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7949发布日期:2019-11-16 01:03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混凝土试块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



背景技术:

以往的混凝土试块脱模一般使用脱模枪,做试块时用一张小纸把气孔盖住,拆试模时将试模倒转底朝天,用脱模专用枪对好气孔打气。由于小纸漏放或被破坏,堵住了试模气孔,造成脱模困难,浪费了项目试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费时费力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种用于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以减少混凝土试块脱模时间,提高脱模速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包括脱模骨架、角钢a、角钢b和角钢c,所述脱模骨架包括4根钢筋支腿和两根承接钢筋,所述角钢b和角钢c的数量为2根,所述钢筋支腿的下端通过焊接与所述角钢c的端点连接,所述钢筋支腿的上端通过焊接与所述角钢b的端点连接,且所述钢筋支腿与角钢b和角钢c之间构成四方体结构的骨架,2根所述角钢b的左、右两端点之间焊接有所述承接钢筋,在所述角钢b的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所述角钢a。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承接钢筋与角钢b之间呈垂直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承接钢筋与角钢c之间呈平行状。

本实用新型中,两根所述角钢b上的所述角钢a呈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角钢a、角钢b和角钢c均为等边角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少混凝土试块脱模时间,降低试验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试验人员的工作效率,省时省力;并且是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循环的工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脱模骨架、2.角钢a、3.角钢b、4.角钢c、1.1.钢筋支腿、1.2.承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包括脱模骨架1、角钢a2、角钢b3和角钢c4,所述脱模骨架1包括4根钢筋支腿1.1和两根承接钢筋1.2,所述角钢b3和角钢c4的数量为2根,所述钢筋支腿1.1的下端通过焊接与所述角钢c4的端点连接,所述钢筋支腿1.1的上端通过焊接与所述角钢b3的端点连接,且所述钢筋支腿1.1与角钢b3和角钢c4之间构成四方体结构的骨架,2根所述角钢b3的左、右两端点之间焊接有所述承接钢筋1.2,所述承接钢筋1.2与角钢b3之间呈垂直结构,所述承接钢筋1.2与角钢c4之间呈平行状。在所述角钢b3的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所述角钢a2,两根所述角钢b3上的所述角钢a2呈对称分布。所述角钢a2、角钢b3和角钢c4均为等边角钢。

实施例:以规格为15*15*15cm的混凝土试块为例,在废料池中用砂轮锯截取6根直径为22长25cm的钢筋,钢筋两端确保平整,不得有马蹄形;两个长50cm的等边角钢b(5*5cm),两个长30cm的等边角钢c(5*5cm),两个长5cm的等边角钢a(5*5cm),按照图1先将4根钢筋支腿1.1的下端与角钢c立着满焊,然后钢筋支腿1.1的上端与角钢b满焊,形成工具骨架;然后按照图2在角钢b上满焊4个角钢a,并在2根角钢b的两端端点之间焊接承接钢筋1.2,至此,试块脱模架制作完成,2根角钢b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6cm,左右两个角钢a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9cm,此为15*15*15cm塑料试模试块拆出工具,此工具可根据试模尺寸可根据调整。

使用方法:在混凝土试块满足拆模要求后,将脱模架拿至试块制作现场,将带试块的试模上口朝下,放置在脱模架上,使试模处于两个角钢a2之间,这样稍微用力一放,就可以拆出试块。在这种方式下一组试块脱模可以在40秒内完成,既节约了试验人员的时间,同时也适用于各种试块不易脱模的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问题的出现影响试块效率。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