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667发布日期:2019-11-08 23:5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帷幕墙建筑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利用双玻璃墙所构成的隔层设计,搭配具有通风效果的框架,且该其中一侧的玻璃墙还能进行活动滑移,提供后续维修及清洁的功能。



背景技术:

由于帷幕墙可仅藉由金属件将预先组装的帷幕墙单元安装于建筑物,施工简便,现今建筑物多采用了美观及采旋光性较佳的玻璃帷幕墙设计,因为几乎整栋建筑都采用透明玻璃帷幕作为墙面,室外光线自然也容易大量进入到室内,伴随而来的是大量辐射热能进而提高了室内温度,必须透过额外的通风或降温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但大量使用这些降温设备不仅耗费电能且会造成温室效应。

目前,这类帷幕墙大多都是在内侧另行安装遮阳帘,或于玻璃帷幕的一面黏贴隔热纸,希望透过遮蔽室外的光线降低热辐射效应。但是,玻璃帷幕还是会因为热传导的关系,造成内部闷热的情况,因此,遮阳帘在使用上也是有诸多缺失,如:安装成本、清洁及空间占用等问题。而,隔热纸则会因为本身透过深色颜料的遮旋光性,导致在阴、雨天时会有内部昏暗的问题,且隔热效果并不理想,隔热纸采黏胶进行黏贴固定,其经过烈日曝晒后,经常会发生氧化、褪色、起泡、皱褶及变形等瑕疵,进而影响到隔热的效果。

现有的帷幕墙单元有单层帷幕墙及双层帷幕墙等设计,其中,双层帷幕墙是利用两片玻璃面板将室内外隔开,且于室外侧的玻璃面板与室内侧的玻璃面板之间形成有一中空层,其功用是能够在冬季时,由该中空层发挥作为隔热层功能而使室内的暖房效率提高,等到夏季时,利用中空层内进行对流换气而缓和阳光直射玻璃面板的温度,进而抑制该等热量流向室内以提高冷房效率。惟,目前所使用的双层帷幕墙单元多为一体化成型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使其厚度尽可能变薄,但却导致该中空层变得狭窄,降低了通风量,而进入该中空层中的灰尘也因为无法清理,最后将导致玻璃帷幕的透光效果受到减损。因此,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知目前所使用的方案系仍具有许多缺点与不足,故有必要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嵌置于帷幕墙建筑物上,不仅具有通风隔热效果,而且活动玻璃能够活动滑移,便于后续维修和清洁。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供嵌置安装于帷幕建筑物上,包括:

一框架,其相对所述帷幕墙建筑物的正面设有一第一固定部,且该框架相对于所述帷幕墙建筑物的内面设有一第二固定部,使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间隔设置,另该框架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气流通道;

至少一固定玻璃,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完全封闭所述框架的正面;

至少一活动玻璃,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完全封闭所述框架的内面,使所述固定玻璃及该活动玻璃之间形成一夹层;

一滑动单元,包含一滑轨、一对滑动件及至少一段导轨,该滑轨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框架相对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该导轨连接设于该滑轨的一部分上,其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且该导轨对应所述活动玻璃,一对滑动件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活动玻璃的上缘,供操作所述活动玻璃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至所述滑轨,并沿着所述滑轨相对所述框架而进行往复平行移动,使所述夹层形成开放而便于进行所述固定玻璃的清理工作;及

一通风单元,设于所述框架的内侧,且该通风单元连接所述框架上方的气流信道,使所述通风单元与所述夹层相互连通,该通风单元运转时,可将内部冷空气由所述框架下方的气流通道进入所述夹层内部,并将所述夹层内部的气体透过所述框架上方的气流通道抽离所述夹层来达成隔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一遮阳帘,该遮阳帘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对应所述夹层的区域,且该遮阳帘对应所述固定玻璃的面积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阳帘搭配一电动马达使用,藉该电动马达启动后能使该遮阳帘下降遮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阳帘系搭配一电动马达及一光传感器使用,该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框架内对应阳光可照射到的位置,藉该光传感器受到光线感应后自动启动该遮阳帘下降遮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使所述活动玻璃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而移动至所述第二固定部内,且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于水平方向上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座体、一连接杆及复数个移动轮,该座体呈矩形立方体结构,且中央对应该连接杆而设有一穿孔,以将该连接杆活动穿设于该穿孔内,复数个移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四个角落,藉由所述连接杆及复数个移动轮而使所述活动玻璃可相对所述导轨及所述滑轨的路径转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为双层,且每一层均设有四个移动轮,另所述滑轨及导轨的内部均对应所述移动轮而形成有两层移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玻璃及活动玻璃均为复数设置,且于相邻二个固定玻璃之间设有一第一立柱,于相邻活动玻璃之间设有一第二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实用新型在框架内部设置固定玻璃和活动玻璃形成一夹层,活动玻璃通过滑动单元能够进行滑移,并于框架一侧设有通风单元与夹层相连接,进而可以达到通风隔热的效果,并通过活动玻璃能够进行活动滑移,便于后续维修和清洁;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单元和夹层相互连通,通风单元在运转时,可将内部冷空气由框架下方的气流通道进入夹层内部,并将夹层内部的气体通过框架上方的气流通道抽离夹层,通过这样的空气对流来达到隔热效果;再其次,还设置了遮阳帘和光传感器,光传感器感受到光线感应后自动启动遮阳帘下降遮阳,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便利性;再其次,滑轨和导轨内部对应移动轮形成两层移动空间,大幅提升活动玻璃移动时的稳定性;最后,固定玻璃和活动玻璃设置复数个,并且相邻的固定玻璃之间设置第一立柱,相邻的活动玻璃之间设置第二立柱,可以大幅提升建置时的稳固性,同时也能避免使用时的脱落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1B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1C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三)

图2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4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三)。

图5为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 11——框架;

111——第一固定部; 112——第二固定部;

113——气流通道; 114——夹层;

12——固定玻璃; 13——活动玻璃;

14——滑动单元; 141——滑轨;

142——滑动件; 1421——座体;

14211——穿孔; 1422——连接杆;

1423——移动轮; 143——导轨;

15——通风单元; 16——遮阳帘;

161——电动马达; 162——光传感器;

17——第一立柱; 18——第二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1A~1C及2~4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在进行操作时的各个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1包括框架11、固定玻璃12、活动玻璃13、滑动单元14及通风单元15,供嵌置安装帷幕墙建筑物上,增加隔热、遮阳等功能。

其中框架11相对该帷幕墙建筑物的正面设有第一固定部111,且框架11相对于帷幕墙建筑物的内面设有第二固定部112,使第一固定部111及第二固定部112之间形成间隔设置,另框架11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气流通道113。

固定玻璃12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1以完全封闭该框架11的正面。

活动玻璃13活动设置于第二固定部112以完全封闭框架11的内面,使固定玻璃12及活动玻璃13之间形成夹层114,应注意的是,前述二个气流通道113与夹层114相连通。

滑动单元14包含滑轨141、一对滑动件142及一段导轨143,滑轨141平行间隔设置于框架11相对第二固定部112的一侧,导轨143则连接设于滑轨141的一部分上,其一端延伸至相对第二固定部112的位置,且导轨143对应活动玻璃13,使活动玻璃13沿着导轨143的方向而移动至第二固定部112内,且导轨143与滑轨141于水平方向上垂直设置,而前述一对滑动件142是以间隔方式设置于活动玻璃13的上缘,每一滑动件142具有一座体1421、一连接杆1422及复数个移动轮1423,其中,座体1421呈矩形立方体结构,且中央对应连接杆1422而设有一穿孔14211,以将连接杆1422活动穿设于该穿孔14211内,复数个移动轮1423分别设置于座体1421的四个角落,藉由连接杆1422及复数个移动轮1423呈现两个运动轴向,故能使该活动玻璃13可相对导轨143及滑轨141的路径进行如转向或水平方向等移动方式,因此,可供现场人员操作活动玻璃13沿着导轨143的延伸方向移动至该滑轨141,并沿着滑轨141相对框架11而进行往复平行移动,使该夹层形成开放而便于进行固定玻璃12的清理工作。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座体1421为双层设计,且每一层均设有四个移动轮1423,另滑轨141及导轨143的内部均对应该等移动轮1423的设计而形成有二层移动空间。

通风单元15设于框架11的内侧(也就是室内侧),且通风单元15连接框架11上方的气流通道113,使通风单元15与夹层相互连通,该通风单元15运转时,可将内部冷空气由框架11下方的气流通道113进入夹层114内部,并将该夹层114内部的气体通过框架11上方的气流通道113抽离夹层114,通过这样的空气对流方式来达成隔热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模块化帷幕墙1还具有一遮阳帘16,设置于框架11内部对应夹层的区域,且遮阳帘16对应固定玻璃12的面积设置。并且,遮阳帘16搭配一电动马达161使用,藉电动马达161启动后能使遮阳帘16下降遮阳,另外,电动式遮阳帘16还能搭配一光传感器162一块使用,光传感器162设置于框架11内对应阳光可照射到的位置,藉光传感器162受到光线感应后自动启动遮阳帘16下降遮阳。

请一并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固定玻璃12及活动玻璃13均为复数设置,且于相邻二固定玻璃12之间设有一第一立柱17,于相邻活动玻璃13之间设有一第二立柱18,而可在框架11内部形成多个独立对应安装该等固定玻璃12及该等活动玻璃13的小框架,且每一活动玻璃13均可独立进行操作移动,并且还能提升安装后的稳固性。

由此可见,首先,本实用新型在框架内部设置固定玻璃和活动玻璃形成一夹层,活动玻璃通过滑动单元能够进行滑移,并于框架一侧设有通风单元与夹层相连接,进而可以达到通风隔热的效果,并通过活动玻璃能够进行活动滑移,便于后续维修和清洁;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单元和夹层相互连通,通风单元在运转时,可将内部冷空气由框架下方的气流通道进入夹层内部,并将夹层内部的气体通过框架上方的气流通道抽离夹层,通过这样的空气对流来达到隔热效果;再其次,还设置了遮阳帘和光传感器,光传感器感受到光线感应后自动启动遮阳帘下降遮阳,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便利性;再其次,滑轨和导轨内部对应移动轮形成两层移动空间,大幅提升活动玻璃移动时的稳定性;最后,固定玻璃和活动玻璃设置复数个,并且相邻的固定玻璃之间设置第一立柱,相邻的活动玻璃之间设置第二立柱,可以大幅提升建置时的稳固性,同时也能避免使用时的脱落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