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0455发布日期:2019-07-24 08:5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楼大厦再也无需一砖一瓦慢慢进行建造,而是直接通过预制好的预制板直接拼装搭建形成,但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与现浇段的可靠连接是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外墙构件与现浇段水平连接节点,其仅将预制外墙构件与现浇段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面,连接节点处抗剪性不能得到保证,影响局部受力性能。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不仅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连接,还通过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现浇段之间的贴合、对接从而增大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现浇段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防水、防裂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包括:

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叶板,朝向室内设置的内叶板,以及夹设于所述外叶板和所述内叶板之间的夹心保温层;以及,

现浇段;

所述夹心保温层靠近室内一侧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现浇段靠近室外一侧的外侧壁;

所述内叶板与所述现浇段对接,且所述内叶板与所述现浇段的接触处设有连接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不仅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连接,还通过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现浇段之间的贴合、对接从而增大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现浇段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平窗构件与现浇段之间的抗剪力,保证了连接处的受力性能。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优良品质。更优的,夹心保温层与现浇段的贴合,使得夹心保温层于整个建筑外侧形成一层封闭的保温层,提高了整个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耗,积极响应了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国策。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外叶板与夹心保温层设置于现浇段的外侧,从而充当了浇筑过程中的外模板的作用,从而节省了浇筑过程中的外模板的搭建,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内叶板的第一连接件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包括靠近室外设置的第一子连接件组,以及靠近室内设置的第二子连接件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内叶板,所述第一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现浇段。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并排设置两组连接件,增加了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连接件的数量,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锚固强度,进而增加了连接处的抗剪性能,且两排连接件的设置形成对称支撑与连接的排布方式,大大增加了连接处的抗剪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内叶板的第一子部,以及用于伸入所述现浇段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可拆卸式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输送,搭建过程中的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对接,以及对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拼接处处理等操作,连接件为可拆卸式的两部分。使得伸入至现浇段内部的第二子部可于浇筑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与第一子部连接后,再进行浇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预埋于所述内叶板的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的一侧预埋于所述内叶板,所述止水钢板的另一侧伸入所述现浇段;所述止水钢板的一表面朝向室外设置,所述止水钢板的另一表面朝向室内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止水钢板来间隔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更优的,止水钢板还充当了连接件的作用,使得连接处的抗剪性能和受力性能大大的提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止水钢板设于第一子连接件组和第二子连接件组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平窗构件的外叶板于所述现浇段的外侧壁拼接;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外叶板的拼接处靠近所述现浇段一侧的表面铺设有防漏层;所述防漏层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外叶板的内表面。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料会从相邻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的拼接处漏出,从而影响现浇段的密实度与质量,且浪费混凝土浆料,通过防漏层来避免漏浆现象,以及漏浆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密封组件的设置提高相邻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连接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现浇段包括钢筋笼,以及包裹所述钢筋笼的混凝土浆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现浇段靠近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一侧的端部开有凹槽。

本技术方案中,凹槽的设置提高了现浇段的抗剪性能,加长了水的渗流路径,提高了接缝处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不仅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连接,还通过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现浇段之间的贴合、对接从而增大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现浇段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了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现浇段之间的整体性,保证了连接处的受力性能,避免连接因受力性能差而出现裂纹、断裂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优良品质。更优的,夹心保温层与现浇段的贴合,使得夹心保温层于整个建筑外侧形成一层封闭的保温层,提高了整个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耗,积极响应了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国策。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外叶板与夹心保温层设置于现浇段的外侧,从而充当了浇筑过程中的外模板的作用,从而节省了浇筑过程中的外模板的搭建,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并排设置两组连接件,增加了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连接件的数量,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了连接处的抗剪性能,且两排连接件的设置形成对称支撑与连接的排布方式,大大增加了连接处的抗剪性能。更优的,为了便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运输,安装过程中的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对接,以及对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拼接处处理等操作,连接件为可拆卸式的两部分。使得伸入至现浇段内部的第二子部可于浇筑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与第一子部连接后,再进行浇筑。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止水钢板来间隔现浇段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更优的,止水钢板还充当了连接件的作用,使得连接处的抗剪性能和受力性能大大的提高。

4、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料会从相邻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之间的拼接处漏出,从而影响现浇段的质量,且浪费混凝土浆料,通过防漏层来避免漏浆现象,以及漏浆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是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2.现浇段;3.止水钢板;4.连接螺栓;5.预埋螺母;6.凹槽;7.防漏层;8.收光处理表面;9.钢筋笼;10.外叶板;11.内叶板;12.玻璃窗,13.夹心保温层,14.密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包括: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叶板10,朝向室内设置的内叶板11,以及夹设于外叶板10和内叶板11之间的夹心保温层13;以及,现浇段2;夹心保温层13靠近室内一侧的内表面贴合于现浇段2靠近室外一侧的外侧壁;内叶板11与现浇段2对接,且内叶板11与现浇段2的接触处设有连接组件。本实施例中,不仅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现浇段2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的连接,还通过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与现浇段2之间的贴合、对接从而增大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与现浇段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现浇段2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与现浇段2之间的抗剪力,保证了连接处的受力性能。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优良品质。更优的,夹心保温层13与现浇段2的贴合,使得夹心保温层13于整个建筑外侧形成一层封闭的保温层,提高了整个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耗,积极响应了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国策。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的外叶板10与夹心保温层13设置于现浇段2的外侧,从而充当了浇筑过程中的外模板的作用,从而节省了浇筑过程中的内外模板的搭建,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接组件包括预埋于内叶板11的第一连接件组,第一连接件组包括靠近室外设置的第一子连接件组,以及靠近室内设置的第二子连接件组;第一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内叶板11,第一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入现浇段2。从而使得在建筑主体上搭建好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后,并搭建好铺设于室内一侧的内模板后,浇筑混凝土浆料后,冷却凝固后的混凝土浆料紧紧包裹住连接件,从而实现了现浇段2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之间的可靠连接。优选地,为了保护连接组件,避免连接组件外露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而易于损坏,或对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刮伤等不良状况;每一个连接件均包括预埋于内叶板11的第一子部,以及用于伸入现浇段2的第二子部;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可拆卸式连接(如螺纹连接或插接等)。优选地,第一子部靠近现浇段2一侧的端部与内叶板11的端面齐平设置。优选地,第一子部为预埋螺母5,第二子部为与第一子部螺接的连接螺栓4,在实际应用中,可将预埋螺母5预先预埋在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中,等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于建筑主体搭建完后,需要浇筑混凝土浆料之前,把连接螺栓4旋进对应的预埋螺母5,然后再进行浇筑既可,易于实现和操作。当然,第一子部可第二子部还可为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的预埋套筒和插杆;优选地,连接件优选为抗剪性能较好的材质,如铁、钢等金属材料。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子连接件组和第二子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数量可相同。也可为同一或不同配合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且第一子连接件组和第二子连接件组的连接件均至少包括一个连接件。且第一子连接件组和第二子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位置可一一相对设置或相互交错设置。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连接件组还包括预埋于内叶板11的止水钢板3,止水钢板3的一侧预埋于内叶板11,止水钢板3的另一侧伸入现浇段2;止水钢板3的一表面朝向室外设置,止水钢板3的另一表面朝向室内设置。优选地,止水钢板3设于第一子连接件组和第二子连接件组之间。从而使得现浇段2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实现三排紧固件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了两者连接处的紧固性,从而提高连接处的抗剪性能,改善了连接处的受力情况;不易产生局部应力的情况。进一步优选地,同连接件一样,为了保护止水钢板3,避免止水钢板3外露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而易于损坏,或对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刮伤等不良状况;止水钢板3包括预埋于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的第三子部,以及与第三子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四子部,优选地,第三子部与第四子部为过盈配合的凹凸配合构造。进一步优选地,止水钢板为抗剪性能、防潮性能较好的钢板。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础上,相邻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的外叶板10于现浇段2的外侧壁拼接;相邻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的外叶板10的拼接处靠近现浇段2一侧的表面铺设有防漏层7;防漏层7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的外叶板10的内表面。即使得防漏层7铺设于相邻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所构成的拼接缝隙;优选地,防漏层7为自粘性胶皮,可通过背胶粘设于外叶板10靠近室内一侧的内表面,从而堵住拼接缝隙,避免浇筑混凝土过程出现漏浆现象。当然,防漏层7还可为背胶板材。优选地,为了保证防漏层7与外叶板10之间贴合的紧密性和密封性,外叶板10与防漏层7的接触处为光滑平面,在实际应用中,可对其进行收光处理后形成收光处理表面8(即光滑平面)后,再背胶防漏层7。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或四的基础上,相邻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之间设有密封组件14。密封组件14可为凹凸配合构件,可为密封胶和PE棒的组合。通过密封组件14保证了相邻两个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之间的良好防水性能以及连接、定位等操作;从而保证了建筑物外墙的平整度和连续性,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和外观美感。进一步优选地,现浇段2靠近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1一侧的端部开有凹槽6。优选地,现浇段2靠近室内一侧设有一凹槽6;现浇段2靠近室外一侧设有一凹槽6,且上述凹槽6的延展方向与现浇段2的延展方向相同。优选地,凹槽6为L型构造,对应地,内叶板11对应凹槽6的位置设有与凹槽6相适配的突起。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