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框架雨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628发布日期:2019-11-15 22:0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框架雨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棚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框架雨棚。



背景技术:

雨棚作为现有的传统膜设计结构,可以起到有效的遮挡雨水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雨棚大多采用的是整张防水膜铺设在钢筋龙骨上,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安装效率更高,但是薄膜破损后不能进行局部更换,同时损坏后的薄膜补救麻烦,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实用,缺乏必要的更换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框架雨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框架雨棚,包括有框体以及卡接在框体上的内框,所述框体的内侧壁周向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块,且支撑块的中间部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框体的底部形成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框体与内框的卡接处设置有沿着框体内侧壁及顶部周向布置的防水密封圈,所述内框的中间部形成有用于卡接定位框的第一通孔,所述定位框的中间部形成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内框上铺设有防水膜,所述框体的上端面开设用于排水的漏水槽。

所述框体设置为田子形结构,其结构内安装4个排列均匀的内框。

所述框体的厚度为3cm,所述内框的厚度为2cm。

所述支撑块用于支撑内框和定位框的底部。

所述内框的上端面边缘部设置为向外延伸并用于连接防水密封圈端面的水平板状结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的内框设计,使得框体由多个内框组成,防水膜可单独安装使用,极大的方便了前期安装和后期的拆装补救,同时在框体上设置有的漏水槽可有效的排出雨棚上的雨水,使用更加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中:1框体、2内框、3漏水槽、4防水膜、5定位框、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防水密封圈、9支撑块、10第三通孔、11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模块化框架雨棚,包括有框体1以及卡接在框体1上的内框2,所述框体1的内侧壁周向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块9,且支撑块9的中间部形成有第三通孔10,所述框体1的底部形成有与第三通孔10连通的第四通孔11,所述框体1与内框2的卡接处设置有沿着框体1内侧壁及顶部周向布置的防水密封圈8,所述内框2的中间部形成有用于卡接定位框5的第一通孔6,所述定位框5的中间部形成有与第三通孔10连通的第二通孔7,所述内框2上铺设有防水膜4,所述框体1的上端面开设用于排水的漏水槽3。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1设置为田子形结构,其结构内安装4个排列均匀的内框2,本实用新型采用4个排列的内框2作为框体1的结构排列方式,并不对其具体数量的内框2做出限定,安装4个内框2仅仅作为该结构的最优选。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1的厚度为3cm,所述内框2的厚度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9用于支撑内框2和定位框5的底部,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内框2的上端面边缘部设置为向外延伸并用于连接防水密封圈8端面的水平板状结构。

该种模块化框架雨棚是由多个内框2卡接在框体1内组成,内框2内设置有用于遮挡的雨水的防水膜4,防水膜4在安装时首先将其铺设在定位框5上,然后将定位框5按压至第一通孔6内,并使防水膜4扣合在内框2上,最后将内框2扣合在框体1内,并使得内框2和定位框5的底部贴合在支撑块9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