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671发布日期:2019-08-07 01:13阅读:3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



背景技术:

目前,二次结构墙体施工须按规范设置混凝土构造柱,混凝土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会在混凝土构造柱的模板顶部距梁底或板底20cm处设置簸箕口,待浇筑成型后,再将簸箕口凿除,上部20cm用砂浆填嵌。此种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以解决凿除簸箕口劳动强度大,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包括簸箕口本体,所述簸箕口本体包括固定板、对称布置于固定板上的第一簸箕口侧板、第二簸箕口侧板以及位于第一簸箕口侧板与第二簸箕口侧板之间的簸箕口底板,所述簸箕口底板倾斜布置,且簸箕口底板与第一簸箕口侧板、第二簸箕口侧板相配合以围成簸箕口,所述第一簸箕口侧板的底部开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簸箕口侧板的底部开有第二轴孔,所述簸箕口内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的下端固定于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轴孔,并能在第一轴孔内转动,且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孔,并能在第二轴孔内转动,所述簸箕口的上部能移离的设置有限位插销,工作时,翻板向上翻转,限位插销抵靠在翻板上部以防止其向下回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扭簧以使翻板向下回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簸箕口底板上对应翻板位置处开有槽口,进而便于操作人员推动翻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簸箕口侧板的上部开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簸箕口侧板上对应第一限位孔的位置开有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插销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簸箕口侧板的内壁上开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簸箕口侧板的内壁上开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翻板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块,且翻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二导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为倒门字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簸箕口侧板、第二簸箕口侧板、固定板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簸箕口由第一簸箕口侧板、第二簸箕口侧板及簸箕口底板配合围成,其可重复利用,相较于传统混凝土簸箕口,无需进行凿除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材料,且簸箕口内设置的翻板能够回压混凝土,保证成型质量的同时,减小了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的初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1为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的初始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包括簸箕口本体,所述簸箕口本体包括固定板1、对称布置于固定板1上的第一簸箕口侧板2、第二簸箕口侧板3以及位于第一簸箕口侧板2与第二簸箕口侧板3之间的簸箕口底板4,所述固定板1为倒门字形结构,且固定板1、第一簸箕口侧板2、第二簸箕口侧板3为一体结构,所述簸箕口底板4倾斜布置,且簸箕口底板4与第一簸箕口侧板2、第二簸箕口侧板3相配合以围成簸箕口,所述第一簸箕口侧板2的底部开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簸箕口侧板3的底部开有第二轴孔,所述簸箕口内设置有翻板5,所述簸箕口底板4上对应翻板5位置处开有槽口9,进而便于操作人员推动翻板5,所述翻板5的下端固定于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轴孔,并能在第一轴孔内转动,且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孔,并能在第二轴孔内转动,所述簸箕口的上部能移离的设置有限位插销(图中未绘示),具体的,第一簸箕口侧板2的上部开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簸箕口侧板3上对应第一限位孔的位置开有第二限位孔7,所述限位插销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7,工作时,翻板5向上翻转,限位插销插入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7,此时,限位插销右端刚好抵靠在翻板5上部以防止其向下回翻,为了便于后期拆装,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扭簧以使翻板5向下回翻,待混凝土凝固后,将限位插销抽离,转轴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进而带动翻板5回翻,扭簧的存在也能避免翻板5粘连在混凝土上。

所述翻板5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凸起的设置,增大了支撑强度,且提高了翻板背面的摩擦力,以便于操作。

为了提高翻板5翻转的流畅性,本实施例中,第一簸箕口侧板2的内壁上开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簸箕口侧板3的内壁上开有第二导向槽8,所述翻板5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块,且翻板5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槽8相配合的第二导向块。

上述一种能周转的构造柱簸箕口通过第一簸箕口侧板2、第二簸箕口侧板3及簸箕口底板4配合围成簸箕口,进而可重复利用,相较于传统混凝土簸箕口,无需进行凿除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材料,且簸箕口内设置的翻板5能够回压混凝土,保证成型质量的同时,减小了材料的浪费。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