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176发布日期:2019-09-13 22:1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材固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能耗在所有能耗中占比较高,因此,建筑墙体保温产业是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重要产业。现有技术中保温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其具体的安装工艺直接影响到保温性能。在传统薄抹灰体系中,圆盘锚栓固定结构的数量为10-20个/m2,除去保温复合板四个角的圆盘锚栓外,其他圆盘锚栓均需要穿透保温复合板板体,该设计虽然可以增加保温复合板上墙的安全性,但却破坏了保温复合板的整体性,保温复合板的整体强度、保温性能和整体防水性都受到破坏,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不破坏保温复合板整体性的外墙保温板上墙施工用结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H”形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板以及定位孔。

所述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均垂直连接,连接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相互平行,从而构成“H”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不同,所述定位孔设置在长度相对较短的固定板的对面的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两端的边缘与竖直方向成45°角,便于拼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采用阻燃PVC材料制作,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和机械强度,同时避免了保温冷桥的出现,减少了墙体热量散失。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分为600mm和1200mm两种规格,以便于满足目前外墙施工用1200mm*600mm尺寸标准板。对于其他非标准板尺寸的外墙保温复合施工时需根据其实际尺寸进行定制,上述长度的变化并不会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厚度均为3-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宽度分为多种规格,具体规格与施工用保温复合板厚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两侧的高度均为40-80mm。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上部的部分的高度为40-80mm。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为3-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获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一侧采用“U型”槽(即由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上部的部分构成)设计,一侧设有墙体固定翼(即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长度较长固定板)和小短边(即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长度较短固定板),“U型”槽、墙体固定翼和小短边边缘均设计成45°斜角,便于拼接安装。

(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可以完全替代传统薄抹灰体系中的圆盘锚栓固定结构,在增加保温复合板上墙的安全性的同时保护了保温复合板的整体性,同时充分考虑了保温复合板材上墙后的实际受力情况,使保温复合墙体的设计更加合理,安全性更高。

(3)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采用阻燃PVC材料制作,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和机械强度,同时避免了保温冷桥的出现,减少了墙体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安装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安装剖面图。

附图中标记表示: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连接板、4-定位孔、5-“U 型”槽、6-墙体、7-保温复合板、8-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在传统薄抹灰体系中,圆盘锚栓固定结构的数量为10-20个/m2,除去保温复合板四个角的圆盘锚栓外,其他圆盘锚栓均需要穿透保温复合板板体,该设计虽然可以增加保温复合板上墙的安全性,但却破坏了保温复合板的整体性,保温复合板的整体强度、保温性能和整体防水性都受到破坏,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以50mm厚度保温复合板标准板上墙施工为例,所述固定装置为“H”形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连接板3以及定位孔4。

所述连接板3和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之间均垂直连接,连接后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相互平行,从而构成“H”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不同,所述定位孔4设置在高度相对较短的固定板的对面的固定板上。

所述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的两端的边缘与竖直方向成45°角,便于拼接安装。

所述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600mm和1200mm两种规格(如图5所示)。

所述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之间形成的空间宽度为52mm。

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两侧的高度均为50mm。

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上部的部分的高度为50mm。

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为3mm。

实施例2

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以80mm厚度保温复合板标准板上墙施工为例,所述固定装置为“H”形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连接板3以及定位孔4。

所述连接板3和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之间均垂直连接,连接后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相互平行,从而构成“H”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不同,所述定位孔4设置在高度相对较短的固定板的对面的固定板上。

所述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的两端的边缘与竖直方向成45°角,便于拼接安装。

所述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600mm和1200mm两种规格(如图5所示)。

所述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之间形成的空间宽度为82mm。

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两侧的高度均为60mm。

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上部的部分的高度为60mm。

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为4mm。

实施例3

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两侧的高度均为40mm。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上部的部分的高度为40mm。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为5mm。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厚度均为3mm。

实施例4

一种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两侧的高度均为80mm。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上部的部分的高度为80mm。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部的部分的高度为3mm。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厚度均为5mm。

实施例5

一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将复合板7固定在墙体6上的方法:固定复合板时,左侧和右侧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U型”槽5均朝左向布置,上侧和下侧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U型”槽5均朝下布置,实际施工时,先安装左侧和下侧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然后粘贴施工保温复合板7,再安装右侧和上侧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后续保温复合板安装依次类推,其中左右相邻的两块保温复合板共用其中间的竖向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上下相邻的两块保温复合板共用其中间的横向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通过定位孔和膨胀螺栓8安装在墙体6上(结果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上述布置方式既方便板材上墙施工,同时又可以将板材固定牢固,避免重力和侧向力对保温复合墙体的破坏。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墙体固定翼配合固定螺栓可以将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牢固的固定在基层墙体上,“U型”槽可以将保温复合板很好的固定在其中,限制其在垂直于墙体方向上的位移,小短边可以在上下和左右两个方向上支撑和限制保温复合板板体,并且方便板材的安装施工,不会由于空间位阻导致保温复合板板体无法安装施工,“U型”槽和小短边共同形成的矩形区域可以将保温复合板很好的固定在其中,限制其在平行于墙体方向上的上下及左右位移,通过外墙保温复合板固定装置的使用和布置可以有效的限制板材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有效的提高板材上墙后的连接稳定性,极大的提升了保温复合墙体的安全性和饰面承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