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式整体装配式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9028发布日期:2019-08-13 20:2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式整体装配式楼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式整体装配式楼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全国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地区、城市要求在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预制率达到一定比例。由于楼梯构件具有重复率高、通用性强的特点,故在这类建筑中,一般楼梯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现有楼梯预制方案一般采用整体预制式梯板,梯板整体在工厂预制,预制时,梯板两端各设置两个销键孔,用于支座连接。在梯梁浇筑完毕并达到强度后,采用吊车吊装预制梯板,将支座梯梁销键穿过梯板销键孔,后对支座进行灌填,完成安装。

这种预制楼梯自重较大,特别是当梯段跨度较大时,因板厚加厚,导致梯段重量超重,不仅给运输造成困难,而且常常出现超过一般项目塔吊吊装额定吊装重量的情况,给项目施工造成困难。若仅为了满足梯板吊装要求需要大幅增加塔吊吨位,日常运行大部分情况下,塔吊负荷不足,不仅造成较大浪费,也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另一方面,当前整体预制式楼梯支座采用销键与主体结构连接,导致整体性较差,有时候不能满足结构整体计算、构造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整体预制,兼顾装配,整体性好的叠合式整体装配式楼梯。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合式整体装配式楼梯,包括重叠设置的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梯板现浇层位于梯板预制层上方,且梯板现浇层沿着梯板预制层方向设置;所述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两端设有梯架支座,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两端与梯架支座锚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梯板预制层由第一纵筋和第一分布筋组成,第一分布筋横向设置于第一纵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布筋上设有若干第一纵筋,相邻第一纵筋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梯板现浇层由第二纵筋和第二分布筋组成,第二分布筋横向设置于第二纵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分布筋上设有若干第二纵筋,相邻第二纵筋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梯板现浇层底部始终与梯板预制层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梯板现浇层上设有沿高度设置的若干阶梯,若干阶梯之间依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与梯架支座连接段为水平结构,两个梯架支座之间的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为倾斜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梯架支座内设有相适配的开口箍和箍筋帽,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部分位于开口箍内,且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位于箍筋帽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箍与箍筋帽绑扎连接,且开口箍的开口朝上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满足装配式要求,可以计入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另一方面,因预制部分重量相对较轻,便于运输、安装;同时楼梯与主体的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可以满足整体计算的要求;梯梁可以采用叠合梁的形式,增加预制构件数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梯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梯板预制层和梯板现浇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梯板预制层1,第一纵筋1-1,第一分布筋1-2,梯板现浇层2,第二纵筋2-1,第二分布筋2-2,阶梯2-3,梯架支座3,开口箍3-1,箍筋帽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叠合式整体装配式楼梯,包括重叠设置的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梯板现浇层2位于梯板预制层1上方,且梯板现浇层2沿着梯板预制层1方向设置;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两端设有梯架支座3,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两端与梯架支座3锚固,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的钢筋被包裹在梯架支座3的混凝土中,增强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与梯架支座3的连接,使整体结构更牢固,目的是使整体能共同工作以承担各种应力。

梯板预制层1为提前施工制成,梯板预制层1的跨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梯板预制层1的跨度比实际尺寸增加5mm-10mm,便于梯板预制层1与梯架支座3的连接,梯板现浇层2沿着梯板预制层1的放线设置且浇筑,在梯板预制层1放置完成后对梯板现浇层2进行加工。

梯板预制层1由第一纵筋1-1和第一分布筋1-2组成,第一分布筋1-2横向设置于第一纵筋1-1上,第一分布筋1-2上设有多个第一纵筋1-1,相邻第一纵筋1-1平行设置,梯板预制层1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一纵筋1-1,第一纵筋1-1沿着所需方向进行设置,在有多根第一纵筋1-1的情况下,多根第一纵筋1-1平行设置,多个第一分布筋1-2用于加固第一纵筋1-1,且第一分布筋1-2用于支撑梯板预制层1的浇筑。

同理梯板现浇层2由第二纵筋2-1和第二分布筋2-2组成,第二分布筋2-2横向设置于第二纵筋2-1上,第二分布筋2-2上设有多个第二纵筋2-1,相邻第二纵筋2-1平行设置,梯板现浇层2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二纵筋2-1,第二纵筋2-1沿着所需方向进行设置,在有多根第二纵筋2-1情况下,多根第二纵筋2-1平行设置,多个第二分布筋2-2用于加固第二纵筋2-1,且第二分布筋2-2用于支撑梯板现浇层2的浇筑。

梯板现浇层2底部始终与梯板预制层1相抵,梯板现浇层2上设有沿高度设置的多个阶梯2-3,多个阶梯2-3之间依次连接,多个阶梯2-3的高度、数量、跨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与梯架支座3连接段为水平结构,两个梯架支座3之间的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为倾斜结构,水平结构便于与梯架支座3相连接,而倾斜结构便于阶梯2-3的设置。

梯架支座3内设有相适配的开口箍3-1和箍筋帽3-2,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部分位于开口箍3-1内,且梯板预制层1和梯板现浇层2位于箍筋帽3-2下方,开口箍3-1与箍筋帽3-2绑扎连接,且开口箍3-1的开口朝上设置,开口箍3-1和箍筋帽3-2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使得梯架支座3具有更好的强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梯板预制层1,第一纵筋1-1,第一分布筋1-2,梯板现浇层2,第二纵筋2-1,第二分布筋2-2,阶梯2-3,梯架支座3,开口箍3-1,箍筋帽3-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