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侧墙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266发布日期:2019-09-13 22:12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侧墙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侧墙施工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侧墙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或施工要求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称为施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现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5974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侧墙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墙体,墙体包括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墙体内设有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的一端位于先浇混凝土内,钢板止水带的另一端位于后浇混凝土内;墙体的迎水面设置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自墙体的迎水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墙体的背水面设置有砂浆保护层,通过在水平施工缝上设置竖直的钢板止水带,延长地下水的渗径,并在墙体的迎水面设置防水结构,达到了防水的效果。

上述结构都是防水地下水的通过,但是当地下水过多时,地下水还是会穿过防水结构进入地下室内,影响防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侧墙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其通过防水排水组件,能够将过多的地下水排走,达到最佳的防水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侧墙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包括先浇混凝土以及后浇混凝土,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连接处设有防水排水结构;

防水排水结构包括预埋在先浇混凝土内的隔水板以及固定连接在隔水板的背水面上的排水管,隔水板的迎水面开设有多个渗水孔;

隔水板内部中空,且渗水孔和排水管均和隔水板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透进来的地下水遇到隔水板时,会通过渗水孔进入排水管内,从而将渗透进来的地下水排走,则地下水较多时,也不会进入送地下室内,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水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板的迎水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层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能够防止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对渗水孔造成堵塞,使渗水孔能够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和隔水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水会有部分残留在隔水板处,吸水层能够对残留的地下水进行吸收,避免地下水的残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先浇混凝土以及后浇混凝土的迎水面固定连接有能够对水平施工缝处进行遮挡的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能够增加整个地下室侧墙的防水性,从而减少地下水渗透进的水量,从而增加水平施工缝的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先浇混凝土以及后浇混凝土连接处的迎水面开设于凹槽,凹槽位于水平施工缝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膨胀止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止水层遇到水后会膨胀,从而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填充,增加水平施工缝的防水性,凹槽能够使膨胀止水层不会凸出地下室侧墙的迎水面,从而不会对防水层的固定连接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先浇混凝土靠近后浇混凝土的表面上浇筑有一层砂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浆层能够增加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性,从而减少水平施工缝的大小,进一步增加水平施工缝的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板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肋板,肋板的下端也预埋在先浇混凝土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能够对隔水板进行支撑,防止隔水板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受力发生倾斜,使隔水板保持竖直的状态,隔水板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的一段呈U型设置,排水管U型部分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起到水封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远离隔板的一端会和下水道连接,则水封的作用能够防止下水道内部的气味进入地下室内,保持地下室内的空气洁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隔水板的迎水面上开设于渗水孔,隔水板的背水面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能够将伸进来的地下水排走,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防止地下水进入地下室内;

2.隔水板的迎水面上依次固定连接有吸水层和过滤层,吸水层能够对残留的地下水进行吸收,过滤层能够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吸水层以及渗水孔的使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

图中:1、先浇混凝土;2、后浇混凝土;21、凹槽;22、膨胀止水层;3、防水排水组件;31、隔水板;32、排水管;33、渗水孔;34、过滤层;35、吸水层;4、防水层;5、砂浆层;6、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地下室侧墙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如图1所示,包括先浇混凝土1、后浇混凝土2以及防水排水组件3。

先浇混凝土1和后浇混凝土2的连接处为水平施工缝,防水排水组件3设于水平施工缝处,防水排水组件3包括竖直设置的隔水板31以及和固定连接在隔水板31背水面上的排水管32;隔水板31的下端预埋在先浇混凝土1内;隔水板31的迎水面上开设有多个渗水孔33;隔水板31内部中空,且排水管32以及渗水孔33均和隔水板31的内部相通;所以从水平施工缝渗透进来的地下水能够通过渗水孔33进入排水管32内,然后经过排水管32排水下水道内,能够防止地下水渗透进地下室内。

排水管32上有一段为U型,排水管32在U型部分处存有一定量的水,达到水封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下水道的臭味进入地下室内。

隔水板31的迎水面固定连接有一层过滤层34,过滤层34和隔水板31之间还固定连接有一层吸水层35;在渗透进来的地下水部分会残留在隔水板31的外侧,吸水层35能够对残留的地下水进行吸收,防止地下水的残留,过滤层34能够防止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流动的混凝土对吸水层35以及渗水孔33造成影响。

先浇混凝土1和后浇混凝土2的迎水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水层4,防水层4能够对水平施工缝进行遮挡,减少地下水渗透的概率,增加水平施工缝处的防水性;先浇混凝土1和后浇混凝土2的迎水面还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位于水平施工缝处,凹槽21内固定连接有膨胀止水层22,膨胀止水层22遇水后膨胀能够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填充,进一步增加水平施工缝处的防水性。

先浇混凝土1靠近后浇混凝土2的表面上浇筑有砂浆层5,砂浆层5能够增加先浇混凝土1和后浇混凝土2的连接性,减少水平施工缝的大小,从而使水平施工缝处的防水性增加。

隔水板3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肋板6,肋板6也预埋在先浇混凝土1内,肋板6能够对隔水板31进行支撑,防止隔水板31在浇筑后浇混凝土2的过程中受力发生倾斜,使隔水板31保持竖直的状态,从而能够使隔水板31起到隔离地下水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