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拼接节点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5239发布日期:2019-05-24 20:3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拼接节点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拼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目前主要的连接方式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灌浆套筒预埋在预制墙体内,连接时通过灌浆实现钢筋的连接,连接后再现场浇筑混凝土。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构件精度的问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和条件的影响,导致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出现连接时难以对齐、施工过程中墙体不稳定等连接困难,存在较大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隐患;另外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由于施工难度导致成本较高。这种剪力墙的钢筋套筒式隐蔽型工程,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灌浆密实性也不易检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拼接节点及施工方法。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拼接节点采用挤压套筒连接剪力墙的受力钢筋,既具有钢结构干式连接方便的优势,又具有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优势,使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共同作用,取长补短,既解决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现场灌浆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也解决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现场装配墙体不稳定导致施工不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拼接节点,包括下层预制墙体、上层预制墙体和叠合楼面板,下层预制墙体和上层预制墙体的结构相同,均为预制混凝土墙体,内部配有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受力钢筋。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下两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不浇筑钢筋周围的混凝土,露出两侧的竖向受力钢筋;钢筋周围的空隙不小于套筒直径。预制混凝土墙体下端的竖向钢筋露出的长度为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d为钢筋直径;且竖向钢筋比预制混凝土墙体短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叠合楼面板搁置于下层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端,下层预制混凝土墙体上端的竖向钢筋伸出墙体,伸出长度为h+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h为叠合楼面板的厚度,即保证叠合楼面板施工后,竖向的钢筋的伸出长度为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

钢筋上临时固定了一个套筒;套筒的长度通常是6d,直径通常为3d,d为钢筋的直径。

具体安装过程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楼面板搁置于下层预制墙体的上端后,浇筑叠合楼面板的混凝土叠合层,然后安装上层预制墙体。上层预制墙体的预制混凝土部分放置在叠合楼面板上。下层预制墙体和上层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对齐后,通过挤压套筒连接。然后补齐上层预制墙体下端的竖向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墙体外表面平齐。

上层预制墙体的预制混凝土下端搁置在楼面板上,露在外面的竖向钢筋通过挤压套筒连接,连接后即具有承载能力,为干式连接方式,可以保证拼接节点的连接性能和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下层预制墙体和上层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通过挤压套筒进行连接,操作便捷,避免了灌浆套筒连接中灌浆密实度不易检测的问题,提高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施工的效率和施工质量。

将竖向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后,钢筋周围的混凝土现场浇注,提高了拼接节点与预制墙体部分的整体性,从而提高拼接节点处的强度。

优选的,每片预制剪力墙下端的竖向钢筋周围直径为d范围内的混凝土先不浇筑,露出竖向钢筋,露出长度不小于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d为钢筋直径;且竖向钢筋比预制混凝土墙体短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d的大小以不影响套筒安装为准。

优选的,预制混凝土墙体上端的竖向钢筋伸出墙体,伸出长度为h+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h为叠合楼板的厚度。即保证叠合楼板施工后,竖向的钢筋的伸出长度为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

优选的,挤压套筒可临时固定在上层预制墙体下端的竖向钢筋上;上层预制墙体安装就位后,将挤压套筒向下滑动,与下层预制墙体上端的竖向钢筋连接。当钢筋插入套筒的长度满足锚固要求后,挤压套筒,实现两个拼接段竖向钢筋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拼接范围内,放置若干横向分布钢筋。横向分布钢筋与竖向钢筋形成钢筋网,以提高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整体受力性能和抗裂能力。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拼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层预制墙体安装完毕后,将预制混凝土楼板搁置于下层预制墙体上端,然后浇筑叠合层。浇筑完毕后,下层预制墙体的钢筋在混凝土叠合板上露出长度为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安装上层预制墙体,两拼接段竖向钢筋对齐后,将临时固定在上层预制墙体上的竖向钢筋套筒向下滑动,与下层预制墙体上端的竖向钢筋连接。当钢筋插入套筒的长度满足锚固要求后,挤压套筒,实现两个拼接段竖向钢筋的连接。补浇上层预制墙体下端的混凝土,使其与预制混凝土墙体外表面平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拼接节点采用钢筋挤压套筒连接,避免了传统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灌浆套筒的连接中灌浆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操作简便,且相对于灌浆套筒节约成本。

2、上层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放置于楼面板上,并设置必要的临时斜撑,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问题,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混凝土剪力墙相比,施工更安全。

3、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拼接节点通过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方式实现,为干式连接,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节省工期。

4、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拼接节点通过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方式实现,不需要现场焊接和螺栓连接,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下层预制墙体的侧视图;

图2为下层预制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拼接节点的侧视图;

图4为拼接节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预制混凝土墙体,2、竖向钢筋,3、挤压套筒,4、预制混凝土凸出部分,5、叠合楼面板,6、箍筋,7、横向分布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拼接节点,包括下层预制墙体、上层预制墙体和叠合楼面板5,下层预制墙体和上层预制墙体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预制混凝土墙体1和竖向钢筋2,预制混凝土墙体1的下端两侧面不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凸出部分4,以露出竖向钢筋2,该混凝土凸出部分4的厚度小于预制混凝土墙体1的厚度,宽度与预制混凝土墙体1的宽度相同;

竖向钢筋2下端比预制墙体1短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d为钢筋直径。上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墙体1,伸出长度为h+l,l大于6d小于等于10d,h为叠合楼板5的厚度;

下层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2穿过叠合楼面板5,上层预制墙体的凸出部分4放置在叠合楼面板5上,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2通过挤压套筒3一一对应连接,然后补浇上层预制墙体的凸出部分4两侧的混凝土,补浇混凝土部分墙体与预制混凝土墙体外表面平齐。

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拼接部分,设有横向分布钢筋7。横向分布钢筋7可以提高预制混凝土墙体1的强度;横向分布钢筋7的周围设置有箍筋6。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