于排水槽403的占用较小,对于排水槽403排水能力的影响较小。

请参阅图8和图9,为保证卡爪与下压板703的稳固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爪与下压板703中的一个上形成有限位凸起407,另一个上形成有限位凹槽704,限位凸起407与限位凹槽704配合对下压板703进行限位,以对下压板703进行限位,防止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下压板703相对于排水支架4转动。

基于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光伏组件5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光伏组件5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安装于建筑主体的屋面,由于该光伏建筑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结构,因此光伏建筑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