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纤维砂浆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153发布日期:2019-08-07 01:1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纤维砂浆砌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体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拉纤维砂浆砌块。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砌块墙技术运用广泛,但仍然有如下一些问题:其一砌筑方法还是采用砂浆砌筑,由于工人在进行砌筑时难免会将砂浆掉入砌块的孔洞中,造成资源浪费,并且掉入的砂浆过多会导致砌块的隔热性能变差、自重增大;同时砂浆砌筑的砌块墙不利于拆除再利用,造成了大量砌块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其二当前空心砌块砖多用混凝土填充增加稳定性,但这使得其造价增高,且砌块无法拆除再利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及环境问题。其三采用普通混凝土砌块其设计壁厚宽为25MM,这使得自身自重大且混凝土用量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纤维砂浆砌块,具有自重轻,造价低,可加工性强,同时代替了传统的砂浆砌筑,首先防止了施工漏浆,避免了由于掉入的砂浆过多而导致砌块的隔热性能变差、自重增大及资源浪费,其次使得砌块拆除方便并能重复循环使用,资源重复利用率增加,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保护了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拉纤维砂浆砌块,包括矩形主体1,矩形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凸起2,矩形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与凸起2相契合的凹槽3;所述的凸起2和凹槽3上设置有开孔4,凸起2上的开孔4内插入第一连接杆件5的一端,第一连接杆件5的另一端连接螺杆6,凹槽3的开孔4插入第二连接杆件7的一端,第二连接杆件7的另一端设置有丝扣孔洞8,螺杆6与丝扣孔洞8相契合。

所述的矩形主体1采用聚丙烯抗拉纤维砂浆。

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件5和第二连接杆件7上分别设置有穿卡子开孔9,穿卡子开孔9插入钢丝卡子10。

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件5与螺杆6之间设置有圆形挡板,第二连接杆件7靠近丝扣孔洞8的一端设置有圆形挡板。

所述的矩形主体1上设置有的竖向孔11,竖向孔11内填入泥土后浇水使泥土紧固。

所述的矩形主体1的尺寸为600mm X 300mm X 300mm,壁厚为10mm,竖向孔11孔径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凸起2上的开孔4内插入第一连接杆件5的一端,第一连接杆件5的另一端连接螺杆6,凹槽3的开孔4插入第二连接杆件7的一端,第二连接杆件7的另一端设置有丝扣孔洞8,螺杆6与丝扣孔洞8相契合,矩形主体1之间的连接通过螺杆6与丝扣孔洞8配合以及凸起2和凹槽3相配合,代替了传统的砂浆砌筑,防止了施工漏浆,避免了由于掉入的砂浆过多而导致砌块的隔热性能变差、自重增大及资源浪费。同时使得砌块拆除方便并能重复循环使用,即保护了环境同时又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的右视图。

图4为第一连接杆件和第二连接杆件的主视图。

图5为第一连接杆件和第二连接杆件的俯视图。

图6为第二连接杆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抗拉纤维砂浆砌块,包括矩形主体1,矩形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凸起2,矩形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与凸起2相契合的凹槽3,所述的矩形主体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竖向孔11,竖向孔11内填入泥土后浇水使泥土紧固,增加稳定性。

参照图2、图3所示,所述的凸起2和凹槽3上设置有开孔4。

参照图4、图5和图6所示,凸起2上的开孔4内插入第一连接杆件5的一端,第一连接杆件5的另一端连接螺杆6,凹槽3的开孔4插入第二连接杆件7的一端,第二连接杆件7的另一端设置有丝扣孔洞8,螺杆6与丝扣孔洞8相契合,第一连接杆件5与螺杆6之间设置有圆形挡板,第二连接杆件7靠近丝扣孔洞8的一端设置有圆形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矩形主体1采用聚丙烯抗拉纤维砂浆制备而成,矩形主体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件5上的螺杆6与第二连接杆件7丝扣孔洞8,拧动对接,对墙体横向固定。第一连接杆件5和第二连接杆件7上分别设置有穿卡子开孔9,穿卡子开孔9插入钢丝卡子10,对墙体纵向固定。待墙体连接好后,将泥土填入矩形主体1中的竖向孔11,用水浇实使泥土紧固增加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