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9285发布日期:2019-04-03 04:4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然而,在施工环节,通常对老旧的建筑物上拆除的废弃材料丢弃,再用新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建设,这一方面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混凝土的运输成本和用量也大大提高。对于一些从原建筑上取下的建筑材料,例如砂石这些材料,完全可以作为新建筑的材料,和混凝土搅拌后作为新建筑的一部分再次使用,从而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且降低建筑成本。

但是,从原建筑上拆除的建筑材料经过破碎加工后需要与混凝土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压制成型得到规则结构的墙体材料,由于建筑材料一部分从原建筑上拆除加工获得,而传统的压制成型设备体积较大,例如传统的蒸压灰砂砖生产设备、蒸压粉煤灰砖生产设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砖等设备,因为需要附加高温高压蒸汽设备,所以不宜在一般的建筑工地使用。若将拆除的建筑材料运送到工厂进行加工,再与混凝土混合制成建筑材料后运送到工地,则运输成本较大。为此,设计一种便于在施工工地使用的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通过设计多个不同方向的直线进给单元,对混合的物料进行压制成型,得到特定结构的墙体材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包括混料仓,所述混料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混料仓下方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工作台成型腔,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直线进给单元,所述第一直线进给单元一侧设置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上设置有接料板成型腔,所述接料板成型腔侧边向靠近第一直线进给单元的一侧延伸形成出料口挡板,所述第一直线进给单元推动接料板从出料口向工作台成型腔运动,所述接料板在运动到工作台成型腔的位置时接料板成型腔与工作台成型腔连通,所述混料仓一侧设置有第二直线进给单元,所述第二直线进给单元一侧设置有与工作台成型腔对应的第一竖向压板,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第三直线进给单元,所述第三直线进给单元一侧设置有与与工作台成型腔对应的第二竖向压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工作台一侧设置有第四直线进给单元,所述第四直线进给单元一侧设置有与工作台成型腔对应的横向推动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工作台成型腔上远离横向推动板的一侧设置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上设置有卸料皮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混料仓下方设置有混料仓支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多个工作台支撑腿,所述第三直线进给单元固定设置在工作台支撑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上设置有进料皮带,所述进料机构一侧设置有带动进料皮带的驱动电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料机构呈倾斜设置,所述进料机构下方设置有进料机构支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通过多个直线进给单元进行联动,实现物料的输送和压制成型,可以实现墙体材料的流水线生产,由于整体设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墙体材料的压制成型,无须相应蒸压设备,因此结构大为简化,能够直接在施工工地使用,有效利用从工地上原建筑上拆除的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环保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图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中工作台附近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混料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混料仓支架,20-工作台,21-工作台成型腔,22-工作台支撑腿,30-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1-接料板,32-接料板成型腔,33-出料口挡板,40-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1-第一竖向压板,50-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1-第二竖向压板,60-第四直线进给单元,61-横向推动板,70-卸料机构,71-卸料皮带,80-进料机构,81-驱动电机,82-进料皮带,83-进料机构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蒸压环保型墙体材料压制成型装置,包括混料仓10,混料仓10具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混料仓10下方设置有工作台20,工作台20上开设有工作台成型腔21,工作台20上设置有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一侧设置有接料板31,接料板31上设置有接料板成型腔32,接料板成型腔32侧边向靠近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的一侧延伸形成出料口挡板33,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推动接料板31从出料口12向工作台成型腔21运动,接料板31在运动到工作台成型腔21的位置时接料板成型腔32与工作台成型腔21连通,混料仓10一侧设置有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一侧设置有与工作台成型腔21对应的第一竖向压板41,工作台20下方设置有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一侧设置有与与工作台成型腔21对应的第二竖向压板51。

上述方案中,待混合的混凝土和从原建筑上拆除的建筑材料从进料口11进入到混料仓10内,在混料仓10内混合后从出料口12排出。物料通过出料口12首先进入到接料板31的接料板成型腔32,接料板成型腔32的上下底面呈敞开状态,接料板成型腔32的下底面可以在工作台20上滑动,物料进入到接料板成型腔32后,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推动接料板31向工作台成型腔21的方向运动,此时接料板31上的出料口挡板33运动到出料口12下方并对出料口12进行封闭,避免物料从出料口12漏出。当接料板成型腔32运动到工作台成型腔21的位置时,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和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同时开启,使第一竖向压板41和第二竖向压板51相向运动,第一竖向压板41和第二竖向压板51分别运动到接料板成型腔32上下底面的位置后,逐步对接料板成型腔32内的物料进行压紧,物料经过压紧得到墙体材料胚料后,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牵引第二竖向压板51退回到初始状态,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推动接料板成型腔32内的胚料进入到工作台成型腔21内,然后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牵引第一竖向压板41退回到初始状态,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牵引接料板31退回到出料口12的位置,一个完整的压制动作完成。

上述墙体材料胚料的压制过程还可以在工作台成型腔21内进行,即在接料板成型腔32将物料运送到工作台成型腔21的位置时,接料板成型腔32内的物料下落到工作台成型腔21内,此时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牵引接料板31退回到出料口12的位置,然后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和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同时开启,使第一竖向压板41和第二竖向压板51相向运动,第一竖向压板41、第二竖向压板51和工作台成型腔21的侧壁围合成封闭的压制成型腔室,在墙体材料压制成胚料形状是,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牵引第一竖向压板41退回到初始状态。

进一步的,工作台20一侧设置有第四直线进给单元60,第四直线进给单元60一侧设置有与工作台成型腔21对应的横向推动板61;工作台成型腔21上远离横向推动板61的一侧设置有卸料机构70,卸料机构70上设置有卸料皮带71。该方案中,当一次墙体材料胚料压制完成后,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推动第二竖向压板51向上运动,工作台成型腔21内的胚料通过第二竖向压板51推出,此时第四直线进给单元60开启,横向推动板61推动胚料进入到卸料机构70的卸料皮带71上,经过卸料皮带71进行胚料的输送。横向推动板61在完成胚料推出的操作后,第四直线进给单元60牵引横向推动板61恢复到初始状态。

上述方案中,混料仓10下方设置有混料仓支架13,工作台20下方设置有多个工作台支撑腿22,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固定设置在工作台支撑腿22上。

进料口11上设置有进料机构80,进料机构80的作用是将物料运送到混料仓10的进料口11位置,进料机构80可以采用皮带输送机构、链轮输送机构、螺栓输送机构等现有的输送机构中的一种多种进行组合,例如进料机构80可以采用皮带输送机构,进料机构80上设置有进料皮带82,所述进料机构80一侧设置有带动进料皮带82的驱动电机81。进料机构80呈倾斜设置,进料机构80靠近混料仓10的进料口11的一端处于较高位置,进料机构80下方设置有进料机构支架83。

上述方案中第一直线进给单元30、第二直线进给单元40、第三直线进给单元50和第四直线进给单元60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或者电动等动力供应方式进行选择。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