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17328发布日期:2019-06-05 21:5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外墙装饰板是近几年研发的新型建筑外墙装饰保温一体化板材,该板材由聚酯烤漆或氟碳漆、雕花铝锌合金钢板、聚氨酯保温层、玻璃纤维布等复合而成,主要用于办公、住宅等各种建筑的外墙装饰和节能改造,具有建筑装饰、保温节能、隔热隔音、防水防霉等作用。

外墙装饰板需要在建筑物建好后,现场将其贴装到建筑物的墙体外表面上,通常是需要在板体的背面(即与建筑物外墙相接触的一面)涂抹一层沙浆,通过沙浆将装饰板粘接在建筑物的外表面,为了装饰板与建筑物之间结合得更为牢固,不会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脱落,从而在两块装饰板相衔接的位置设有锚固件。

授权公告号为cn244744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墙体泡沫保温板,其由几何形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在泡沫板的内外板面上分布开设有若干凹孔或凹槽构成。通过板面上的凹孔或凹槽与粘贴水泥加强结合。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仅通过凹孔或凹槽与粘贴水泥结合,其与墙面上的粘贴水泥的连接强度还是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墙面连接强度更强的预制外墙板。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制外墙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多个锚固件,多个锚固件位于板体的两侧且板体两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锚固件设置为自攻螺钉,所述板体上且位于板体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自攻螺钉包括固定板和连接且垂直于固定板设置的杆体,所述杆体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与固定板之间留有滑动间隙,所述板体上于自攻螺钉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与通孔同轴设置有用于供自攻螺钉滑动连接的筒体,所述筒体固定设置在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可与墙体上的粘结水泥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板体和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通过将自攻螺钉拧入至墙体内,使得自攻螺钉将墙体和板体进一步连接至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墙体和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筒体的设置可对板体上的通孔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效果,防止自攻螺钉贯穿的位置产生塌裂导致自攻螺钉掉出,从而间接提高了自攻螺钉对板体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上于滑动间隙所在的位置和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杆体在拧入至墙体内、朝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的设置可使得杆体在插入至筒体内,且带动杆体上的螺纹部拧入至墙体内时,防止杆体于筒体内朝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从而防止自攻螺钉于墙体和板体上脱落,使得自攻螺钉可更好的将墙体和板体连接至一起,间接提高了墙体和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沿杆体的周向位置设置的多个第一弹性板,多个第一弹性板位于杆体上滑动间隙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一边连接至杆体上,另一边朝向固定板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筒体内沿筒体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供每个第一弹性板卡接的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一边连接至筒体上,另一边朝向远离固定板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杆体带动第一弹性板移入至筒体内时,因第一弹性板具有弹性,当第一弹性板与第二弹性板抵接时,第一弹性板可因弹力的作用朝向杆体所在的位置移动,当第一弹性板移动过第二弹性板时,可带动第一弹性板卡接至第二弹性板和筒体之间的间隙内,当向外移动杆体时,杆体可带动第一弹性板与第二弹性板卡接,从而防止杆体于墙体和板体上脱落,将杆体带动第二弹性板插入至筒体内,即可将杆体固定至筒体内,操作方便简单,并且对杆体的固定效果较好,从而间接提高了墙体和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个第一弹性板沿杆体滑动间隙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多个所述第二弹性板沿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沿筒体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留有供第一弹性板转动的转动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均设置为多组,可使得每组第一弹性板均与第二弹性板卡接,从而进一步防止杆体在插入至筒体内后,带动杆体朝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进一步防止自攻螺钉于墙体和板体上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板体和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转动空间的设置可使得当杆体带动第一弹性板与第二弹性板抵接时,方便带动杆体转动,从而使得杆体带动螺纹部拧入至墙体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宽度小于每组第二弹性板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杆体带动第一弹性板与第二弹性板抵接时,因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具有弹性,可操作人员在带动第一弹性板于筒体内移动时会较为困难,将第一弹性板的宽度小于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的间距,操作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弹性板对准每组第二弹性板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的间距移入,使得第一弹性板于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再转动杆体,即可使得杆体在拧入墙体的同时,带动第一弹性板卡接至第二弹性板与筒体的间隙之间,方便带动杆体移动至筒体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沿筒体的长度方向相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每组第二弹性板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所述滑槽的两端贯穿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所述杆体上于螺纹部与滑动间隙相接的位置设置有滑动连接于两侧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杆体上第一弹性板所在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设置可对杆体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当将滑块对准滑槽滑动至滑槽内时,可使得第一弹性板位于每组第二弹性板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通过,从而进一步方便带动杆体移动至筒体内,当滑块于滑槽的端部移出至滑槽外时,即可转动杆体从而使得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卡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横截面设置为“u”形,所述滑块与“u”形的所述滑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槽的横截面设置为“u”形,方便带动滑块于滑槽内移动,并且方便对筒体上的滑槽进行加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上于通孔所在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固定板容纳的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孔的设置可提高整个板体的美观度,防止固定板对其他构件造成影响,并且可防止固定板暴露至板体外,导致对螺钉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螺钉于墙体和板体上脱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1:在墙体上涂抹粘贴水泥,将部分粘贴水泥涂抹呈与凹槽相匹的凸起状,将板体带动凹槽与墙体上凸起状的粘贴水泥结合,使得板体被粘贴至墙体上;

s2:将自攻螺钉插入至通孔上的筒体内,使得杆体带动滑块于滑槽的端部滑入,带动杆体上的第一弹性板于每组第二弹性板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通过,持续插入杆体,带动杆体上的滑块于滑槽的端部移出,此时杆体带动螺纹部部分插入至墙体内;

s3:转动杆体,使得杆体带动螺纹部拧入至墙体内,与此同时,杆体带动每组第一弹性板于相邻的多组第二弹性板之间的转动空间内转动,持续转动杆体,带动杆体上的固定板移入至沉孔内,带动螺纹部完全拧入至墙体内,此时第一弹性板位于第二弹性板和筒体的内壁之间,完成外墙板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抵接,当杆体朝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时,可带动第一弹性板抵接至第一弹性板上,从而对杆体朝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起到阻挡的效果,防止自攻螺钉于墙体和板体上脱离,从而提高了自攻螺钉对墙体和板体的连接效果,间接提高了墙体和板体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自攻螺钉的设置可使得板体进一步连接至墙体上,从而提高了板体和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当杆体移动至筒体内带动螺纹部拧入至墙体内时,可带动杆体上的第一弹性板卡接至第二弹性版与筒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从而防止杆体于筒体内朝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了自攻螺钉对墙体和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2.将滑块移动至滑槽内,可使得杆体带动第一弹性板于每组第二弹性板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之间通过,方便带动杆体移动至筒体内,当滑块移出至滑槽外,转动杆体即可带动第一弹性板与第一弹性板抵接,从而防止杆体于筒体内朝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展示沉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筒体和自供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筒体和自攻螺钉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自攻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11、自攻螺钉;111、固定板;112、杆体;113、螺纹部;114、滑动间隙;115、第一弹性板;116、滑块;12、通孔;121、筒体;122、第二弹性板;123、滑槽;13、沉孔;14、凹槽;2、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预制外墙板,包括板体1和设置在板体1上的多个锚固件,多个锚固件位于板体1的两侧且板体1两边的长度方向设置,锚固件设置为自攻螺钉11,板体1上且位于板体1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凹槽14。

结合图1和图2,板体1上于自攻螺钉11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2,为了提高整个板体1的美观度,防止自攻螺钉11对板体1上的其他组件造成影响,在板体1上于通孔12所在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固定板111容纳的沉孔13。

结合图2和图5,自攻螺钉11包括固定板111和连接且垂直于固定板111设置的杆体112,杆体112上设置有螺纹部113,螺纹部113与固定板111之间留有滑动间隙114,通孔12内与通孔12同轴设置有用于供自攻螺钉11滑动连接的筒体121,筒体121固定设置在通孔12内。

通过在墙体2上预留粘结水泥,使得粘结水泥呈与凹槽14配合的凸起状,将板体1与墙体2贴合,使得板体1上的凹槽14与墙体2上的粘结水泥粘合后,将自攻螺钉11通过筒体121内插入,将自攻螺钉11带动杆体112上的螺纹部113拧入至墙体2内,从而使得自攻螺钉11进一步将墙体2和板体1连接至一起,提高了板体1和墙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4和图5,为了防止杆体112移动至筒体121内后朝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移动,从而防止杆体112带动螺纹部113于墙体2内脱离,在杆体112上沿杆体112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板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板115设置有四个;多个第一弹性板115位于杆体112上滑动间隙114所在的位置,第一弹性板115的一边连接至杆体112上,另一边朝向固定板111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筒体121内沿筒体121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供每个第一弹性板115卡接的第二弹性板122(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板122设置有四个且与每个第一弹性板115一一对应;第二弹性板122的一边连接至筒体121上,另一边朝向远离固定板111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第一弹性板115和第二弹性板122平行设置。

当杆体112带动多个第一弹性板115于筒体121内移动时,第一弹性板115首先与第二弹性板122抵接,第一弹性板115抵抗自身的弹力朝向杆体112的方向移动,当第一弹性板115移动过第二弹性板122时,第一弹性板115因弹力恢复原状,此时第一弹性板115移动至第二弹性板122与筒体121的内壁之间,使得第一弹性板115与第二弹性板122相互抵接,当向外拉动自攻螺钉11时,第二弹性板122阻止了第一弹性板115朝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移动,从而防止杆体112朝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移动,从而进一步防止自攻螺钉11于墙体2内脱离,提高了墙体2和板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一弹性板115沿杆体112滑动间隙11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三组,四个第二弹性板122沿筒体1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三组,沿筒体121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留有供第一弹性板115转动的转动空间;通过带动杆体112上每组第一弹性板115与每组第二弹性板122抵接,从而进一步防止杆体112朝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墙体2和板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板115和第二弹性板122可设置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薄板,例如铁薄板等。

结合图4和图5,为了方便带动杆体112上的第一弹性板115通过每个第二弹性板122并与每个第二弹性板122抵接,第一弹性板115的宽度小于每组第二弹性板122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的间距;当带动杆体112上的第一弹性板115于筒体121内移动时,可带动第一弹性板115沿每组第二弹性板122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板122之间通过,从而方便带动杆体112上的第一弹性板115移动至每个第二弹性板122所在的位置,此时因转动空间的设置,转动杆体112即可使得杆体112带动螺纹部113拧入至墙体2内,与此同时,杆体112可带动第一弹性板115于转动空间内转动,当自攻螺钉11朝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移动时,可使得第一弹性板115和第二弹性板122抵接,从而防止自攻螺钉11于墙体2和板体1上脱落。

结合图3和图5,为了进一步方便带动杆体112上的第一弹性板115对准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移动至筒体121内,在筒体121的内壁上沿筒体121的长度方向相对开设有滑槽123(参见图6),滑槽123位于每组第二弹性板122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滑槽123的两端贯穿筒体121的两端设置,杆体112上于螺纹部113与滑动间隙114相接的位置设置有滑动连接于两侧滑槽123内的滑块116,滑块116位于杆体112上第一弹性板115所在的位置。

通过将杆体112带动滑块116移动至滑槽123内,此时杆体112可带动第一弹性板115位于每组第二弹性板122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板122之间,无需操作人员人工将第一弹性板115对准至每组第二弹性板122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板122之间,当滑块116于滑槽123的端部移出至筒体121后,可转动杆体112带动螺纹部113拧入至墙体2内,并且带动第一弹性板115与第二弹性板122抵接;为了方便带动滑块116于滑槽123内移动,将滑槽123的横截面设置为“u”形,滑块116与“u”形的滑槽123配合设置。

施工方法:当需要安装外墙板时,首先在墙体2上涂抹粘贴水泥,使得黏贴水泥涂满墙体2,并且使部分粘贴水泥呈与凹槽14配合的凸起状,此时将板体1带动凹槽14向粘贴水泥移动,使得板体1被粘贴至墙体2上,此时将自攻螺钉11插入至通孔12内,带动杆体112上的滑块116移动至筒体121上的滑槽123内,持续插入杆体112,使得杆体112带动第一弹性板115于每组第二弹性板122中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通过,当滑块116移动出滑槽123时,此时第一弹性板115位于筒体121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转动杆体112,使得杆体112带动第一弹性板115于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转动,因转动空间的设置,杆体112可带动螺纹部113拧入至墙体2内,此时第一弹性板115于相邻的第二弹性板122之间于转动空间内持续转动,当杆体112带动螺纹部113拧入至墙体2内后,可带动第一弹性板115位于第二弹性板122与筒体121的内壁之间,从而使得当自攻螺钉11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弹性板115和第二弹性板122低级,防止自攻螺钉11朝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自攻螺钉11对墙体2和板体1的固定效果,间接提高了墙体2和板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