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预留洞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9457发布日期:2019-07-13 08:22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预留洞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板预留洞套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预埋套管是为了管子穿过砖墙,砼梁,砼墙等构件预留的孔洞,预留洞埋设大多采用PVC管固定预埋,但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将会影响套管的固定和定位,施工带来的振动易使得套管变形,组装拆卸不方便,在拆模时容易使得套管损坏,不利于重复利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实现方便施工,可重复利用的楼板预留洞套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板预留洞套管,解决预留洞套管定位固定不牢,组装拆卸不方便及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楼板预留洞套管,包括支撑体和护管,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护管内部,用于支撑所述护管且与所述护管的形状相适配,在混凝土浇筑时,所述护管设置在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凝固后,所述支撑体从所述护管中抽离。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为截面上大下小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上截面与下截面为封闭截面且二者中心均开设有螺栓孔,螺栓拉杆穿过所述螺栓孔并用螺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台,所述圆台轴线开有第一过孔,螺栓拉杆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用螺栓紧固。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护管的上管口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直径大于所述护管上管口的直径,所述螺栓拉杆穿过所述圆盘并用螺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扇形体,所述扇形体由多个扇形台组成,螺栓拉杆穿过所述扇形体并用螺栓紧固。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扇形体开有第二过孔,所述螺栓拉杆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且所述扇形台可围绕所述螺栓拉杆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相邻所述扇形台之间夹角范围是30°-120°。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护管的上管口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直径大于所述护管上管口的直径,所述螺栓拉杆穿过所述圆盘并用螺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护管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护管。

在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圆台形护管上管口直径大于其下管口直径,且二者的直径差为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板预留洞套管,包括支撑体和护管,该支撑体位于护管内部,用于支撑该护管且与该护管的形状相适配,在混凝土浇筑时,该护管设置在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凝固后,支撑体从该护管中抽离。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通过将支撑体与护管配套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套管的支撑固定,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振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使得套管易于组装和拆除,大大增强了套管的施工便捷性和重复利用性,保障了套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一实施例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圆台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另一实施例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扇形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为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包括支撑体和护管,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护管内部,用于支撑所述护管且与所述护管的形状相适配,在混凝土浇筑时,所述护管设置在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凝固后,所述支撑体从所述护管中抽离。

图1是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体1为截面上大下小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上截面与下截面为封闭截面且二者中心均开设有螺栓孔10,螺栓拉杆3穿过所述螺栓孔10并用螺栓固定。图中还显示了所述护管2。金属管可为多种,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钢管,紫铜管,镀锌管或铁管。金属管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良好的抗破坏性,该金属管的上部管口直径大于下部管口直径,二者直径差值为1cm,该差值数值不固定,可为多种,例如2cm,4cm,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此种设计方便该套管抽离,简化了施工,且该金属管上截面与下截面均为封闭截面,阻止了金属管的变形,避免了混凝土散落进金属管。所述螺栓拉杆的设置加强了该套管的牢固性,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振捣对套管的影响,

所述护管2的材料可为多种,例如橡胶管,塑料管。这里选用的是橡胶管,橡胶管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在金属管和混凝土之间形成隔离层,待混凝土凝固之后,可以很容易地把金属管拆除,然后再把橡胶管拆除,这样能够保证预留洞的完整性,拆除之后的套管既不会产生变形,也能和橡胶管重新组合来进行重复利用,方便了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达到了重复利用,节约环保的目的。

优选的,结合图2和图3,所述支撑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台11,所述圆台11轴线开有第一过孔12,螺栓拉杆3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2并用螺栓紧固。通过多个所述圆台11的设置,可以保证套管整体的牢固稳定性,还可以便于所述支撑体从所述护管2中抽离,所述护管2套设在所述支撑体上,因为所述圆台11贴合所述护管2,即可增大套管的抗变形能力,不易使得套管弯曲变形,通过改变所述圆台11之间的间隔距离,还可改变套管的强度,适用于不同混凝土施工强度的情况。所述圆台1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为5cm,10cm或15cm,数值不固定。螺栓拉杆3将所述护管2与支撑体连成一体,大大加强了整体的稳定牢靠性,能够有效的抵御外界对该套管的应力影响。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护管2的上管口设置有圆盘21,所述圆盘21直径大于所述护管2上管口的直径,所述螺栓拉杆3穿过所述圆盘21并用螺栓固定。所述圆盘21的直径大于所述护管2上管口直径是为了防止该圆盘21因外界因素如振动进入所述套管内,二者直径差值不固定,可为3cm,5cm或10cm不等,还可以防止混凝土散落入该套管内,起到隔离作用。

优选的,结合图4和图5,所述支撑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扇形体4,所述扇形体4由多个扇形台41组成,螺栓拉杆3穿过所述扇形体4并用螺栓紧固。所述多个扇形台41的设置可以使得该套管具有较大强度和抗变形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节省材料,便于组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扇形体4开有第二过孔42,所述螺栓拉杆3穿过所述第二过孔42并且所述扇形台41可围绕所述螺栓拉杆3转动。所述扇形台41可围绕所述螺栓拉杆3转动的设置方式可以方便所述支撑体在所述护管2内部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最佳的抗外力干扰状态,且还可以使得所述扇形台41旋转折叠到一起,便于抽离所述护管2,也便于组装拆卸,提高了施工效率。

优选的,相邻所述扇形台41之间夹角范围是30°-120°。相邻所述扇形台41之间夹角过小,容易使得所述扇形台41的支撑力重叠,浪费材料,相反,夹角过大则容易使得该套管整体强度降低,抗变形能力减弱,即夹角范围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护管2的上管口设置有圆盘22,所述圆盘22直径大于所述护管2上管口的直径,所述螺栓拉杆3穿过所述圆盘22并用螺栓固定。所述圆盘22的直径大于所述护管2上管口直径是为了防止该圆盘22因外界因素如振动进入所述套管内,二者直径差值不固定,为3cm,5cm或10cm不等,还可以防止混凝土散落入该套管内,起到了隔离作用。

优选的,所述护管2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护管。所述护管2与所述支撑体相适配,后期可以方便套管的抽离,也充当了套管的隔离层和保护层。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套管易于组装和拆除,使得套管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台形护管上管口直径大于其下管口直径,且二者的直径差为1cm。因为所述护管2与所述支撑体相适配,即该护管2上管口直径和下管口直径差与所述支撑体上下端口直径差相同,这里直径差为1cm,实际可为多种数值,例如3cm,5cm或者10cm,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这样设计护管2是为了方便后期支撑体从该护管2中抽离出,提高拆除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板预留洞套管,包括支撑体和护管,该支撑体位于护管内部,用于支撑该护管且与该护管的形状相适配,在混凝土浇筑时,该护管设置在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凝固后,支撑体从该护管中抽离。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套管通过将支撑体与护管配套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套管的支撑固定,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振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使得套管易于组装和拆除,大大增强了套管的施工便捷性和重复利用性,保障了套管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