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5342发布日期:2019-11-27 21:3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方案一或方案四所述的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这种连接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且连接件包括用于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进行热分离的绝缘主体,其中,绝缘主体具有位于建筑物一侧的第一边缘区域和位于建筑物固定部件一侧的第二边缘区域。此外,连接件还包括力吸收件(例如,拉伸杆),该力吸收件具有布置在建筑物一侧的第一延伸部和布置在建筑物固定部件一侧的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在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之间延伸并且完全位于绝缘主体内部。

力吸收件产生与建筑物固定部件产生的力相抵的阻力。这种力吸收件具有力-位移特性,该力-位移特性根据建筑物固定部件相对于建筑物的相对运动来定义阻力。绝缘主体具有位于建筑物一侧的第一边缘区域和位于建筑物固定部件一侧的第二边缘区域,其中,拉伸杆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位于建筑物一侧且垂直于第一边缘区域延伸,第二延伸部位于建筑物固定部件一侧且垂直于第二边缘区域延伸,第三延伸部完全地在绝缘主体内部延伸。

通过在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设置热绝缘,这种连接件使得建筑物(例如顶板)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例如阳台板)之间的长度能够发生变化(特别是由温度引起的长度变化)。

然而,当在地震区域中使用这种连接件时,由地震应力产生的平行于绝缘主体的水平力,只能被这种连接件不充分地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使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能够改变,并且该连接件同时位于能够吸收由地震产生的水平力的位置。优选地,吸收平行于绝缘主体的第一边缘区域和/或第二边缘区域产生的水平力。特别地,在不削弱长度变化的情况下,吸收在地震发生时作用在连接件上的力(特别是水平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允许建筑物固定部件的无约束变形。此外,本发明还提高了建筑物固定部件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改善关于温度引起的长度变化的稳定性。此外,由地震应力产生的水平力可以直接地和/或逐步地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传递。

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是通过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来实现的,该连接件具有根据方案一所述的特征。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用于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产生热绝缘的绝缘主体,其中,该绝缘主体具有在建筑物一侧的第一边缘区域、在建筑物固定部件一侧的第二边缘区域,连接件还包括力吸收件,该力吸收件具有在建筑物一侧的第一延伸部,和布置在建筑物固定部件一侧的第二延伸部,其中,该力吸收件产生与建筑物固定部件产生的力相抵的阻力,并且该力吸收件具有力-位移特性,该力-位移特性根据建筑物固定部件相对于建筑物的相对运动来定义阻力,其中,随着相对运动的值的增加,该力-位移特性从相对运动的预先确定的阈值不成比例地和/或快速地上升。

由此,使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变化成为可能,使由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可以被充分地吸收。从而可以避免在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例如,绝缘间隙)的过度应变。此外,可以在不削弱长度变化的情况下,吸收地震应力产生的平行于绝缘主体的第一边缘区域和/或第二边缘区域的水平力。

阈值可以通过力吸收件的适当设计来测定,以使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变化(特别是由温度引起的长度变化)成为可能,并可靠地吸收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

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为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优选地,在彼此成直角的两个方向上的或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位置的相对变化和/或相对膨胀。

连接件使得建筑物固定部件能够附接或连接到建筑物上,优选地,附接或连接到建筑物的壳体上,特别是附接或连接到建筑物的顶板上。建筑物固定部件可以是阳台或阳台板,或者是从建筑物上延伸的突出的建筑物部件。

连接件能够通过力吸收件传递或吸收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水平力、横向力、压缩力和/或拉伸力、或相应力矩。除了力吸收件外,连接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强件,该加强件设置为传递和/或吸收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水平力、横向力、压缩力和/或拉伸力、或相应力矩。

绝缘主体可以包括绝缘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更特别地,为挤塑聚苯乙烯或发泡聚苯乙烯。

连接件可以作为模块使用,和/或与其它连接件和/或加强件结合。优选地,加强件至少部分地穿过绝缘主体。连接件可以设置为吸收第一力(例如水平力),且其它连接件和/或加强件可以设置为吸收第二力(例如拉伸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提出了力-位移特性逐渐地上升。由地震应力产生的水平力可以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逐渐地传递。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力-位移特性的路线在阈值处具有弯折,力-位移特性从该弯折处开始向更大的斜率转变并上升。因此,可以充分地实现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变化,并且,可以充分地吸收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由此可以避免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的过度应变。

根据方案一或结合上述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目的也是通过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来实现的。连接件还包括第三延伸部,该第三延伸部在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之间延伸且完全地在绝缘主体内部,其中,第一延伸部垂直于第一边缘区域延伸,且第二延伸部垂直于第二边缘区域延伸,其中,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呈一条直线地延伸,第三延伸部的长度大于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之间的距离。

由此可以改变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且可以充分地吸收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从而可以避免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的过度应变。此外,在不削弱长度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吸收由地震应力产生的平行于绝缘主体的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的水平力。另外,可以在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发生无横向力的力传递。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三延伸部构造为未张紧的缆绳和/或弯曲的加强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力吸收件可以根据阻力在绝缘主体内执行运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中,在第一力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情况下,力吸收件具有第一刚度,并且,在比第一力大的第二力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情况下,力吸收件具有第二刚度,其中,第二刚度不成比例地大于第一刚度。

根据方案一或结合上述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目的也是通过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件来实现的。该连接件具有第一延伸部和/或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在第一边缘区域和力吸收件的建筑物一侧的端部之间延伸,第二延伸部在第二边缘区域和力吸收件的建筑物固定部件一侧的端部之间延伸,第一延伸部和/或第二延伸部分别由弹性形成的滑套完全包围,滑套的刚度小于对应的延伸部的刚度。

因此,在建筑物固定部件中可以发生无约束地变形(特别是有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形),并且在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可允许的相对运动达到最大时,力可以在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直接传递。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力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情况下,滑套使建筑物固定部件与对应的延伸部之间和/或建筑物与对应的延伸部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运动,优选地,在达到最大相对运动的特定阈值时。随着相对运动超过该阈值,通过增加对应的延伸部的刚度可使这些相对运动受到阻碍。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垂直于或倾斜于第一边缘区域延伸,且第二延伸部垂直于或倾斜于第二边缘区域延伸。

根据附图和对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有利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具有建筑物固定部件和连接件的建筑物的剖视图;

图1b示出了图1a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相应连接件的力-位移特性;

图3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平面视图;

图3b示出了图3a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3c示出了图3a的连接件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

图4a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平面视图;

图4b示出了图4a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4c示出了图4a的连接件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

图5a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平面视图;

图5b示出了图5a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5c示出了图5a的连接件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

图6a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平面视图;

图6b示出了图6a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6c示出了图6a的连接件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建筑物

12建筑物固定部件

14连接件

16绝缘主体

18第一边缘区域

20第二边缘区域

22力吸收件

24第一延伸部

26第二延伸部

28顶板

30水平力、横向力

32压缩力、拉伸力

34阈值

35第三延伸部

36加强件

38建筑物侧的端部

40建筑物固定部件侧的端部

42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具有建筑物固定部件12和连接件14的建筑物10的剖视图。连接件14被设置为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固定部件12和建筑物10之间。连接件14具有绝缘主体16,该绝缘主体16在建筑物固定部件12和建筑物10之产生热绝缘。绝缘主体16具有位于建筑物一侧的第一边缘区域18和位于建筑物固定部件12一侧的第二边缘区域20。

连接件14使得建筑物固定部件12能够附接或连接到建筑物10上。优选地,附接或连接到建筑物10的建筑壳体上,特别是附接或连接到建筑物10的顶板28上。建筑物固定部件12可以是阳台或阳台板,或者是从建筑物延伸的突出的建筑物部件。

图1b示出了图1a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连接件14能够传递和/或吸收来自建筑物固定部件12的水平力、横向力30和/或压缩力、拉伸力32或相应力矩。

连接件14包括力吸收件22,该力吸收件22具有布置在建筑物一侧的第一延伸部24和布置在建筑物固定部件12一侧的第二延伸部26。力吸收件22产生阻力,该阻力与建筑物固定部件12产生的力相反。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相应连接件14的力-位移特性。力吸收件具有力-位移特性,该力-位移特性根据建筑物固定部件相对于建筑物的相对运动来定义阻力。纵轴上绘制了阻力的值,且横轴上绘制了相对运动的值。随着相对运动的值的增加,特性线从相对运动的特定阈值34开始不成比例地和/或快速地上升。虚线特性线示出了力-位移特性的渐进路径。实线特性线示出了在阈值34处弯折的力-位移特性的路线,该路线从阈值34处开始向特性线的更大斜率转变和上升。

因此,使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变化成为可能,且使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可以充分地被吸收。从而可以避免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件的过度应变。此外,可以在不影响长度的变化的情况下,吸收地震应力产生的平行于绝缘主体的第一边缘区域和/或第二边缘区域的水平力。

阈值34可以通过力吸收件的相应设计来测定,以使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变化(特别是由温度引起的长度变化)成为可能,并且在有更大的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任何进一步的相对运动变得困难。

图3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4的平面视图,图3b示出了图3a的连接件14的剖视图。

连接件14的力吸收件22包括第三延伸部35,该第三延伸部35在第一边缘区域18和第二边缘区域20之间延伸且完全地位于绝缘主体16内部。第一延伸部24垂直于第一边缘区域18,且第二延伸部26垂直于第二边缘区域20。第二延伸部26与第一延伸部24呈一条直线地延伸。第三延伸部35的长度大于第一边缘区域18和第二边缘区域20之间的距离。这里,第三延伸部35特别设计为未张紧的缆绳,使其可以根据阻力在绝缘主体16内部执行运动。

因此,建筑物固定部件和建筑物之间的长度变化是可能的,并且可以充分地吸收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

图3c示出了图3a的连接件14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连接件14在此作为模块安装并连接件与加强件36结合。加强件36包括绝缘主体16。连接件14设置为吸收水平力,且加强件36设置为吸收拉伸力和压缩力。

图4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4的平面视图,图4b示出了图4a的连接件14的剖视图。这里,力吸收件22的第三延伸部35特别设计为弯曲的加强杆。因此,在第一力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情况下,力吸收件22具有第一刚度,并且,在比第一力大的力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情况下,力吸收件22具有第二刚度,其中,第二刚度不成比例地大于第一刚度。

因此,在发生地震应力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的过度应变。

图4c示出了图4a的连接件14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连接件14作为模块与其他加强件36结合安装。

图5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4的平面视图,图5b示出了图5a的连接件14的剖视图。

力吸收件22具有第一延伸部24,该第一延伸部24在第一边缘区域18和力吸收件22的建筑物侧的端部38之间延伸。此外,力吸收件22具有第二延伸部26,该第二延伸部26在第二边缘区域20和力吸收件22的建筑物固定部件侧的端部40之间延伸。特别地,这里,第一延伸部24和第二延伸部26分别地倾斜于第一边缘区域18和第二边缘区域20延伸,并且每个延伸部24、26均被由弹性形成的滑套42完全包围,滑套42的刚度小于对应的延伸部24、26的刚度。在力从建筑物固定部件发出的情况下,滑套42使建筑物固定部件与第二延伸部26之间、以及建筑物与第一延伸部2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因此,建筑物固定部件的变形(特别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可以不受约束地发生,并且在达到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的最大允许相对运动时,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可以实现直接的力传递。同时,由于地震应力产生的平行于绝缘主体16的第一边缘区域和/或第二边缘区域的水平力可以被吸收。

图5c示出了图5a的连接件14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连接件14作为模块与其他加强件36结合安装。

图6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4的平面视图,图6b示出了图6a的连接件14的剖视图。

力吸收件22具有第一延伸部24和第二延伸部26,第一延伸部24在第一边缘区域18和力吸收件22在建筑物侧的端部38之间延伸,第二延伸部26在第二边缘区域20和力吸收件22的位于建筑物固定部件侧的端部40之间延伸,第一延伸部24和第二延伸部26分别垂直于第一边缘区域18和第二边缘区域20延伸。因此,可以在建筑物和建筑物固定部件之间实现无横向力的力传递。

图6c示出了图6a的连接件14的示例性安装布置图。连接件14作为模块与其他加强件36结合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