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610发布日期:2019-11-19 21:39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整体外墙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建筑物主要的外墙形式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多孔砖或空心砖,然后外贴保温材料的砖石的外墙体系。传统的砖混、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方法是:首先要进行场地三通一平,然后进行基础开挖或者深挖桩基础等大规模土方施工,并需要基槽支护,清运土方和回填等步骤,耗费大量人工机械费用,基础施工需要定位放线,支模,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而各楼层的梁板柱等构件的施工也同样需要以上的施工步骤,维护结构墙体的砌筑,砌体砖与砂浆的运输,也同样需要大量人工机械台班的消耗。而水电等专业管道的安装也需同时进行,管道的预制加工,立管及支管安装,管道的防腐和保温经常与其它工序发生交叉,影响工程进度。待以上步骤结束后也仅仅是将毛坯房交付用户,后期的装修更需要业主耗费极大地精力与财力,往往一栋传统建筑从开工建设到业主入住,最短需要二年,更有甚者需要五年以上,极大地浪费有限的资源。

申请号201721226349.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轻钢结构装配装饰一体化建筑的楼层板”,但是此种楼层板的建筑结构为建筑钢构骨架使用h型钢与角钢等型材焊接而成,在焊接过程中各部件容易受热变形,如不进行校正处理影响墙面屋面的平整度使得整个建筑的安装精度下降,因此需要大量工时进行校正处理,增加成本。h型钢作为建筑骨架型钢的翼缘板比较接近外墙面和内墙面,容易形成冷桥使得内外墙面的热量交换迅速,建筑节能性降低。同时h型钢骨架位于墙面中心位置不利于布置预设水电线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性能优良,结构坚固可靠,可实现工厂模块化生产,标准化连接,施工简单方便,施工效率高,并可布置各种预埋管线的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包括楼板钢结构,覆盖在此楼板钢结构表面的楼板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板钢结构包括两个立边框,通过角连接件ⅰ和角连接件ⅱ与此两个立边框相连接的两个横边框,横向设置在由所述立边框和横边框所组成框架内的一组横梁,与此一组横梁交错布置且设置在由所述立边框和横边框所组成框架内的一组口型型材ⅰ,

所述的立边框、所述的横边框和所述的一组横梁均包括型材框架,设置在此型材框架上的型材装配组件,

所述的型材框架包括平面中间腹板,连接在此平面中间腹板两侧的两个缓冲过渡带,分别与此两个缓冲过渡带相连接的两个平面板,分别设置在此两个平面板上的两个平面板压凹加强带,分别与所述两个平面板相连接的两个翼板,分别与此两个翼板相连接的两个翼板加强筋,

所述的型材装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平面板上的一组方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翼板上的两组连接孔,每个口型型材ⅰ穿过相对应的方孔且通过螺钉与相应的横边框或横梁上两个翼板上的连接孔相连接。

所述的横梁通过口型型材ⅱ与所述的立边框相连接。

所述的口型型材ⅰ或口型型材ⅱ为冷弯锁边一体式方管,锁紧边为折弯后的两边从方管内侧搭接锁紧扣在一起形成,所述的口型型材ⅰ或口型型材ⅱ的侧面设有预留孔。

所述的型材框架的端头处设有端头切角。

所述的两个缓冲过渡带对称设置在所述平面中间腹板的两侧且与平面中间腹板呈40°-50°角。

所述的翼板与所述的平面板呈90°角。

所述的翼板加强筋与所述的翼板呈90°角。

所述的楼板装饰板结构包括楼板顶棚装饰板结构和楼板地面装饰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所有部件均在厂房车间内预制加工、装配,可实现工厂模块化生产,标准化连接,施工快,安装简便;使用大量的装配式冷弯型材作为结构主体受力部件,在减轻建筑用钢重量的同时提高了建筑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建筑经济性;通过螺钉安装,有效率避免焊接变形,同时自攻丝螺钉连接对工件防腐层没有破坏,提高建筑使用寿命;中空结构骨架设计可以方便安装电线、数据线、电话线、水管等预埋管线;楼板边框和横梁均使用特殊的型材构件,其型材本身的重量轻、抗变形、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能力使得楼板结构稳定和更轻的重量,大大提高了建筑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ⅰ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ⅱ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型材框架及型材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截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口型型材ⅰ或口型型材ⅱ的截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地面楼板使用时的结构剖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作为顶棚楼板使用时的结构剖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弱电通信装置和通风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包括楼板钢结构,覆盖在此楼板钢结构表面的楼板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板钢结构包括两个立边框1,通过角连接件ⅰ2和角连接件ⅱ3与此两个立边框1相连接的两个横边框12,横向设置在由所述立边框1和横边框12所组成框架内的一组横梁13,与此一组横梁13交错布置且设置在由所述立边框1和横边框12所组成框架内的一组口型型材ⅰ4,

所述的立边框1、所述的横边框12和所述的一组横梁13均包括型材框架,设置在此型材框架上的型材装配组件,

所述的型材框架包括平面中间腹板14,连接在此平面中间腹板14两侧的两个缓冲过渡带15,分别与此两个缓冲过渡带15相连接的两个平面板16,分别设置在此两个平面板16上的两个平面板压凹加强带17,分别与所述两个平面板16相连接的两个翼板18,分别与此两个翼板18相连接的两个翼板加强筋19,

所述的型材装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平面板16上的一组方孔20,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翼板18上的两组连接孔21,每个口型型材ⅰ4穿过相对应的方孔20且通过螺钉与相应的横边框12或横梁13上两个翼板18上的连接孔21相连接。

所述的横梁13通过口型型材ⅱ22与所述的立边框1相连接。

所述的口型型材ⅰ4口型型材ⅱ22或为冷弯锁边一体式方管,锁紧边为折弯后的两边从方管内侧搭接锁紧扣在一起形成,所述的口型型材ⅰ4或口型型材ⅱ22的侧面设有预留孔。

所述的型材框架的端头处设有端头切角,型材框架的端头切角为45°。

所述的两个缓冲过渡带15对称设置在所述平面中间腹板14的两侧且与平面中间腹板14呈40°-50°角。

所述的翼板18与所述的平面板16呈90°角。

所述的翼板加强筋19与所述的翼板18呈90°角。

所述的楼板装饰板结构包括楼板顶棚装饰板结构5和楼板地面装饰板结构6。

所述的角接件ⅰ2是由钢板冲压成型带有加强筋的连接件。

所述的角接件ⅱ3是由钢板冲压成型带有加强筋的连接件。

供电电路7、弱电通信装置8、通风系统9和给排水系统10均可安装在楼板钢结构内,再配合保温填充层11、楼板装饰板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楼板装饰板结构根据楼板所处的位置可分为楼板顶棚装饰板结构5和楼板地面装饰板结构6;楼板顶棚装饰板结构5,是由装饰吊顶、木塑板、实木板、纸面石膏板、壁纸、装饰漆等材料搭配组成,与楼板轻钢结构使用各种挂件和螺钉、射钉、建筑胶固定安装;楼板地面装饰板结构6,是由混凝土、水泥板、石材、瓷砖、建筑地坪、建筑装饰漆等组成,可以是其中一种或多种复合构成,与楼板轻钢结构使用各种挂件和螺钉、射钉、建筑胶固定安装。

供电电路7,是由电控箱及控制开关、电路保护管、电缆电线、分线盒、插座、照明开关等组成,预置安装在装配式楼板内与轻钢楼板构件相固定安装;弱电通信装置8,是由弱电控箱及控制开关、路由器、通信放大器、线路保护管、通信电缆电线、光缆、分线盒、等组成,预置安装在装配式楼板内与轻钢楼板构件相固定安装;通风系统9,是由通风空调管路、风机盘管、进风排风等组成,预置安装在装配式楼板内与轻钢楼板构件相固定安装;排水系统10,是由供水管线、阀门、分水器、水龙头、排水管线、污水提升等构成,预置安装在装配式楼板内与轻钢楼板构件相固定安装;保温填充层11,是由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发泡混凝土、聚苯板、挤塑板、岩棉板等保温材料组成,可以是其中一种或多种复合构成,保温填充层11具有重量轻,整体填充无缝隙的特点,利用填充物密度不同的特点有效提高建筑隔音能力和减少楼板震动,提高建筑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钢结构装配建筑的楼板结构,所有部件均在厂房车间内预制加工、装配,可实现工厂模块化生产,标准化连接,施工快,安装简便;使用大量的装配式冷弯型材作为结构主体受力部件,在减轻建筑用钢重量的同时提高了建筑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建筑经济性;通过螺钉安装,有效率避免焊接变形,同时自攻丝螺钉连接对工件防腐层没有破坏,提高建筑使用寿命;中空结构骨架设计可以方便安装电线、数据线、电话线、水管等预埋管线;楼板边框和横梁13均使用特殊的型材构件,其型材本身的重量轻、抗变形、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能力使得楼板结构稳定和更轻的重量,大大提高了建筑经济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