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68481发布日期:2019-05-15 22:52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墙体一般都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墙,在混凝土墙的外表面通过白石灰进行粉刷,即可成型为建筑所用的墙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墙体由于仅仅只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成型,之后通过石灰进行粉刷,这种墙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室内,但是整体上并没有施加保温的措施,易使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墙体内,导致墙体的保温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保温效果好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包括墙体本体,所述墙体本体一侧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依次设置有保温层、浇筑层及饰面层,所述浇筑层用于封闭所述装配槽的槽口以包裹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泡沫板、第二泡沫板及设置于第一泡沫板与第二泡沫板之间的若干挤塑板构件,相邻的两个挤塑板构件之间填充有泡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塑板及泡沫板均具有较为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装配墙体时,通过依次铺设第一泡沫板、挤塑板构件、泡沫块及第二泡沫板,使得挤塑板与泡沫板之间的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房屋内的热量通过墙体散失的过程中,可通过泡沫板及挤塑板的隔热性以减少热量的损耗,进而可保证房屋内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塑板构件包括第一挤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挤塑板两端的第二挤塑板,所述第一挤塑板与所述第一泡沫板及第二泡沫板均垂直,且与两个第二挤塑板同样垂直,所述第一挤塑板与所述装配槽槽壁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挤塑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泡沫块填充的保温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体受到碰撞挤压的过程中,第一挤塑板与第二挤塑板分别支撑第一泡沫板与第二泡沫板,且第一挤塑板与第二挤塑板之间相互支撑作用,以提高保温层部分的结构强度,再通过泡沫块对保温空间的填充,既可加强对第二挤塑板的支撑并同时减少保温层的内地空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泡沫板及第二泡沫板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挤塑板及第二挤塑板插接的第一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槽,将第一泡沫板装配至装配槽内,再装配挤塑板构件时,可将第一挤塑板与第二挤塑板插接至第一定位槽内,之后将第二泡沫板装配至装配槽内,进而使得第一挤塑板、第二挤塑板与第一泡沫板、第二泡沫板稳固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配槽一侧的槽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挤塑板插接的第二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装配槽的一侧设置第二定位槽,使得第一个装配至装配槽内的第二挤塑板可沿第二定位槽运动至第一泡沫板一侧,并实现挤塑板构件与第一定位槽的插接,进而使得第一个挤塑板构件找准安装位置后,以便于后续挤塑板构件的安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泡沫块朝向所述第一泡沫板及第二泡沫板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紧固块,所述第一泡沫板与第二泡沫板上贯穿有与所述紧固块卡接的紧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紧固块与紧固孔,以实现泡沫块与第一泡沫板、第二泡沫板之间的紧固性,进而可提高保温层内部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第二挤塑板背对所述装配槽的一侧与所述装配槽槽壁之间留有注浆通道,所述墙体本体上贯穿有与所述注浆通道相连通的注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注浆通道及注浆孔,在墙体装配好后,可通过注浆孔向注浆通道内充入浆料,并使得注浆通道内的浆料对第二挤塑板之间、第二挤塑板与装配槽槽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通道的截面面积沿所述注浆孔向所述装配槽的两侧逐渐减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浆料通过注浆孔进入到注浆通道并向两侧流动时,可对浆料进行挤压,以增加对注浆通道内填充的饱满度,以进一步减少保温层内的缝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挤塑板位于所述第一挤塑板两侧的位置贯穿有若干与所述注浆通道相连通的通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浆孔,使得浆料可流入至保温空间内以填充泡沫块与挤塑板构件之间的缝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具有装配便捷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制作预制的开设有装配槽的墙体本体,并在装配槽的一侧槽壁上开设第二定位槽;

步骤二:准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的第一泡沫板,将第一泡沫板的外侧壁与装配槽的槽壁相贴合并将第一泡沫板运送至装配槽内使得第一泡沫板的侧壁抵靠于装配槽的槽底;

步骤三:装备若干挤塑板构件,先将其中一个挤塑板构件的第二挤塑板一端沿第二定位槽朝第一泡沫板方向运动直至挤塑板构件完全进入到第一定位槽内,再依次将下一个挤塑板构件的第二挤塑板一端贴合于上一个已经安装好后的第二挤塑板侧壁朝第一泡沫板方向运动直至挤塑板构件完全进入到第一定位槽内;

步骤四:装备若干泡沫块,其中两块的大小形状与第二挤塑板、装配槽槽壁之间的大小形状相同,将泡沫块逐一填充于第二挤塑板与装配槽槽壁之间及两个第二挤塑板之间,并使得紧固块插接至紧固孔内;

步骤五:准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的第二泡沫板,将第二泡沫板的外侧壁与装配槽的槽壁相贴合并将第二泡沫板运送至装配槽内并使得挤塑板构件及紧固块朝向第二泡沫板一侧插接至第一定位槽及紧固孔内;

步骤六:浇筑层浇筑,准备配置好的混凝土对墙体本体进行浇筑,直至混凝土封闭装配槽的槽口,并使得形成的浇筑层侧壁与墙体本体的外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步骤七:浆料浇筑,准备配置好的水泥砂浆,并将水泥砂浆从注浆孔注入至注浆通道内;

步骤八:对浇筑层背对装配槽的一侧进行粉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保温墙体内保温层进行逐步装配,使得整个保温墙体的内部装配步骤较为清晰,以提高工人装配过程中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依次铺设第一泡沫板、挤塑板构件、泡沫块及第二泡沫板,可减少房屋内的热量散失,进而可保证房屋内保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本体;2、装配槽;3、保温层;4、浇筑层、5、饰面层;6、第一泡沫板;7、第二泡沫板;8、挤塑板构件;9、泡沫块;10、第一挤塑板;11、第二挤塑板;12、保温空间;13、第一定位槽;14、第二定位槽;15、紧固块;16、紧固孔;17、注浆通道;18、注浆孔;19、通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包括墙体本体1,墙体本体1一侧开设有装配槽2,装配槽2中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温层3、浇筑层4及饰面层5,保温层3用于填充装配槽2以提高墙体本体1的保温效果,浇筑层4用于封闭装配槽2的槽口并包裹保温层3,饰面层5用于粉刷浇筑层4背对保温层3的一侧。

保温层3包括贴合于装配槽2槽底的第一泡沫板6、第二泡沫板7及设置于第一泡沫板6与第二泡沫板7之间的若干挤塑板构件8,第一泡沫板6、第二泡沫板7与装配槽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挤塑板构件8包括第一挤塑板10、设置于第一挤塑板10两端的第二挤塑板11,第一挤塑板10的宽度与第二挤塑板11的宽度相同,且垂直于两个第二挤塑板11,第一挤塑板10与第二挤塑板11相邻的两侧壁分别垂直于第一泡沫板6、第二泡沫板7,且第一挤塑板10朝向第一泡沫板6、第二泡沫板7的侧壁与第二挤塑板11朝向第一泡沫板6、第二泡沫板7的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第二挤塑板11与一个第一挤塑板10构成工字形,且两个第二挤塑板11背对第一挤塑板10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装配槽2的宽度。

第一挤塑板10的侧壁与装配槽2槽壁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挤塑板10侧壁之间形成有保温空间12,保温空间12内填充有泡沫块9,泡沫块9与保温空间12的形状大小相同,使得泡沫块9的侧壁与第一挤塑板10、第二挤塑板11的侧壁相互抵紧。

泡沫块9朝向第一泡沫板6及第二泡沫板7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同样为泡沫材料的紧固块15,第一泡沫板6与第二泡沫板7上对应于紧固块15的位置贯穿有与紧固块15卡接的紧固孔16,紧固块15背对泡沫块9的一侧与紧固孔16背对泡沫块9的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一泡沫板6及第二泡沫板7朝向挤塑板构件8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供第一挤塑板10及第二挤塑板11插接的第一定位槽13,第一定位槽13呈工字形状,将挤塑板构件8装配至装配槽2内时,可通过将第一挤塑板10及第二挤塑板11的侧壁插接至第一定位槽13内,以增强挤塑板构件8与第一泡沫板6、第二泡沫板7的连接紧固性。

装配槽2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的槽壁上开设有供第二挤塑板11插接的第二定位槽14,使得第一个装配至装配槽2内的第二挤塑板11可沿第二定位槽14运动至第一泡沫板6一侧,并实现挤塑板构件8与第一定位槽13的插接,进而使得第一个挤塑板构件8找准安装位置后,以便于后续挤塑板构件8的安装。

参照图2、图3,若干第二挤塑板11背对装配槽2一侧与装配槽2长度方向的槽壁之间留有注浆通道17,墙体本体1长度方向的侧壁上贯穿有与注浆通道17相连通的注浆孔18,优选的,注浆孔18位于墙体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注浆通道17的截面面积沿注浆孔18向装配槽2宽度方向的两侧逐渐减少,第二挤塑板11位于第一挤塑板10两侧的侧壁上贯穿有若干与注浆通道17相连通的通浆孔19,每一侧的若干通浆孔19沿第二挤塑板1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实施例二:

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基于实施例一,包括:

步骤一:制作预制的开设有装配槽的墙体本体,并在装配槽的一侧槽壁上开设第二定位槽;

步骤二:准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的第一泡沫板,将第一泡沫板的外侧壁与装配槽的槽壁相贴合并将第一泡沫板运送至装配槽内使得第一泡沫板的侧壁抵靠于装配槽的槽底;

步骤三:装备若干挤塑板构件,先将其中一个挤塑板构件的第二挤塑板一端沿第二定位槽朝第一泡沫板方向运动直至挤塑板构件完全进入到第一定位槽内,再依次将下一个挤塑板构件的第二挤塑板一端贴合于上一个已经安装好后的第二挤塑板侧壁朝第一泡沫板方向运动直至挤塑板构件完全进入到第一定位槽内;

步骤四:装备若干泡沫块,其中两块的大小形状与第二挤塑板、装配槽槽壁之间的大小形状相同,将泡沫块逐一填充于第二挤塑板与装配槽槽壁之间及两个第二挤塑板之间,并使得紧固块插接至紧固孔内;

步骤五:准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的第二泡沫板,将第二泡沫板的外侧壁与装配槽的槽壁相贴合并将第二泡沫板运送至装配槽内并使得挤塑板构件及紧固块朝向第二泡沫板一侧插接至第一定位槽及紧固孔内;

步骤六:浇筑层浇筑,准备配置好的混凝土对墙体本体进行浇筑,直至混凝土封闭装配槽的槽口,并使得形成的浇筑层侧壁与墙体本体的外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步骤七:浆料浇筑,准备配置好的水泥砂浆,并将水泥砂浆从注浆孔注入至注浆通道内;

步骤八:对浇筑层背对装配槽的一侧进行粉刷。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