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柱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7363发布日期:2019-11-29 17:5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柱梁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柱梁组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构件在工厂或者施工现场预制,通过机械吊装和一定的连接手段把分散的预制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结构。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现场施工对场地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能缩短工期,因而装配式建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使结构能发挥整体的受力性能,需要通过节点将构件连接起来,使之在荷载作用下共同受力。由于建筑结构复杂的受力机理,结构中的节点往往不是处于单一应力状态,这要求节点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保证发生尽量小的变形同时还能承担并传递复杂内力,如拉压力、弯矩、剪力、扭矩等。由于地基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为此,本发明人设计一种新型的地基柱、梁及卡扣,具有安装方便、牢固、便于施工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柱梁组件,具有安装方便、牢固、便于施工等优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柱梁组件,包括承台(1)、第一梁(4)、第一槽钢(5)、柱(6)、第二梁(13)、第四槽钢(12)、第三梁(15)、第四梁(16),所述承台(1)使用水泥浇注,水泥内置有竖直放置的钢筋(2),钢筋(2)高出承台(1);承台(1)上放置钢板(3),钢板(3)在钢筋(2)对应的位置上有孔以使钢筋(2)穿过钢板(3),钢筋(2)与钢板(3)焊接固定;承台(1)在钢板(3)的投影位置处放置第一槽钢(5),第一槽钢(5)侧面开有孔,第一槽钢(5)与钢板(3)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槽钢(5)顶部有第一孔(14),柱(6)的一端插入第一孔(14)并抵住钢板(3),在第一槽钢(5)与柱(6)两侧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槽钢(5)一端扣有第一梁(4),在第一梁(4)侧面与第一槽钢(5)侧面重合部位通过铆钉或插销固定;所述第一槽钢(5)的另一端扣有第二梁(13),第二梁(13)侧面与第一槽钢(5)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所述柱(6)另一端有第二孔(8),第四槽钢(12)穿过柱(6)上的第二孔(8),在柱(6)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所述第四槽钢(12)在柱(6)的一端上扣有第三梁(15),在第三梁(15)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所述第四槽钢(12)在柱(6)的另一端上扣有第四梁(16),在第四梁(16)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

所述第一槽钢(5)以承台(1)为中心向两边各伸出500-600mm。

所述第一梁(4)扣住第一槽钢(5)一端的长度为100-200mm;第二梁(13)扣住第一槽钢(5)的另一端长度为100-200cm。

所述第一梁(4)、第二梁(13)为工字钢。

所述第一槽钢(5)和第四槽钢(12)的凹槽方向向下。

所述柱(6)为工字钢。

所述柱(6)两侧的凹槽内分别固定有第二槽钢(10)和第三槽钢(11),第二槽钢(10)和第三槽钢(11)在柱(6)第二孔(8)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有第三孔(7)和第四孔(9)。

所述第二槽钢(10)的凹槽方向与柱(6)同侧的凹槽方向一致;第三槽钢(11)的凹槽方向与柱(6)同侧的凹槽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槽钢(5)与第四槽钢(12)由2条槽钢组成,呈“l”型、“t”、“+”型的一种;呈“l”型时,用于建筑体有两面墙体为相互垂直时连接预制柱和预制梁的使用;呈“t”型时,用于建筑体有三面墙体时连接预制柱和预制梁的使用;呈“+”型,用于建筑体有四面墙体时连接预制柱和预制梁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新型第一梁、第二梁、第三梁、第四梁向下的凹槽内固定有槽钢,其中的槽钢作为基础梁具有加固作用;柱两侧凹槽内固定有槽钢,其中的槽钢具有加固及与上下柱连接的作用;梁与槽钢、柱与槽钢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安装牢固。本新型具有安装简便、牢固、便于施工、抗震效果优良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为切割第一槽钢、柱、第四槽钢、第三梁、第四梁部分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承台剖示图。

图4为第一槽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柱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承台、钢板、第一槽钢纵向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柱梁组件,包括承台1、第一梁4、第一槽钢5、柱6、第二梁13、第四槽钢12、第三梁15、第四梁16,承台1使用水泥浇注,水泥内置有竖直放置的钢筋2,钢筋2高出承台1;承台1上放置钢板3,钢板3在钢筋2对应的位置上有孔以使钢筋2穿过钢板3,钢筋2与钢板3焊接固定;承台1在钢板3的投影位置处放置第一槽钢5,第一槽钢5侧面开有孔,第一槽钢5与钢板3焊接固定;第一槽钢5顶部有第一孔14,柱6的一端插入第一孔14并抵住钢板3,在第一槽钢5与柱6两侧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进行固定;第一槽钢5一端扣有第一梁4,在第一梁4侧面与第一槽钢5侧面重合部位通过铆钉或插销固定;第一槽钢5的另一端扣有第二梁13,第二梁13侧面与第一槽钢5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柱6另一端有第二孔8,第四槽钢12穿过柱6上的第二孔8,在柱6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第四槽钢12在柱6的一端上扣有第三梁15,在第三梁15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第四槽钢12在柱6的另一端上扣有第四梁16,在第四梁16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

第一槽钢5以承台1为中心向两边各伸出500mm。

第一梁4扣住第一槽钢5一端的长度为100mm;第二梁13扣住第一槽钢5的另一端长度为100cm。

第一梁4、第二梁13为工字钢。

第一槽钢5和第四槽钢12的凹槽方向向下。

柱6为工字钢。

柱6两侧的凹槽内分别固定有第二槽钢10和第三槽钢11,第二槽钢10和第三槽钢11在柱6第二孔8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有第三孔7和第四孔9。

第二槽钢10的凹槽方向与柱6同侧的凹槽方向一致;第三槽钢11的凹槽方向与柱6同侧的凹槽方向一致。

工作原理:在梁内均加装槽钢,将梁与柱相连,起到加固及增强梁承重性能的作用;在柱内加装槽钢,更好地增强了柱的承重作用,且还具在柱之间连接的作用。

实施例2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柱梁组件,包括承台1、第一梁4、第一槽钢5、柱6、第二梁13、第四槽钢12、第三梁15、第四梁16,承台1使用水泥浇注,水泥内置有竖直放置的钢筋2,钢筋2高出承台1;承台1上放置钢板3,钢板3在钢筋2对应的位置上有孔以使钢筋2穿过钢板3,钢筋2与钢板3焊接固定;承台1在钢板3的投影位置处放置第一槽钢5,第一槽钢5侧面开有孔,第一槽钢5与钢板3焊接固定;第一槽钢5顶部有第一孔14,柱6的一端插入第一孔14并抵住钢板3,在第一槽钢5与柱6两侧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进行固定;第一槽钢5一端扣有第一梁4,在第一梁4侧面与第一槽钢5侧面重合部位通过铆钉或插销固定;第一槽钢5的另一端扣有第二梁13,第二梁13侧面与第一槽钢5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柱6另一端有第二孔8,第四槽钢12穿过柱6上的第二孔8,在柱6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第四槽钢12在柱6的一端上扣有第三梁15,在第三梁15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第四槽钢12在柱6的另一端上扣有第四梁16,在第四梁16侧面与第四槽钢12侧面重合部位使用铆钉或插销固定。

第一槽钢5以承台1为中心向两边各伸出600mm。

第一梁4扣住第一槽钢5一端的长度为200mm;第二梁13扣住第一槽钢5的另一端长度为200cm。

第一梁4、第二梁13为工字钢。

第一槽钢5和第四槽钢12的凹槽方向向下。

柱6为工字钢。

柱6两侧的凹槽内分别固定有第二槽钢10和第三槽钢11,第二槽钢10和第三槽钢11在柱6第二孔8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有第三孔7和第四孔9。

第二槽钢10的凹槽方向与柱6同侧的凹槽方向一致;第三槽钢11的凹槽方向与柱6同侧的凹槽方向一致.

工作原理:在梁内均加装槽钢,将梁与柱相连,起到加固及增强梁承重性能的作用;在柱内加装槽钢,更好地增强了柱的承重作用,且还具在柱之间连接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