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3905发布日期:2019-06-28 23:0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相对密封建筑的通风换气技术领域,涉及建筑通风换气口安全保障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特殊的建筑,因其所处位置或功能需要与外部空间呈相对隔离的状态,但建筑的内部空间仍需与外部大气保持通风换气。由此,建筑就需设置与大气连通的对外敞口,当这些敞口处于市井街口等非安全区域,就存在重物、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火种、甚至人为加害等危险源侵入的可能,从而对建筑内部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将危险源排除在侵入前并予报警。这些特殊建筑主要有:

1、城市规道交通

城市规道交通是现代城市最为快捷、便利、舒适的交通工具。世界上目前己建成或正在修建地铁的城市有80多个,我国许多城市也正大力修建地铁。地铁的地下车站与隧道依赖设置的新风口、排风口、活塞井保持与地面的通风换气。

2、地下工程

地下工程中,典型的是人防工程,在我国,县级以上城市均设有地下人防工程,该工程由通风口与地面相通,平战时期均需随时消除危险异物的侵入。

大量的地下工程,必然涉及到大量通风口,由于种种限制,很多通风口暴露在地面,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暴露在地面的通风换气口,只有一些最简单的防护措施,比如钢丝网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防护措施无法在危险异物落入通风口之前将其消除,在极端的情况下,例如恐怖袭击时,无法及时阻止和报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

本发明包括底层钢丝网、异物收集井、主钢柱组件和顶盖组件;底层钢丝网固定在地坪的通风井内壁,异物收集井固定在地坪的通风井顶面;异物收集井的中心为风道;异物收集井的框架内部形成异物收集腔;异物收集腔呈方形,顶部开放;所述的主钢柱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钢柱和外围钢柱;异物收集腔的其中两侧各固定等距排布的n根主钢柱,n≥3,异物收集腔的四个角处各固定一根外围钢柱;主钢柱和外围钢柱均靠近异物收集井的外侧壁设置;所述的顶盖组件支撑在主钢柱组件上;异物收集井的侧部或顶盖组件的顶部为与外界通风的主通风道。

所述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一组件和顶盖二组件;所述的顶盖一组件包括顶部钢丝网一、顶梁一、顶板一、横梁一和辅钢柱一;异物收集腔内其中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另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另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两块顶板一底端通过等距排布的n根横梁一固定,且每根横梁一两端与异物收集腔内两侧位置对应的两个主钢柱分别固定;两块顶板一顶端均与顶梁一固定,每块顶板一与顶梁一合围成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两个顶部钢丝网一交叉设置,分别置于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内;顶部钢丝网一的顶部侧边与顶梁一固定,其余侧边均与顶板一固定;顶梁一与每根横梁一通过一个辅钢柱一固定;所述的顶盖二组件包括顶梁二、顶板二、横梁二和辅钢柱二;等距排布的n根辅钢柱二底端均与顶梁一固定,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两块顶板二交叉设置;两块顶板二的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底端均通过n根横梁二与n根辅钢柱二分别固定;顶板一和顶板二的长度相等,且均等于异物收集井的长度,顶板二的宽度大于顶部钢丝网一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一组件、顶盖二组件和顶盖三组件;所述的顶盖一组件包括顶部钢丝网一、顶梁一、顶板一、横梁一和辅钢柱一;异物收集腔内其中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另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另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两块顶板一底端通过等距排布的n根横梁一固定,且每根横梁一两端与异物收集腔内两侧位置对应的两个主钢柱分别固定;两块顶板一顶端均与顶梁一固定,每块顶板一与顶梁一合围成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两个顶部钢丝网一交叉设置,分别置于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内;顶部钢丝网一的顶部侧边与顶梁一固定,其余侧边均与顶板一固定;顶梁一与每根横梁一通过一个辅钢柱一固定;所述的顶盖三组件包括顶梁三、顶板三、顶部钢丝网二、横梁三和辅钢柱三;等距排布的n根辅钢柱三底端均与顶梁一固定,顶端均与顶梁三固定;两块顶板三的底端均通过n根横梁三与n根辅钢柱三分别固定;两块顶板三顶端均与顶梁三固定,每块顶板三与顶梁三合围成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二;两个顶部钢丝网二交叉设置,分别置于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二内;顶部钢丝网二的顶部侧边与顶梁三固定,其余侧边均与顶板三固定;所述的顶盖二组件包括顶梁二、顶板二、横梁二和辅钢柱二;等距排布的n根辅钢柱二底端均与顶梁三固定,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两块顶板二交叉设置;两块顶板二的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底端均通过n根横梁二与n根辅钢柱二分别固定;顶板一、顶板三和顶板二的长度相等,且均等于异物收集井的长度,顶板三的宽度大于顶部钢丝网一的宽度,顶板二的宽度大于顶部钢丝网二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异物收集腔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侧部钢丝网,且外侧壁设有检修门;所述的顶盖组件包括顶梁一、顶板一和横梁一;异物收集腔内两侧位置对应的每两个主钢柱通过一根横梁一固定;每相邻两根横梁一均通过一根顶梁一固定;顶板一与所有主钢柱、外围钢柱、顶梁一和横梁一均固定。

进一步,所述异物收集腔的内侧壁为侧部钢丝网,外侧设有检修门。

进一步,所述的异物收集腔内设有烟雾报警器和有毒气体报警器。

进一步,所述异物收集腔未固定主钢柱的另外两侧各固定至少一根外围钢柱,顶梁一两端与位置对应的两根外围钢柱分别固定。

进一步,所述异物收集腔未固定主钢柱的另外两侧各固定至少一根外围钢柱,每根外围钢柱与邻近的那根横梁一通过顶梁一固定;所述异物收集井的顶部设有两个以上摄像头。

进一步,所述的主钢柱和外围钢柱顶部均设有盖子。

进一步,四块护板呈方形排布,且均竖直设置,平行的两块护板底部分别固定在异物收集腔对应侧的主钢柱和对应角处的外围钢柱上;另两块护板底部分别固定在对应角处的外围钢柱上;所述的异物收集腔未固定主钢柱的另外两侧各固定至少一根外围钢柱,每一侧的各外围钢柱均与对应侧的护板底部固定;其中两块护板顶部均设有摄像头。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适合不同大小的通风井,结构简单轻便;采用多种结构变形,满足不同需求,首先满足通风井的基本通风要求,同时设置顶盖组件,防止异物落入通风井,并通过异物收集井收集异物;设置摄像头,以利于追踪调查;在异物收集井内设置烟雾报警器和有毒气体报警器,可以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双层防护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顶盖一组件与主钢柱组件的装配关系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顶盖二组件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采用三层防护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顶盖三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采用单层防护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单层防护结构中的顶盖组件与主钢柱组件的装配关系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包括底层钢丝网1、异物收集井2、主钢柱组件和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顶盖一组件和顶盖二组件;底层钢丝网1固定在地坪19的通风井内壁,异物收集井2固定在地坪19的通风井顶面;异物收集井的中心为风道,风道与底层钢丝网通风;异物收集井的框架内部形成异物收集腔;异物收集腔呈方形,顶部开放;主钢柱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钢柱6和外围钢柱7;异物收集腔的其中两侧各固定等距排布的n根主钢柱,n≥3,异物收集腔的四个角处各固定一根外围钢柱;主钢柱和外围钢柱均靠近异物收集井的外侧壁设置;顶盖一组件包括顶部钢丝网一8、顶梁一9、顶板一10、横梁一11和辅钢柱一12;异物收集腔内其中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另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另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两块顶板一底端通过等距排布的n根横梁一固定,且每根横梁一两端与异物收集腔内两侧位置对应的两个主钢柱分别固定;两块顶板一顶端均与顶梁一固定,每块顶板一与顶梁一合围成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两个顶部钢丝网一交叉设置,分别置于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内;顶部钢丝网一的顶部侧边与顶梁一固定,其余侧边均与顶板一固定;顶梁一与每根横梁一通过一个辅钢柱一固定;顶盖二组件包括顶梁二13、顶板二14、横梁二15和辅钢柱二16;等距排布的n根辅钢柱二底端均与顶梁一固定,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两块顶板二交叉设置;两块顶板二的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底端均通过n根横梁二与n根辅钢柱二分别固定;顶板一10和顶板二14的长度相等,且均等于异物收集井的长度,顶板二14的宽度大于顶部钢丝网一的宽度。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包括底层钢丝网1、异物收集井2、主钢柱组件和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顶盖一组件、顶盖二组件和顶盖三组件;底层钢丝网1固定在地坪19的通风井内壁,异物收集井2固定在地坪19的通风井顶面;异物收集井的中心为风道,风道与底层钢丝网通风;异物收集井的框架内部形成异物收集腔;异物收集腔呈方形,顶部开放;主钢柱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钢柱6和外围钢柱7;异物收集腔的其中两侧各固定等距排布的n根主钢柱,n≥3,异物收集腔的四个角处各固定一根外围钢柱;主钢柱和外围钢柱均靠近异物收集井的外侧壁设置;顶盖一组件包括顶部钢丝网一8、顶梁一9、顶板一10、横梁一11和辅钢柱一12;异物收集腔内其中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另一侧的所有主钢柱均与另一块顶板一底端固定;两块顶板一底端通过等距排布的n根横梁一固定,且每根横梁一两端与异物收集腔内两侧位置对应的两个主钢柱分别固定;两块顶板一顶端均与顶梁一固定,每块顶板一与顶梁一合围成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两个顶部钢丝网一交叉设置,分别置于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一内;顶部钢丝网一的顶部侧边与顶梁一固定,其余侧边均与顶板一固定;顶梁一与每根横梁一通过一个辅钢柱一固定;顶盖三组件包括顶梁三21、顶板三22、顶部钢丝网二23、横梁三24和辅钢柱三25;等距排布的n根辅钢柱三底端均与顶梁一固定,顶端均与顶梁三固定;两块顶板三的底端均通过n根横梁三与n根辅钢柱三分别固定;两块顶板三顶端均与顶梁三固定,每块顶板三与顶梁三合围成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二;两个顶部钢丝网二交叉设置,分别置于一个钢丝网安置腔二内;顶部钢丝网二的顶部侧边与顶梁三固定,其余侧边均与顶板三固定;顶盖二组件包括顶梁二13、顶板二14、横梁二15和辅钢柱二16;等距排布的n根辅钢柱二底端均与顶梁三固定,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两块顶板二交叉设置;两块顶板二的顶端均与顶梁二固定,底端均通过n根横梁二与n根辅钢柱二分别固定;顶板一10、顶板三22和顶板二14的长度相等,且均等于异物收集井的长度,顶板三22的宽度大于顶部钢丝网一8的宽度,顶板二14的宽度大于顶部钢丝网二23的宽度。

实施例三:

如图图6和图7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包括底层钢丝网1、异物收集井2、主钢柱组件和顶盖组件;底层钢丝网1固定在地坪19的通风井内壁,异物收集井2固定在地坪19的通风井顶面;异物收集井的中心为风道,风道与底层钢丝网通风;异物收集井的框架内部形成异物收集腔;异物收集腔呈方形,顶部开放;异物收集腔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侧部钢丝网3,且外侧壁设有检修门20;主钢柱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钢柱6和外围钢柱7;异物收集腔的其中两侧各固定等距排布的n根主钢柱,n≥3,异物收集腔的四个角处各固定一根外围钢柱;主钢柱和外围钢柱均靠近异物收集井的外侧壁设置;顶盖组件包括顶梁一9、顶板一10和横梁一11;异物收集腔内两侧位置对应的每两个主钢柱通过一根横梁一固定;每相邻两根横梁一均通过一根顶梁一固定;顶板一与所有主钢柱、外围钢柱7、顶梁一9和横梁一11均固定。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异物收集腔的内侧壁为侧部钢丝网3,外侧设有检修门20;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其余技术特征也可选择与实施例二相同,作为另外的实施例)。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异物收集腔内设有烟雾报警器4和有毒气体报警器5;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其余技术特征也可选择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相同,作为另外的实施例)。

实施例六:

如图2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异物收集腔未固定主钢柱的另外两侧各固定至少一根外围钢柱,顶梁一9两端与位置对应的两根外围钢柱分别固定;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其余技术特征也可选择与实施例二、实施例四或实施例五相同,作为另外的实施例)。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异物收集腔未固定主钢柱的另外两侧各固定至少一根外围钢柱,每根外围钢柱与邻近的那根横梁一通过顶梁一固定;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三相同。

实施例八: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主钢柱和外围钢柱顶部均设有盖子;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此处,其余技术特征也可选择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

实施例五、实施例六或实施例七相同,作为另外的实施例)。

实施例九: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四块护板17呈方形排布,且均竖直设置,平行的两块护板底部分别固定在异物收集腔对应侧的主钢柱和对应角处的外围钢柱上;另两块护板底部分别固定在对应角处的外围钢柱上;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其余技术特征也可选择与实施例二、实施例四、实施例五或实施例六相同,作为另外的实施例)。

实施例十: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异物收集腔未固定主钢柱的另外两侧各固定至少一根外围钢柱,每一侧的各外围钢柱均与对应侧的护板底部固定;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九相同。

实施例十一: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其中两块护板顶部均设有摄像头18,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九相同(此处,其余技术特征也可选择与实施例十相同,作为另外的实施例)。

实施例十二:

如图6所示,一种建筑通风口防异物侵入装置,异物收集井顶部设有两个以上摄像头18,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三相同(此处,其余技术特征也可选择与实施例五或实施例七相同,作为另外的实施例)。

上述各实施例,通过对通风井加设顶盖组件及异物收集井,在不改动原有结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异物进入通风井,同时保证原有通风功能。实施例十一和实施例十二设置的摄像头,可以记录周边情况;实施例五设置的烟雾报警器和有毒气体报警器可以提供报警功能,在出现烟雾和有毒气体时提醒。实施例九和实施例十在四周安装护板,可以用作广告或宣传,最大限度提高设施利用度。

本发明根据通风井所处位置及环境要求不同,设置了多种结构变形,基本型为双层防护结构:在地坪的通风井顶面四周设置主钢柱组件,并设置两层两面坡的防护装置(顶盖一组件和顶盖二组件)支撑在钢柱组件上,第一层防护装置(顶盖一组件)设置顶部钢丝网一供通风用,第二层防护装置(顶盖二组件)采用钢板防止异物26落入通风井;同时在四周安装护板,当有异物落入护板上时,只能落入异物收集井内,可以通过检修门定时将异物取出。

如图6和图7所示,单层结构主要用于周边环境要求不高且不能利用时,直接用异物收集井作为通风用,最大程度降低造价,同时满足防异物侵入功能。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多层防护结构主要用于环境要求较高,当双层结构无法满足通风面积时,利用多重结构增加通风面积来同时满足防异物侵入功能和通风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