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706发布日期:2019-08-16 21:3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大板结构用预制混凝土墙板和楼板拼装成的房屋结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商品化生产,现场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自重较轻,结构强度与变形能力均比混合结构好。但造价较高,需用大型的运输吊装机械,平面布置不够灵活。墙板按建筑功能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内墙板主要用作承重构件,用单一材料做成。外墙板一般为非承重墙板,兼有保温、隔热、防水等功能,构造较为复杂,有的用多种材料做成复合墙板。墙板按所用材料不同分为混凝土空心墙板、实心墙板、轻集料混凝土墙板、工业废料混凝土墙板、振动砖墙板等。装配式大板结构的连结构造是房屋能否充分发挥强度、保证必要的刚度和空间整体性能的关键;现有的外墙板转角部分的节点比较复杂、尺寸固定而且安装效率低。

申请公告号为:CN 107700697 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温复合墙体标准件和附属结构组成,所述的保温复合墙体标准件包括预制式外墙承重墙标准件、预制式外墙非承重墙标准件、预制式外墙承重墙阴阳角标准件,预制式外墙承重墙标准件设置组装式对拉杆,用于定位和安装承重墙施工模板,该专利不能很好的解决直角外墙的拼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角外墙拼接和浇筑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拼接形成L型墙体;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第一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位于第一平面部的侧面;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平面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第二平面部的侧面,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拼接形成L型墙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均为L型,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形成直角型的墙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上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底侧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底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拼接,保证拼接后的墙体上下侧均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件内部均匀间隔埋设有多根第一筋条和第一套管,所述第二构件内部均匀间隔埋设有多根第二筋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拼接时,所述第一筋条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部,所述第二筋条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部,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筋条、第二筋条的外露尺寸均为100mm,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外露的钢筋和预埋的套管插接,完成构件的拼接,最后形成外墙,这样减轻节点的复杂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件的四周、第二构件的四周均设置有排水坡,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排水坡能够避免雨水向室内侧渗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部下方、第二折叠部上方均设置有橡胶密封条,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橡胶密封条起到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为中空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内部均开设有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工艺简单,操作安全,转角连接可靠性高,同时满足上下衔接、雨水倒灌等问题,可以实现构件尺寸多样化;减少节点复杂程度,降低模板制作与浇筑难度,现场安装工作量极少,提升了低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安装效率,节点质量可靠且成本低廉,极大有利于解决农村低层住宅装配化受技术限制、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的第一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的第二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构件;2-第二构件;3-排水坡;4-橡胶密封条;5-气流通道。

101-第一平面部;102-第一折叠部;103-第一筋条;104-第一套管;

201-第二平面部;202-第二折叠部;203-第二筋条;204-第二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外墙大板套件,包括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所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拼接形成L型墙体;所述第一构件1包括第一平面部101和第一折叠部102,所述第一折叠部102位于第一平面部101的侧面;所述第二构件2包括第二平面部201和第二折叠部202,所述第二折叠部202位于第二平面部201的侧面,所述第一折叠部102和第二折叠部202拼接形成L型墙角;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均为一体成型,这样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第一折叠部102和第二折叠部202均为L型,两者在拼接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直角墙角,第一折叠部102的尺寸与第二折叠部202的尺寸可以一致,也可以是第一折叠部102底边的尺寸和第二折叠部202上方的尺寸一致,这样在拼接时,才能保证拼接面的平面;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的高度一致,同时第一折叠部101的高度和第二折叠部202的高度相加与第一构件的高度一致。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102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101的上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折叠部202的底侧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部201的底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拼接,保证拼接后的墙体上下侧均为平面,这样外墙板的上方和下方均为平面。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1内部均匀间隔埋设有多根第一筋条103和第一套管104,所述第二构件2内部均匀间隔埋设有多根第二筋条203和第二套管204,所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拼接时,所述第一筋条103位于所述第二套筒204内部,所述第二筋条203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04内部,本实用新型中在钢筋和套管埋设时,保证在拼接时,第一构件1的第一筋条103与第二构件2的第二套筒204相对应,第二构件2的第二筋条203与第一构件1的第一套筒104相对应,这样两个构件在拼接时,筋条插入套筒中,能够形成稳定的拼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拼装是折叠部之间的拼装。

其中,所述第一筋条103、第二筋条203的外露尺寸均为100mm,通过外露的钢筋和预埋的套管插接,完成构件的拼接,最后形成外墙,这样减轻节点的复杂程度。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1的四周、第二构件2的四周均设置有排水坡3,通过排水坡能够避免雨水向室内侧渗透,倾斜面如图所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雨水渗入。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部102下方、第二折叠部202上方均设置有橡胶密封条4,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密封条4起到缓冲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为中空构件,均采用中空工艺制成;为降低大板自重同时减少混凝土材料热阻小而带来的施工困难与热舒适度差的问题,构件采用中空工艺,在不削弱截面抗压、抗弯的前提下利用气涨构件在大板中形成规则排布的垂直柱状孔,孔内口0mm-100mm(依据墙板规格),该孔洞在楼层间通高设置。

其中,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内部均开设有气流通道5,本实用新型的气流通道5在上下端设置水平通道,使构件内形成密闭气腔,利用空气热阻远远大于混凝土的特性减少建筑室内热损失,夏季可利用空气对流带走大板内的热量,而采暖季节则关闭气流通道,使大板内形成密闭气腔,利用空气热阻远远大于混凝土的特性减少建筑室内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