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9151发布日期:2019-12-03 19:2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梯系统,特别涉及到一种幕墙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井道安装完毕后,都要在电梯井道的外侧四周加设幕墙以此保护井道框架不为雨水侵蚀,电梯井道幕墙安装的现有技术中,采取在电梯井道框架的上下横梁之间设置玻璃幕墙,玻璃幕墙与电梯井道框架的横梁之间的缝隙使用玻璃胶粘接密封,或者利用驳接头将玻璃幕墙悬空架设在电梯井道框架的外面,上下玻璃幕墙之间再使用玻璃胶粘接密封,两种玻璃幕墙安装方式皆简单快捷、施工成本低,前期完成的电梯井道玻璃幕墙实用性高。但在通过这两种方式安装电梯井道玻璃幕墙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玻璃胶用量非常大,玻璃胶散发气味等不够环保,且玻璃胶使用几年后会老化、开裂,雨水会流进电梯井道内部,继而侵蚀、破坏电梯井道内部的电梯及电气件等,同样会影响到玻璃幕墙的稳定性,这就影响到玻璃幕墙后期的使用效果,带来安全隐患。况且此方式在使用玻璃胶固定玻璃幕墙于框架横梁的过程中,需等待玻璃胶凝固一段时间后才能够交付使用,使用玻璃胶用量多,且粘接性不够强,特别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维护玻璃幕墙时就显得大大不方便,比如玻璃幕墙开裂需要更换时,这时就必须把玻璃胶清理干净才能重新安装上新的玻璃幕墙,而根据生活经验,清理框架横梁上粘接的玻璃胶非常麻烦,这就很耗费更换时间。因此电梯井道幕墙的现有技术存在着不环保、不具备持久有效防水且防水修理更换难度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电梯井道幕墙的现有技术存在着不环保、不具备持久有效防水且防水修理更换难度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幕墙防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幕墙防水装置,包括幕墙支撑架、玻璃幕墙,所述幕墙支撑架设置于电梯井道的框架横梁上,所述玻璃幕墙设置于上下层的幕墙支撑架之间;幕墙支撑架上安装有幕墙装饰件,幕墙装饰件包括内侧部分、外侧部分,幕墙装饰件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形成凹槽,玻璃幕墙的下体部分位于凹槽内,上层的幕墙装饰件的外侧部分凸出下层的玻璃幕墙;凹槽内设置有防水装置,玻璃幕墙压在防水装置上方。

本实用新型采取在玻璃幕墙处设置二次防水来阻止雨水从玻璃幕墙进入电梯井道内,进而破坏电梯内部的电气零部件。第一次防水,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井道幕墙装饰装置,包括玻璃幕墙、幕墙支撑架,所述幕墙支撑架设置于电梯井道的框架横梁上,每层框架横梁上皆水平焊接幕墙支撑架或者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幕墙支撑架,玻璃幕墙设置于上下层的幕墙支撑架之间,幕墙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上支撑架、下支撑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或者焊接在一起,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皆成型有护栏边,上支撑架的护拦边朝上,下支撑架的护栏边朝下,每层玻璃幕墙卡在下层的上支撑架的护拦边与上层的下支撑架的护拦边之间;幕墙支撑架上安装有幕墙装饰件,幕墙装饰件包括内侧部分、外侧部分,幕墙装饰件采用不锈钢成型制作,成型后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幕墙装饰件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内侧部分贴靠在电梯井道框架的横梁上,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形成凹槽,凹槽与上支撑架的护栏边贴靠在一起,外侧部分底部成型有勾槽,勾槽将下支撑架的护栏边勾住;上层的幕墙装饰件的外侧部分凸出下层的玻璃幕墙。安装本实用新型时,因为幕墙装饰件结构与幕墙支撑架结构相似,安装时直接可以将幕墙装饰件从幕墙支撑架的一端插入,这种方式无论安装拆卸、更换维修都快捷简单,省事省力,在安装好下层的幕墙支撑架后装上幕墙装饰件,将玻璃幕墙的下体放入幕墙装饰件的凹槽内,其次再安装上层的幕墙支撑架,用下支撑架的护栏边将玻璃幕墙的上体部分压住,为了不将玻璃幕墙压坏,在下支撑架的护栏边与玻璃幕墙之间放置减震橡胶,最后插上幕墙装饰件,安装完毕后则玻璃幕墙的上体部分位于上层的幕墙支撑架的下支撑架的护栏边内,幕墙装饰件的外侧部分则将玻璃幕墙遮盖住,雨水不进入下层的玻璃幕墙。第二次防水,凹槽内设置有防水装置,玻璃幕墙压在防水装置上方;所述的防水装置为u型减震橡胶,安装玻璃幕墙时,将u型减震橡胶放置在凹槽内,再将玻璃幕墙放在u型减震橡胶上面,依靠玻璃幕墙的自身重量将u型减震橡胶压死在凹槽内,u型减震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玻璃幕墙压在其上两者之间形成密实的压缝,这样凹槽内的积水不会从压缝进入玻璃幕墙,且u型减震橡胶同时可以保护玻璃幕墙不会直接接触硬质的幕墙装饰件,保护玻璃幕墙的下体部分不会收到磕碰损伤。通过两次防水设计,本实用新型即使在幕墙装饰件或者u型减震橡胶其中之一损坏时,另一个装置还可以继续保持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取在玻璃幕墙处设置二次防水来阻止雨水从玻璃幕墙进入电梯井道内,进而破坏电梯内部的电气零部件。下雨天积水后,雨水积累在凹槽内,因为装饰结构件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雨水积满后则从凹槽排出去,再从外侧部分流出,不会从内侧部分流进;同时因为上层的幕墙装饰件的外侧部分凸出下层的玻璃幕墙,则从外侧部分流出的雨水不会流入下层幕墙,能有效形成雨帘效益,同时避免下层幕墙沾水影响观光效果;在凹槽内设置的u型减震橡胶因其本身具有的优良特性,不但可以阻止雨水从玻璃幕墙的压缝进入,还可以保护玻璃幕墙不会受到幕墙装饰件的硬质面损伤。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大量的使用玻璃胶粘接玻璃幕墙,既节省又环保,u型减震橡胶成本低廉、换取简单快捷,无论安装拆卸、更换维修玻璃幕墙都快捷简单,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即使在幕墙装饰件或者u型减震橡胶其中之一损坏时,另一个装置还可以继续保持防水效果。因此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环保、不具备持久有效防水且防水修理更换难度大的现实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示意图;

附图2为井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装饰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水平装饰件的截面图(同为装饰结构件的截面图);

附图5为转角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前侧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侧部分,2、幕墙支撑架,3、幕墙装饰件,4、玻璃幕墙,5、内侧部分,6、防水装置,7、护栏边,8、转角装饰件,9、水平装饰件,10、前侧装饰件,11、第一位置,12、第二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幕墙防水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描述中,相关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指示位置仅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而为了便于描述简化本实用新型,不是所

述的零部件必须具有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附图1、2所示,一种幕墙防水装置,包括幕墙支撑架2、玻璃幕墙4,所述幕墙支撑架2设置于电梯井道的框架横梁上,所述玻璃幕墙4设置于上下层的幕墙支撑架2之间;幕墙支撑架2上安装有幕墙装饰件3,幕墙装饰件3包括内侧部分5、外侧部分1,幕墙装饰件2的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外侧部分1与内侧部分5之间形成凹槽,玻璃幕墙4的下体部分位于凹槽内,幕墙装饰件3的外侧部分1凸出玻璃幕墙4;凹槽内设置有防水装置6,玻璃幕墙4压在防水装置6上方。

本实用新型采取在玻璃幕墙4处设置二次防水来阻止雨水从玻璃幕墙4进入电梯井道内,进而破坏电梯内部的电气零部件。第一次防水,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井道幕墙装饰装置,包括幕墙支撑架2、玻璃幕墙4,所述幕墙支撑架2设置于电梯井道的框架横梁上,所述玻璃幕墙4设置于上下层的幕墙支撑架2之间,每层框架横梁上皆水平焊接幕墙支撑架2或者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有幕墙支撑架2,玻璃幕墙4设置于上下层的幕墙支撑架2之间,幕墙支撑架2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上支撑架、下支撑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或者焊接在一起,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皆成型有护栏边7,上支撑架的护拦边7朝上,下支撑架的护栏边7朝下,每层玻璃幕墙4卡在下层的上支撑架的护拦边7与上层的下支撑架的护拦边7之间;幕墙支撑架2上安装有幕墙装饰件3,幕墙装饰件3包括内侧部分5、外侧部分1,幕墙装饰件3采用不锈钢成型制作,成型后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幕墙装饰件3的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内侧部分5贴靠在电梯井道框架的横梁上,外侧部分1与内侧部分5之间形成凹槽,凹槽与上支撑架的护栏边7贴靠在一起,外侧部分1底部成型有勾槽,勾槽将下支撑架的护栏边7勾住;幕墙装饰件3的外侧部分1凸出玻璃幕墙4。安装本实用新型时,因为幕墙装饰件3结构与幕墙支撑架2结构相似,安装时直接可以将幕墙装饰件3从幕墙支撑架2的一端插入,这种方式无论安装拆卸、更换维修都快捷简单,省事省力,在安装好下层的幕墙支撑架2后装上幕墙装饰件3,将玻璃幕墙4的下体放入幕墙装饰件3的凹槽内,其次再安装上层的幕墙支撑架2,用下支撑架的护栏边7将玻璃幕墙4的上体部分压住,为了不将玻璃幕墙4压坏,在下支撑架的护栏边7与玻璃幕墙4之间放置减震橡胶,最后插上幕墙装饰件3,安装完毕后则玻璃幕墙4的上体部分位于上层的幕墙支撑架2的下支撑架的护栏边7内,幕墙装饰件3的外侧部分1则将玻璃幕墙4遮盖住,雨水不进入下层的玻璃幕墙4。第二次防水,凹槽内设置有防水装置6,玻璃幕墙4压在防水装置6上方;所述的防水装置6为u型减震橡胶,安装玻璃幕墙4时,将u型减震橡胶放置在凹槽内,再将玻璃幕墙4放在u型减震橡胶上面,依靠玻璃幕墙4的自身重量将u型减震橡胶压死在凹槽内,u型减震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玻璃幕墙4压在其上两者之间形成密实的压缝,这样凹槽内的积水不会从压缝进入玻璃幕墙4,且u型减震橡胶同时可以保护玻璃幕墙4不会直接接触硬质的幕墙装饰件3,保护玻璃幕墙4的下体部分不会收到磕碰损伤。通过两次防水设计,本实用新型即使在幕墙装饰件3或者u型减震橡胶其中之一损坏时,另一个装置还可以继续保持防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幕墙装饰件3包括水平装饰件9,水平装饰件9与电梯井道的框架横梁处于同一方向,其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外侧部分1与内侧部分5之间成型有凹槽,玻璃幕墙4的下体部分位于凹槽中;水平装饰件9的外侧部分1凸出玻璃幕墙4,水平装饰件9的两端开口。水平装饰件9采用不锈钢成型制作,制作成型后,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保证装饰件内部积水时,水流从外侧部分1流出,不会从内侧部分5流入井道内部,如附图4所示,水流按箭头所示方向流动。

幕墙装饰件3还包括转角装饰件8,转角装饰件8设置于相邻两侧玻璃幕墙4的转角处,并与对应两侧的水平装饰件9连接,转角装饰件8的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外侧部分1与内侧部分5之间成型有凹槽,玻璃幕墙4的下体部分位于凹槽中;转角装饰件8的外侧部分1凸出玻璃幕墙4,转角装饰件8的两端开口。如附图5所示,转角装饰件8采用不锈钢成型制作,成型后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保证装饰件内部积水时,水流从外侧部分1流出,不会从内侧部分5流入井道内部,同时转角装饰件8制作时成型的拼缝第一位置11、第二位置12全部焊接磨平,达到防水效果,磨平后手工拉丝,纹路与表面一致。

幕墙装饰件3还包括前侧装饰件10,前侧装饰件10设置于水平装饰件9的一端,前侧装饰件10的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外侧部分1与内侧部分5之间成型有凹槽,玻璃幕墙4的下体部分位于凹槽中;前侧装饰件10的外侧部分1凸出玻璃幕墙4,前侧装饰件10的一端开口。如附图5所示,前侧装饰件10采用不锈钢成型制作,成型后内侧部分5高于外侧部分1,保证装饰件内部积水时,水流从外侧部分1流出,不会从内侧部分5流入井道内部,同时前侧装饰件10制作时选取一端封口,封口使凹槽的一端闭合而不会从凹槽两端流出。

如附图3所示,水平装饰件9、前侧装饰件10、转角装饰件8的凹槽连通,前侧装饰件10的未开口一端位于凹槽外侧。水平装饰件9、转角装饰件8、前侧装饰件10之间的拼缝采用防水玻璃胶密封,这样雨水积在凹槽不会从拼缝漏出,前侧装饰件10的封口使积水不会从凹槽两端漏出。

防水装置6为u型减震橡胶。u型减震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玻璃幕墙压在其上两者之间形成密实的压缝,这样凹槽内的积水不会从压缝进入玻璃幕墙,且u型减震橡胶同时可以保护玻璃幕墙不会直接接触硬质的幕墙装饰件,保护玻璃幕墙的下体部分不会收到磕碰损伤。

显然,本实用新型采取在玻璃幕墙处设置二次防水来阻止雨水从玻璃幕墙进入电梯井道内,进而破坏电梯内部的电气零部件,不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大量的使用玻璃胶粘接玻璃幕墙,既节省又环保,u型减震橡胶成本低廉、换取简单快捷,无论安装拆卸、更换维修玻璃幕墙都快捷简单,省时省力。同时,本实用新型即使在幕墙装饰件或者u型减震橡胶其中之一损坏时,另一个装置还可以继续保持防水效果。因此现实实用性很高,符合本领域电梯技术的推广使用。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实验等得出相关技术方案,因此这些相关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