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9437发布日期:2019-05-22 02:0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但是目前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内置管路问题依然是个比较难的处理点,怎么将管路设置在装配式建筑内,怎么方便管路的拆装,都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墙板,相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组装更方便,对于管路的维修更为方便,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墙板,包括左墙板、右墙板以及竖直设置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用于连接左墙板和右墙板,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的相对一端均设置有扣合件,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左墙板和右墙板上的扣合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所述中间板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均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内墙板和外墙板,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通过扣合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相对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矩形槽,所述支撑板的两条棱边分别嵌合在所述矩形槽内。

进一步,所述中间板包括互相平行且固定相连的中间内板和中间外板,所述中间内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左墙板和右墙板的内墙板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件,所述中间外板用于将左墙板和右墙板的外墙板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扣合件包括扣合件本体,所述扣合件本体上形成有分别与内墙板和外墙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平行于内墙板和外墙板的外表面且相对于扣合件本体对称设置于扣合件本体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扣合件本体均朝向其对称中心一侧凹陷形成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截面呈l形,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的内凹部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中间内板和中间外板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为薄壁结构,两端向连接件本体的中心卷曲,形成相对于连接件本体对称设置的第一卷曲部和第二卷曲部,所述第一卷曲部和第二卷曲部的外卷曲表面形成用于容纳中间部的卡合口,所述卡合口的开口角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形成将两个扣合件中间部夹紧的弹性夹紧空间。

进一步,所述中间内板和中间外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形孔,所述形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截面外形相适应。

进一步,所述内凹部上形成有用于所述第一卷曲部或第二卷曲部让位的第一缺口,所述连接件本体上形成有用于扣合件本体让位的第二缺口。

进一步,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与中间板之间还分别通过胶水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本体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装置包括左墙板、右墙板以及竖直设置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用于连接左墙板和右墙板,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的相对一端均设置有扣合件,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左墙板和右墙板上的扣合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所述中间板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本发明装置墙板拆装方便,在拆装时,不用破坏墙板的整体结构,也不用在外部进行拆装,只需要在内部拆装即可,维护完成后,再完整装上,方便快捷,有效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维护成本,也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功能性。

本发明装置通过设置扣合件以及连接件,连接和装配更为方便,也统一了左墙板和右墙板的加工制造,一致性更好,对于扣合件本体的整体结构上来说,结构可靠性更好,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墙板的俯视图;

图3为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中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左墙板的俯视图,图3为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中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墙板,包括左墙板1、右墙板2以及竖直设置在左墙板1和右墙板2之间的中间板3,所述中间板3用于连接左墙板1和右墙板2,所述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相对一端均设置有扣合件4,所述中间板3上设置有用于将左墙板1和右墙板2上的扣合件4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5,所述中间板3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所述左墙板1和右墙板2均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内墙板和外墙板,如图2所示,以左墙板1为例,左墙板1包括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所述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的支撑板103,所述支撑板103分别垂直设置于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之间,所述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通过扣合件4连接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在左墙板1和右墙板2之间设置中间板,中间板3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当外墙板上的管路等功能件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将相应的中间板3拆下更换即可。本发明装置墙板拆装方便,在拆装时,不用破坏墙板的整体结构,也不用在外部进行拆装,只需要在内部拆装即可,维护完成后,再完整装上,方便快捷,有效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维护成本,也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功能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相对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矩形槽,所述支撑板103的两条棱边分别嵌合在所述矩形槽内。通过设置矩形槽,让支撑板103的两条棱边分别嵌合在所述矩形槽内,可以方便三者的连接,配合更为稳定,可以提高墙板之间的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非常适合装配式建筑的需要。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板3包括互相平行且固定相连的中间内板301和中间外板302,所述中间内板301上设置有用于将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内墙板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件303,所述中间外板302用于将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外墙板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件304。本实施例中间板3相当于设置有两块,分别于内墙板和外墙板进行配合,可以理解,左墙板1和右墙板2位于外侧的表面可以是相互连接的,也就是不需要本实施例的中间外板301也是可以实现功能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为了满足对称的需要,也为了方便安装,本实施例同时采用中间内板301和中间外板302,使其装配更为方便,也统一了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加工制造,一致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扣合件4包括扣合件本体,所述扣合件本体上形成有分别与内墙板和外墙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二连接部40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二连接部402的中间部403,所述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二连接部402分别平行于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的外表面且相对于扣合件本体对称设置于扣合件本体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二连接部402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纹孔分别与内墙板和外墙板连接,述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二连接部402分别平行于内墙板101和外墙板102的外表面设置的,用多余的表面进行支撑,可以更加牢靠地将内墙板和外墙板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间部403的平面垂直于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二连接部402设置,对于扣合件本体的整体结构上来说,结构可靠性更好,强度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扣合件本体均朝向其对称中心一侧凹陷形成内凹部404,所述内凹部404的截面呈l形,所述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内凹部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中间内板301和中间外板302的安装空间。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内凹部相配合,前后分别形成容纳所述中间内板301和中间外板302的安装空间,让中间内板301和中间外板302分别可以嵌合在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更为美观,连接牢靠,同时也不会影响扣合件本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03和第二连接件304均包括连接件本体,如图5所示,以第二连接件304为例,所述连接件本体为薄壁结构,两端向连接件本体的中心卷曲,形成相对于连接件本体对称设置的第一卷曲部3041和第二卷曲部3042,所述第一卷曲部3041和第二卷曲部3042的外卷曲表面形成用于容纳中间部403的卡合口3043,所述卡合口3043的开口角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形成将两个扣合件中间部403夹紧的弹性夹紧空间。本实施例第一卷曲部3041由连接件本体的左侧从下至上卷曲而成,第二卷曲部30421由连接件本体的右侧从下至上卷曲而成,两者互相靠近,但是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形成相互之间的弹力,在用于夹紧左右两个扣合件中间部403时,第一卷曲部3041和第二卷曲部3042分别受到反方向的弹力,从而对连接件本体的中心施加一定的弹性力,对两个扣合件中间部403进行夹紧,起到扣合的作用,当然,夹紧力不用太大,也可有可无,但是需要将两个扣合件的中间部403进行一个连接,起到连接左墙板1和右墙板2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内板301和中间外板302上均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形孔,以中间外板302为例,中间内板301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形孔3021,所述形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截面外形相适应。形孔3021可为盲孔,连接件本体由其截面沿轴向延伸呈筒状,一端与所述形孔3021配合,通过第一卷曲部3041或第二卷曲部3042的卷曲作用,可通过自身的预紧的弹性力设置在形孔3021内,也可以与形孔3021过盈配合,还可通过胶水设置在形孔3021内,起到安装连接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404上形成有用于所述第一卷曲部3041或第二卷曲部3042让位的第一缺口405,所述连接件本体上形成有用于扣合件本体让位的第二缺口3044。通过设置第一缺口405可以让连接件的连接作用更为紧密,通过设置第二缺口3044,可以让连接件本体与扣合件本体之间不存在干涉,影响两者的连接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墙板1和右墙板2与中间板3之间还分别通过胶水连接,胶水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胶水,使两者的连接更为密切,用于填充左墙板1和右墙板2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的进入。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本体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本实施例连接件本体采用弹簧钢材料,取材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增大第一卷曲部3041和第二卷曲部3042的弹性力,使两者之间的弹性效果增强,对两个扣合件中间部403进行夹紧,可以增加连接件本体的安装稳定性,也可以增加连接件本体与扣合件本体的连接稳定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