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围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716发布日期:2019-11-12 23:19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围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围墙,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的住房需求也日益增长,这样施工工地数量就极其庞大。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工地所用的围墙都是暂时性的,建筑物建成后建筑工地所用的围墙都需要拆除。早期建筑工地所用的围墙都由工人砌墙建成,完工后再拆除,不可以循环利用,因此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出现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建筑工地围墙。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围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围墙建造过程繁杂,建造完成后需要拆卸时,拆卸困难且无法二次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围墙包括:立柱模块、基座模块以及墙体模块,所述的立柱模块两侧设置有连接机构A,立柱模块通过连接机构A与基座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基座模块两侧设置有连接机构B,所述的墙体模块设置在基座模块上方。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模块内部设置有三组腔体,腔体底部设置有固定槽,三组腔体之间通过连接槽相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墙体模块底部设置有固定杆。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围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传统的围墙拆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进行建造时通过模块之间的配合进行组装,并采用水泥固定,建造过程简单快捷,且建造出的围墙坚固结实,也便于拆卸方便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围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围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围墙的墙体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围墙的墙体模块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围墙的立柱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围墙的立柱模块底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立柱模块;2、墙体模块;3、基座模块;4、连接机构A;5、连接机构B;6、固定杆;7、腔体;8、固定槽;9、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围墙包括:立柱模块1、基座模块3以及墙体模块2,所述的立柱模块1两侧设置有连接机构A4,立柱模块通过连接机构A4与基座模块3相连接,所述的基座模块3两侧设置有连接机构B5,所述的墙体模块2设置在基座模块3上方。

一种模块化围墙的应用方法是:在进行围墙建造时,先将基座模块3铺设在地面上,相邻两组基座模块3之间通过立柱模块1相连接,然后将墙体模块2安装在基座模块3上方,墙体模块2底部的固定杆6与基座模块3内部的固定槽8相对应,组装完成后向连接机构A4、连接机构B5以及腔体7内部浇灌水泥,待水泥凝固后则完成围墙的建造。

所述的基座模块3内部设置有三组腔体7,腔体7底部设置有固定槽8,三组腔体7之间通过连接槽9相连接。所述的墙体模块2底部设置有固定杆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将传统的围墙拆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进行建造时通过模块之间的配合进行组装,并采用水泥固定,建造过程简单快捷,且建造出的围墙坚固结实,也便于拆卸方便二次利用。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