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柱复合支撑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0185发布日期:2020-09-23 00:5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桩柱复合支撑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结构模板体系,具体的,涉及桩柱复合支撑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尤其是梁施工作业中,模板工程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梁模施工中模板设计的优选是可以快速装拆的模板体系,目前常用的依然是胶合板;同时,梁底一般加设立杆支撑。

针对上述框架结构模板施工采用的方法,考虑如何改进桩帽模板、柱帽模板与梁模板之间的连接以及如何简化模板装拆流程是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成本的关键,同时,如何在土石围堰基础上加设支撑可以起到最好的支撑效果,在保障浇灌不漏浆的同时,提高施工速率,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桩柱复合支撑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柱帽模板与桩帽模板均采用u型侧模组合l型内模的模板形式,梁模采用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模板之间铰接,在保障模板之间密实度的同时可实现快速装拆;柱间与桩间均设置梁模板支撑架支撑,避免了因地面不平整影响梁体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与外观质量,节约施工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一种桩柱复合支撑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包括安装在预应力管桩的桩顶上或墩柱的柱顶上的帽模板、及梁模板,所述梁模板的一端与帽模板铰接,所述梁模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帽模板铰接,四个所述帽模板与四个所述梁模板构成方形的框架主体单元,多个所述框架主体单元构成框架主体;所述梁模板的下方设置有撑梁,撑梁上设置有多个竖置的用于支撑梁模板的单元式撑架,所述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预应力管桩或墩柱上,所述撑梁与梁模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梁模板为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所述帽模板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侧模、l型内模、套箍平台板和抱桩钢套箍,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侧模分别竖置铰接在套箍平台板的两端;所述l型内模铰接在套箍平台板的另一侧,且与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侧模垂直;所述抱桩钢套箍焊接在套箍平台板的正下端面;所述抱桩钢套箍套接在预应力管桩桩顶或墩柱柱顶。

进一步的,所述抱桩钢套箍套接的预应力管桩桩顶或墩柱柱顶上设有预置限位端板,所述抱桩钢套箍与预置限位端板铰接;所述帽模板与预应力管桩或墩柱之间还设有板底加强肋,所述板底加强肋一端与帽模板连接,所述板底加强肋另一端与预应力管桩的桩体或墩柱的柱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上设有一号侧模对拉杆,所述u型侧模上设有二号侧模对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柱帽模板与桩帽模板均采用u型侧模组合l型内模的模板形式,梁模采用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模板之间铰接,在保障模板之间密实度的同时可实现快速装拆;柱间与桩间均设置梁模板支撑架支撑,避免了因地面不平整影响梁体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与外观质量,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桩柱复合支撑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间与帽模板定型化模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帽模板与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墩柱与帽模板定型化模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箍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墩柱3,柱帽4,预置限位端板22,抱桩钢套箍23,套箍平台板24,板底加强肋25,u型侧模26,l型内模27,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28,一号侧模对拉杆29,二号侧模对拉杆210,预应力管桩5,桩帽6,帽梁模板单元式撑架31,可调式桩间撑梁30,标高可调式框架梁模板支撑架32,梁模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6,一种桩柱复合支撑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包括安装在预应力管桩5桩顶或墩柱3柱顶的帽模板、及梁模板8,所述梁模板8的一端与帽模板铰接,所述梁模板8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帽模板铰接,四个所述帽模板与四个所述梁模板8构成方形的框架主体单元,多个所述框架主体单元构成框架主体;所述梁模板8的下方设置有撑梁,撑梁上设置有多个竖置的用于支撑梁模板的单元式撑架,所述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预应力管桩5或墩柱3上,所述撑梁与梁模板8平行。

所述梁模板8为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28;所述帽模板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侧模26、l型内模27、套箍平台板24和抱桩钢套箍23,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侧模26分别竖置铰接在套箍平台板24的两端;所述l型内模27铰接在套箍平台板24的另一侧,且与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侧模26垂直;所述抱桩钢套箍23焊接在套箍平台板24的正下端面;所述抱桩钢套箍23套接在预应力管桩5桩顶或墩柱3柱顶。

所述抱桩钢套箍23套接的预应力管桩5桩顶或墩柱3柱顶上设有预置限位端板22,所述抱桩钢套箍23与预置限位端板22铰接;所述帽模板与预应力管桩5或墩柱3之间还设有板底加强肋25,所述板底加强肋25一端与帽模板连接,所述板底加强肋25另一端与预应力管桩5桩体或墩柱柱体连接。所述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28上设有一号侧模对拉杆29,所述u型侧模上设有二号侧模对拉杆210。

安装在预应力管桩5桩顶的帽模板为桩帽6,安装在墩柱3柱顶的帽模板为柱帽4。

抱桩钢套箍23为两块半圆形的钢板拼接而成,套箍顶部设置外伸式钢板,用于与套箍平台板24固定。

柱帽4之间的梁模板下部由标高可调式框架梁模板支撑架32支撑。

以桩与桩之间的连接体系为例,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28底部由帽梁模板单元式撑架31支撑,所述帽梁模板单元式撑架31放置在设置于桩与桩之间的可调式桩间撑梁30之上。

桩帽6模板由u型侧模26与l型内模27组合成整体,所述u型侧模26的两侧模板的长度为桩帽6侧边不与帽梁搭接部分的长度;桩帽6底部设置l型内模27,侧模高度为桩帽6侧面不与帽梁搭接部分的高度,即填补了模板的空隙,又可确保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28两侧与底部成90°直角。

u型侧模26的两侧模板与定型化u型框架梁模28两端铰接,可快速装拆;u型侧模26上部均设置二号侧模对拉杆210固定侧模间角度。

墩柱3之间的连接体系与上述桩间连接体系相同。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